【概況】[yuān]松滋市轄鎮(zhèn)。面積194平方千米,常住人口48778人(2010年六普)。轄1個居委會、17個行政村。鎮(zhèn)政府駐涴市。
【沿革】相傳遠古時期,此處伸向長江一里余,大江西來在此北折東流,呈涴演回曲貌,這里興起集市后,得名涴市。解放初屬沙道觀區(qū)。1950年屬第三區(qū)。1951年除泰山、龍臺、沙鎮(zhèn)三鄉(xiāng)仍屬第三區(qū)外,其它鄉(xiāng)均劃入第十區(qū)。1955年,第三、十兩區(qū)合并為大同區(qū)。1957年改稱沙道觀區(qū),區(qū)政府駐沙道觀鎮(zhèn)。1958年成立大同公社。1961年恢復大同區(qū),區(qū)公所遷駐米積臺。1975年撤銷大同區(qū),成立涴市、沙道觀兩個公社。1976年,兩社合并為沙道觀公社,公社機關駐沙道觀鎮(zhèn)。1978年更名為涴市公社,公社機關遷駐涴市。1984年成立涴市區(qū),下轄大同、采穴、復興場、五星4個鄉(xiāng)和涴市鎮(zhèn)、米積臺鎮(zhèn)。1987年撤區(qū)并鄉(xiāng),涴市鎮(zhèn)、采穴鄉(xiāng)、復興場鄉(xiāng)合并為涴市鎮(zhèn)。
1996年,涴市鎮(zhèn)面積148平方千米,人口6.3萬人,轄紅星、月堤、南崗、臨江、陶家鋪、同興、雙鳳、報德寺、萬安橋、大口、同忠垸、聯(lián)新、靈福垸、四興坨、復興場、魏家堤、溫家潮、紅花、采穴垸、楊家垴、窯農、朝家堤、丁家垴、雙潭、丙碼頭、紅光、新發(fā)橋27個行政村和南河、新場、柏楊、復興場、采穴、長江6個居委會。2004年,鎮(zhèn)政府駐涴市,人口62936人,面積194平方千米,轄涴市、紅星2個居委會和月堤、南崗、臨江、同興、陶家鋪、雙鳳、報德寺、萬安橋、大口、同忠垸、聯(lián)新、靈福垸、四興垸、復興場、魏家堤、溫家潮、紅花、采穴垸、楊家垴、朝家堤、丁家垴、雙潭、丙碼頭、紅光、新發(fā)橋、窯家27個行政村。2005年,人口60498人,轄涴市1個居委會和紅星、月堤、南崗、同興、報德寺、大口、四興垸、復興場、魏家堤、溫家潮、紅花、采穴垸、楊家垴、丁家垴、雙潭、丙碼頭、紅光、新發(fā)橋17個行政村。
【2013年代碼及城鄉(xiāng)分類】421087103:~001 121涴市居委會 ~200 122紅星村 ~201 122月堤村 ~202 122南崗村 ~203 122報德寺村 ~204 121同興村 ~205 121大口村 ~206 121復興場村 ~207 121四興垸村 ~208 121魏家堤村 ~209 121紅花村 ~210 122楊家垴村 ~211 122采穴垸村 ~212 121丁家垴村 ~213 121雙潭村 ~214 121丙碼頭村 ~215 121紅光村 ~216 122新發(fā)橋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