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涪陵區轄街道。位于涪陵江南主城西城。面積11.24平方千米。常住人口8.7萬人(2013年)。轄10(一說11)個社區、1個移民小區。辦事處駐雙寶路4號。
【沿革】境內在唐宋及其以后漸形成商業鬧市區,1931年置崇禮、履信二鎮,1938年合并二鎮置為崇義鎮。1955年撤銷崇義鎮,改為崇義街道辦事處,隸涪陵縣城關鎮。1987年以后由涪陵市(縣級)政府直接管理。1996年屬涪陵市(地級)枳城區,面積2平方千米,人口4.3萬人,轄北門口、腰街子、通仙橋、樊家街、太平街、較場壩、演武廳、東岳廟、龍王咀、五一、皮家街、無祀壇、秋月門、蔡家坡14個居委會。
1999年改為涪陵區崇義街道。轄區地處涪陵城中心,東至北門口,西至(老)涪五中,南到三環路、黎明路,北至長江邊。2000年末,面積2.1平方千米,總人口47962人,其中純居民約8000人,轄14個居委會、67個居民小組。2004年末,面積2.1平方千米,總人口5.2萬人,其中純居民8000余人,轄北門口、龍王沱、演武廳、較場壩、太平街、皮家街、無祀壇、蔡家坡、秋月門9個社區以及1個移民小區管委會。2008年行政區域調整,將崇義街道的北門口、演武廳、較場壩、太平街4個社區劃歸敦仁街道管轄。2010年常住人口75746人(六普)。
【郵編】408099【2013年代碼及城鄉分類】500102007:~001 111龍王沱居委會 ~002 111皮家街居委會 ~003 111白鶴梁居委會 ~004 111蔡家坡居委會 ~005 111秋月門居委會 ~006 111青龍居委會 ~007 111紅光居委會 ~008 111荔枝園居委會 ~009 111高山灣居委會 ~010 111天子殿居委會 ~400 111青龍灣移民小區管委會【2006年代碼】500102002:~001北門口居委會 ~002龍王沱居委會 ~003演武廳居委會 ~004較場壩居委會 ~005太平街居委會 ~006皮家街居委會 ~007無祀壇居委會 ~008蔡家坡居委會 ~009秋月門居委會 ~010青龍灣移民小區管委會
原【橋南開發區】橋南經濟技術開發區緊依涪陵主城區,東起黎明南路、實驗中學,西至天子殿以西紅石堆,北臨長江,南抵鵝頸關。境內地貌屬沿江丘陵區,海拔高度大多處于170至300米之間,最高點大梁子海拔645米。319國道過境,城市道路有橋南大道、興華西路段、涪南路等。景點有法雨寺、溫泉城、聚云山等。〖沿革〗開發區成立于1992年9月,1993年3月被四川省政府確定為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1998年7月,開發區實行“政經合一”管理體制,行使對轄區內政治、經濟和社會事務統一管理的職能。2000年末,面積11.5平方千米,轄7個居委會,22個居民小組,人口16463人。2001年末,轄青龍、紅光、荔枝園、高山灣、天子殿5個居委會,24個居民小組,面積10.70平方千米,人口1.7萬人。2004年2月,因國家清理整頓開發區,涪陵區撤銷橋南經濟技術開發區,并于6月更名為橋南管委會,其管轄范圍不變。2004年末,轄青龍、紅光、荔枝園、高山灣、天子殿5個社區,24個居民小組,面積10.70平方千米,人口1.7萬余人。〖2006年代碼〗500102400:~001青龍居委會 ~002紅光居委會 ~003荔枝園居委會 ~004高山灣居委會 ~005天子殿居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