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政府關于同意調整通州市部分鎮行政區劃的批復》(蘇政復[2007]8號 2007年2月12日)
南通市人民政府:
你市《關于請求調整通州市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請示》(通政請[2007]5號)悉。經研究,批復如下:
一、同意將通州市三余鎮與海晏鎮、北興橋鎮合并設立新的三余鎮,鎮政府駐三余鎮人民北路,并將原三余鎮管轄的五甲苴居委會和河東、新橋、苴西、苴北、苴東、新福、東平7個村委會劃歸東社鎮管轄。行政區劃調整后,三余鎮行政區域面積180.09平方公里,人口12.71萬人,轄5個居委會、41個村委會;東社鎮行政區域面積71.55平方公里,人口6.29萬人,轄3個居委會、19個村委會。
二、同意將通州市劉橋鎮與新聯鎮合并設立新的劉橋鎮,鎮政府駐劉橋鎮通劉路。行政區劃調整后,劉橋鎮行政區域面積107.36平方公里,人口7.75萬人,轄2個居委會、29個村委會。
行政區劃調整工作涉及面廣,政策性強,望你市切實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周密部署,確保社會穩定。
《南通市政府關于調整通州市部分鎮行政區劃的通知》(通政發[2007]16號 2007年2月16日)
通州市人民政府:
接省政府《關于同意調整通州市部分鎮行政區劃的批復》(蘇政復[2007]8號)。現通知如下:
一、同意將通州市北興橋鎮、海晏鎮與三余鎮合并設立新的三余鎮。鎮政府駐三余鎮人民北路。區劃調整后,三余鎮行政區域面積180.09平方千米,總人口12.71萬人,轄5個居民委員會,41個村民委員會。
二、同意將原三余鎮管轄的河東、新橋、苴西、苴東、苴北、新福、東平7個村委會和五甲苴居委會整建制劃歸東社鎮管轄。區劃調整后,東社鎮行政區域面積71.55平方千米,總人口6.29萬人,轄3個居民委員會,19個村民委員會。
三、同意將通州市新聯鎮與劉橋鎮合并設立新的劉橋鎮。鎮政府駐劉橋鎮通劉路。區劃調整后,劉橋鎮行政區域面積107.36平方千米,總人口7.75萬人,轄2個居民委員會,29個村民委員會。
區劃調整后,通州市轄20個鎮,分別是:金沙鎮、西亭鎮、二甲鎮、三余鎮、石港鎮、十總鎮、興東鎮、興仁鎮、平東鎮、平潮鎮、五接鎮、四安鎮、騎岸鎮、姜灶鎮、先鋒鎮、張芝山鎮、川港鎮、東社鎮、五甲鎮、劉橋鎮。鄉鎮平均面積為67.55平方千米,平均人口為6.31萬人。
行政區劃調整涉及面廣,政策性強,請你市切實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周密部署,確保社會穩定。
《江蘇省政府關于調整通州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復》(蘇政復[2008]2號 2008年1月4日)
南通市人民政府:
你市《關于調整通州市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請示》(通政請[2007]149號)悉。經研究,批復如下:
同意撤銷通州市川港鎮、姜灶鎮,以原川港鎮所轄川港居委會和志浩、志南、川北、川港、川南、榮興、保障、斜橋、川西、啟江、雙橋、三合口12個村委會及原姜灶鎮所轄姜灶居委會和磨框鎮、義成、姜中、姜川、望海臺、三圩埭、朝東圩、夏四店、大石橋、金普、雙池頭、復興12個村委會區域設立川姜鎮,鎮政府駐磨框鎮村;將原川港鎮所轄八字橋、安東、南興、大成、保通、通海、豎積洪、培德8個村委會劃歸張芝山鎮管轄;將原姜灶鎮所轄董家埭、利民、周照港、正場、民平5個村委會劃歸先鋒鎮管轄。
行政區劃調整后,川姜鎮行政區域面積67.41平方公里,人口7.86萬人,轄2個居委會、24個村委會;張芝山鎮行政區域面積50.68平方公里,人口5.41萬人,轄1個居委會、18個村委會;先鋒鎮行政區域面積41.1平方公里,人口5.01萬人,轄1個居委會、16個村委會。
行政區劃調整工作涉及面廣,政策性強,望你市切實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周密部署,確保社會穩定。
《江蘇省政府關于撤銷通州市設立南通市通州區的通知》(蘇政發[2009]60號 2009年3月31日)
各市、縣人民政府,省各委、辦、廳、局,省各直屬單位:
經國務院批準,撤銷通州市,設立南通市通州區,以原通州市的行政區域為通州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金沙鎮。
通州區的各類機構要按照“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設置,所需人員編制和經費等由南通市自行解決。南通市要嚴格執行中央關于厲行節約的規定和國家土地管理法規政策,加大區域資源整合力度,優化總體布局,促進城市協調健康發展;要切實加強領導,精心組織,統籌安排好行政區劃調整過程中的各項工作,確保社會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