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位于通州東部,距城區18千米。面積71.55平方千米,人口61753人(2007年)。轄3個社區、10個行政村,鎮政府駐東社社區。金三公路穿境而過。
【沿革】解放初為濟凡鄉,1958年改公社,1969年更名東社公社,1983年改鄉。1996年,面積26.9平方千米,人口2.4萬,轄社北、五馬路、馬岸、香臺、彎港、嚴東、跑灶、 馬、沙尖、社南、圩堂、新街、糖坊橋、喻橋、界東、東社鎮等16個村委會和東社1個居委會。2006年轄2個社區、12個行政村。2007年,將三余鎮管轄的五甲苴居委會和河東、新橋、苴西、苴北、苴東、新福、東平7個行政村(即原忠義鄉)劃歸東社鎮管轄;調整后,東社鎮面積71.55平方千米,人口6.29萬人,轄3個居委會、19個行政村。
【郵編】忠義226332【2011年代碼及城鄉分類】320612103:~001 121東社社區 ~002 122楊港社區 ~003 122五甲苴社區 ~200 122新街村 ~202 122五馬路村 ~206 220唐洪村 ~208 220嚴北村 ~210 220橫馬村 ~211 220香臺村 ~212 220河東村 ~213 220苴西村 ~214 122新橋村 ~218 220東平村
【村居情況】(人口可能是2007年數據)東社社區:是東社鎮政府所在地,5529人。楊港社區:是東社鎮工業園區所在地之一,6784人,金三公路橫穿而過,省223線縱貫南北。五甲苴社區:位于東社鎮東北部與三余鎮相鄰,金三公路穿境而過,2006年設立,2008年原苴東村、苴北村并入,5713人(其中非農770人)。新街村:南臨通呂公路,北與金三公路交接,省級公路318線穿境而過,4243人。五馬路村:東與二甲鎮、西與金沙鎮相毗,由原五馬路村、喻橋村合并而成,4511人。唐洪村:位于通州城北三千米,通掘公路、政合路穿境而過,4506人。嚴北村:橫馬村:南以翻身河為界,北至團結河與五甲鎮隔河相望,二五公路穿境而過,由原彎港、橫馬合并而成,5528人。香臺村:毗鄰鎮區,由原香臺村、跑灶村合并而成,3224人。河東村:與東社鎮區隔河而望,3349人。苴西村:西與河東村相連東與五甲苴社區相接,3256人。新橋村:南與二甲鎮相鄰,金三公路穿村而過,3031人。東平村:位于鎮區東南部,與海門市接壤。2008年由原新福村、東平村合并而成,5487人。
【2006年代碼】320683103(轄3個社區、19個行政村):~001東社社區 ~002楊港社區 ~200新街村 ~201喻橋村 ~202五馬路村 ~203嚴灶村 ~204唐南村 ~205銀杏村 ~206唐洪村 ~207顧家園村 ~208嚴北村 ~209彎港村 ~210橫馬村 ~211香臺村
原【唐洪鄉】位于通州東北部,距城區10千米。1961年設唐洪公社,1983年改鄉。1996年,面積23.2平方千米,人口2.1萬,轄嚴灶、楊港、黑鹿灶、圩岸、唐南、林東、蔣家灶、唐洪灶、顧家園、路西、野場、嚴北、銀杏、海洼14個村委會。
原【忠義鄉】位于通州東北部,距城區14千米。金三公路穿境而過。原為忠義鄉,1958年更名戰斗公社,1959年更名忠義公社,1983年復鄉。1996年,面積38.4平方千米,人口3.5萬,轄新橋、河東村、壩南、苴南、苴西、聯合、同盟、育新、灣頭鎮、德興、同德、苴北、同福、必覺鎮、平福、苴東、社東、道德、東平、黃舍20個行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