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鎮(zhèn)位于平江縣東部,汩羅江東岸。北鄰龍門鎮(zhèn)、木金鄉(xiāng)、詠生鄉(xiāng),東連南橋鄉(xiāng),南接黃金洞鄉(xiāng),西近嘉義鎮(zhèn)。面積220平方千米,人口56631人(2009年末)。轄新興街、東北街、西南街3個居委會,明勝、新建、金龍、大水、保豐、富坪、致富、鄭段、馬西、太平、東一、國付、下付、先豐、九嶺、萬豐、塘口、洲上、白園、大塘、新港、樓前、聯(lián)升、將民、沙聯(lián)、毛聯(lián)、新聯(lián)、揚(yáng)坳、陽坪、道石、永桂、泗聯(lián)、東風(fēng)、湖坪、揚(yáng)泗、汀油、新湖、三三、邵陽、花園、豐和、桂豐、復(fù)建、坳上、共和、光明、朗溪、四灣、飛躍、姜坳、新園51個村委會。鎮(zhèn)政府駐長壽街,距縣城52千米。309省道過境。旅游資源有仙姑崖旅游區(qū)、黃金洞水庫電站,湘鄂贛省第一次工農(nóng)兵代表大會舊址——長壽天主堂。
【沿革】因境里多長壽老人而得名。清代為鳳棲鄉(xiāng)20都,民國為長壽區(qū)、二區(qū)、長壽鄉(xiāng)。1930年7月在境內(nèi)的天主教堂召開平江縣第一次工農(nóng)兵代表大會并成立蘇維埃政府,1931年8月湘、鄂、贛省機(jī)關(guān)從瀏陽東門市遷此,9月在此召開湘鄂贛邊區(qū)工農(nóng)兵代表大會,成立湘鄂贛省蘇維埃政府和湘鄂贛軍區(qū)。解放初為第三區(qū),后改長壽區(qū)。1958年改公社。1981年置鄉(xiāng)級建制鎮(zhèn)。
1995年4月,由原長壽區(qū)的長壽鎮(zhèn)、長壽鄉(xiāng)、桂橋鄉(xiāng)、邵陽鄉(xiāng)合并建長壽鎮(zhèn),面積220.26平方千米,人口6.1萬,鎮(zhèn)政府駐長壽街,轄東北街、西南街2個居委會和新園、太平段、致富、寶楓、大水、新建、金龍、明勝、東一、國福、下付、先鋒、萬豐、九嶺、塘口、馬西、洲上、白沿、大塘、鄭段、付坪、花園、邵陽、桂豐、豐和、復(fù)建、坳上、共和、朗溪、光明、四灣、飛躍、姜坳、聯(lián)升、三三、沙聯(lián)、新聯(lián)、新湖、將民、汀油、楊泗、東風(fēng)、陽坪、毛聯(lián)、胡坪、永桂、樓前、楊坳、道石、四聯(lián)、新港51個行政村。2001年,人口17621戶、63871人,其中非農(nóng)業(yè)人口8442人,轄51個村、3個居委會,689個村(居)民小組。
【2010年代碼及城鄉(xiāng)分類】430626104:~001 122新興街居委會 ~002 122東北街居委會 ~003 122西南街居委會 ~200 220明勝村 ~201 220新建村 ~202 220金龍村 ~203 220大水村 ~204 220保豐村 ~205 220付坪村 ~206 220致富村 ~207 220鄭段村 ~208 220馬西村 ~209 121太平段村 ~210 220東一村 ~211 220國付村 ~212 220下付村 ~213 220先鋒村 ~214 220九嶺村 ~215 220萬豐村 ~216 220塘口村 ~217 220洲上村 ~218 220白沿村 ~219 220大塘村 ~220 220新港村 ~221 220樓前村 ~222 220聯(lián)升村 ~223 220將民村 ~224 220沙聯(lián)村 ~225 220毛聯(lián)村 ~226 220新聯(lián)村 ~227 220揚(yáng)坳村 ~228 220陽坪村 ~229 220道石村 ~230 220永桂村 ~231 220四聯(lián)村 ~232 220東風(fēng)村 ~233 220胡坪村 ~234 220揚(yáng)泗村 ~235 220汀油村 ~236 220新湖村 ~237 220三三村 ~238 220邵陽村 ~239 220花園村 ~240 220豐和村 ~241 220桂豐村 ~242 220復(fù)建村 ~243 220坳上村 ~244 220共和村 ~245 220光明村 ~246 220朗溪村 ~247 220四灣村 ~248 220飛躍村 ~249 220姜坳村 ~250 220新園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