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香鎮位于沁陽市西南部。面積83.33平方千米,人口59440人。轄柏香一街、柏香二街、柏香三街、廣韓、高、西彰、后城、新、東司馬、西司馬、西宜作、東宜作、宋莊、史、小董莊、大董莊、和貢、大位、小位、西王梁、東王梁、賀、肖寺、圪當坡、小張莊、西馮橋、東馮橋、劉莊、南朱莊、西小召、秦莊、謝莊、北呂莊、郜兩水、東兩水、西兩水、大留、郜莊、李橋、葛前、葛后、小葛、期城、伏背、西莊、鄭、大潘、小潘、楊林、南王、保方、彰儀、西鄉、北尋、東鄉一街、東鄉二街、東鄉三街、東鄉四街、范莊、上輦、南西、南東62個行政村。鎮政府駐柏香一街村。新(鄉)濟(源)公路、沁(陽)濟(源)地方鐵路穿境。境內有圪垱坡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遺址。
[郵編]59440 [代碼]410882103:~200 柏香一街村 ~201 柏香二街村 ~202 柏香三街村 ~203 廣韓村 ~204 高村 ~205 西彰村 ~206 后城村 ~207 新村 ~208 東司馬村 ~209 西司馬村 ~210 西宜作村 ~211 東宜作村 ~212 宋莊村 ~213 史村 ~214 小董莊村 ~215 大董莊村 ~216 和貢村 ~217 大位村 ~218 小位村 ~219 西王梁村 ~220 東王梁村 ~221 賀村 ~222 肖寺村 ~223 圪當坡村 ~224 小張莊村 ~225 西馮橋村 ~226 東馮橋村 ~227 劉莊村 ~228 南朱莊村 ~229 西小召村 ~230 秦莊村 ~231 謝莊村 ~232 北呂莊村 ~233 郜兩水村 ~234 東兩水村 ~235 西兩水村 ~236 大留村 ~237 郜莊村 ~238 李橋村 ~239 葛前村 ~240 葛后村 ~241 小葛村 ~242 期城村 ~243 伏背村 ~244 西莊村 ~245 鄭村 ~246 大潘村 ~247 小潘村 ~248 楊林村 ~249 南王村 ~250 保方村 ~251 彰儀村 ~252 西鄉村 ~253 北尋村 ~254 東鄉一街村 ~255 東鄉二街村 ~256 東鄉三街村 ~257 東鄉四街村 ~258 范莊村 ~259 上輦村 ~260 南西村 ~261 南東村
[沿革]鎮政府駐柏香村,故名。清屬寬平鄉一圖。民國24年(1935)為第三區,后改稱第四區。1955年9月廢區,置柏香中心鄉,1956年11月改稱柏香鄉。1958年8月廢鄉,置柏香公社,11月將南尋公社劃入,1961年析為柏香、葛、兩水三個公社,1965年復將兩水公社劃入。1975年將大十八里、小十八里、大王、小王、大召、趙莊等析入渠溝公社。1983年廢公社,置柏香鄉。1989年改為鎮。1997年,面積53.5平方千米,人口3.4萬,轄郜莊、廣韓村、高村、西彰、后城、新村、東司馬、西司馬、西宜作、東宜作、柏香一街、柏香二街、柏香三街、史村、宋莊、和貢、大董莊、小董莊、大位、小位、西王梁、東王梁、東馮橋、肖寺、圪垱坡、賀村、小張莊、西馮橋、劉莊、南朱莊、西小召、大留村、秦莊、謝莊、西兩水、東兩水、郜兩水、北呂莊、李橋39個行政村。2005年將葛村鄉的23個村整體劃入。
附:原葛村鄉
葛村鄉位于沁陽市西部。1955年建立南尋鄉,1958年改公社,1961年更名葛村公社,1983年復改鄉。1997年,面積30.4平方千米,人口2.13萬,轄葛前、葛后、小葛村、期城、伏背、西莊、鄭村、大潘、楊林、南王、保方村、彰儀、西鄉、北尋、東鄉一街、東鄉二街、東鄉三街、東鄉四街、范莊、小潘村、上輦、南西、南東23個行政村。2005年撤鄉并入柏香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