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底,山西省轄6專區、4省轄市,103縣、13市轄區、1鎮。
太原市 7區
第一區 第二區 第三區 第四區 第五區 第六區
第七區
大同市 4區
第一區 第二區 第三區 口泉礦區
陽泉市 2區
第一區 第二區
雁北專區 專署駐大同市 13縣
大同縣(大同市) 陽高縣(城關) 天鎮縣(城關) 廣靈縣(城關) 靈丘縣(城關) 渾源縣(城關)
懷仁縣(城關) 應 縣(城關) 山陰縣(岱岳) 朔 縣(城關) 平魯縣(井坪) 左云縣(城關)
右玉縣(城關)
忻縣專區 專署駐忻縣 17縣
忻 縣(城關) 代 縣(城關) 寧武縣(城關) 靜樂縣(城關) 五臺縣(城關) 定襄縣(城關)
繁峙縣(城關) 崞 縣(城關) 陽曲縣(黃寨) 嵐 縣(東村) 岢嵐縣(城關) 興 縣(城關)
保德縣(東關) 河曲縣(巡鎮) 偏關縣(城關) 神池縣(城關) 五寨縣(城關)
榆次專區 專署駐榆次縣 21縣
榆次縣(城關) 平定縣(城關) 盂 縣(城關) 壽陽縣(城關) 祁 縣(城關) 太谷縣(城關)
介休縣(城關) 靈石縣(城關) 平遙縣(城關) 昔陽縣(城關) 和順縣(城關) 左權縣(城關)
榆社縣(城關) 孝義縣(城關) 汾陽縣(城關) 文水縣(城關) 交城縣(城關) 中陽縣(城關)
離石縣(城關) 臨 縣(城關) 方山縣(圪洞) 徐清縣(清源)
長治專區 專署駐長治市 1市 16縣
長治市
長治縣(長治市) 長子縣(城關) 屯留縣(城關) 武鄉縣(段村) 沁 縣(城關) 沁源縣(城關)
襄垣縣(城關) 黎城縣(城關) 潞城縣(城關) 壺關縣(城關) 平順縣(城關) 高平縣(城關)
晉城縣(城關) 陽城縣(城關) 陵川縣(城關) 沁水縣(城關)
臨汾專區 專署駐臨汾縣 18縣
臨汾縣(城關) 襄陵縣(趙曲) 曲沃縣(城關) 吉 縣(城關) 鄉寧縣(城關) 汾城縣(城關)
安澤縣(城關) 大寧縣(城關) 永和縣(城關) 蒲 縣(城關) 汾西縣(城關) 隰 縣(城關)
趙城縣(城關) 洪洞縣(城關) 霍 縣(城關) 浮山縣(城關) 翼城縣(城關) 石樓縣(城關)
運城專區 專署駐運城 17縣 1鎮
安邑縣(城關) 河津縣(城關) 稷山縣(城關) 新絳縣(城關) 榮河縣(城關) 萬泉縣(城關)
聞喜縣(城關) 夏 縣(城關) 平陸縣(城關) 解 縣(城關) 猗氏縣(城關) 臨晉縣(城關)
永濟縣(趙伊) 虞鄉縣(城關) 芮城縣(城關) 垣曲縣(城關) 絳 縣(城關)
運城鎮
◎撤銷興縣專區,所屬的興縣、五寨、神池、河曲、保德、岢嵐、嵐縣、偏關8縣劃歸忻縣專區;臨縣、方山、離石、中陽4縣劃歸榆次專區(1952年6月17日內務部批準)
◎陽泉市改由省直轄。(1952年4月9日山西省人民政府批準) 并設立陽泉市第一區、第二區
◎撤銷清源縣、徐溝縣,合并設立清徐縣,駐清源城(1952年6月13日內務部批準)
★長治市設立城郊區,將黃碾辦事處改為黃碾區。(1952年8月20日山西省人民政府【民政會人辦字2號】令)
★《關于調整省、區建制的決議》(1952年11月15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19次會議通過)
為調整現有省、區建制,以利工作起見,茲決定:
一、撤銷平原省建制。現屬平原省原為山東省舊轄之高唐、清平、博平、茌平、聊城、堂邑、冠縣、莘縣、朝城、陽谷、東阿、梁山、壽張、范縣、觀城、濮縣、鄄城、鄆城、南旺、嘉祥、巨野、菏澤、定陶、城武、金鄉、魚臺、單縣、復程、曹縣等29縣,全部劃回山東省屬;原為河南省舊轄之林縣、安陽、鄴縣、內黃、湯陰、浚縣、滑縣、淇縣、汲縣、輝縣、新鄉、延津、封邱、原陽、獲嘉、修武、武陟、博愛、溫縣、沁陽、孟縣、濟源等22縣,新鄉、安陽兩市及焦作工礦區,全部劃回河南省屬;原為河北省舊轄之南樂、清豐、濮陽、東明、長垣等五縣,為治黃之便,亦劃歸河南省屬,不再歸回河北省;現屬河北省原為河南省舊轄之武安、涉縣、臨漳3縣不動,仍屬河北省,以利治漳。
二、撤銷察哈爾省建制。現屬察哈爾省原為山西舊轄之朔縣、平魯、左云、右玉、懷仁、山陰、應縣、大同、渾源、靈邱、廣靈、陽高、天鎮等13縣及大同市劃回山西省屬;原為河北省舊轄之赤城、龍關、延慶、懷來、宣化、涿鹿、萬全、懷安、陽原、蔚縣等10縣,張家口、宣化2市及察北的崇禮、張北、沽源、康保、尚義、商都等六縣,均劃歸河北省屬。 三、成立江蘇省人民政府,并于該省人民政府成立后,撤銷蘇北人民行政公署、蘇南人民行政公署。現屬山東省、安徽省原為江蘇省舊轄之地區,均劃回江蘇省屬。江蘇省人民政府設于南京。
四、河北與山東兩省過去在毗連地區互劃的縣份,應歸還原建制。即現屬山東省原為河北省舊轄之鹽山、慶云、南皮、東光、吳橋、寧津等6縣劃回河北省屬;現屬河北省原為山東省舊轄之恩縣、武城、夏津、臨清、館陶、邱縣等6縣,除邱縣系全部飛地因領導便利仍留河北省外,其余五縣均劃回山東省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