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萊蕪萊城區鳳城街道葉家莊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71202001 | 身份證前6位:371202 |
長途區號:0634 | 郵政編碼:271100 |
隸屬政區:鳳城街道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魯S | |
葉家莊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葉家莊村坐落在汶河北岸,位于萊城西5公里處,泰薛公路北側,東與孟家莊相連,西與南鋪村接壤,南臨大汶河,北臨姚家嶺村。地處平原,耕地面積1496畝,580戶,2071口人。
據《亓氏譜》記載:明洪武三年(1370年)亓姓由安徽省江淮遷居羊莊,復遷至此,葉姓早居,以姓名村,叫葉家莊。
據《萊蕪市志》載,葉家莊村清朝屬萊蕪縣汶南保;民國初年,取消鄉、保建制,葉家莊村屬城區;1941年,萊蕪劃為萊北、萊東和新甫三縣,葉家莊村屬萊東縣;1945年10月,恢復原萊蕪縣制,全縣劃為13個區,葉家莊村屬礦山區;1958年3月,撤銷區級建制,葉家莊村屬城關鎮;1958年10月,成立人民公社,葉家莊村屬礦山人民公社;后屬鳳城街道辦事處。
葉家莊村地處平原,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是經濟作物的種植基地,高速公路南北兩側560多畝土地旱澇保收。
葉家莊村建村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建村之初只有葉姓。其間,亓、李、王、韓、陳、孟六姓陸續遷居。其中亓姓占全村總人口數的70%以上。族姓之間不分眾寡、貧富、強弱,都遵循團結友善、和睦相處、互相幫助的優良傳統,世代相傳。
葉家莊有著光榮的革命歷史。先輩們為祖國的解放拋頭顱、灑熱血,具有大無畏的革命精神。解放戰爭初有30多人參加革命,其中亓書秋等12人為國捐軀。亓謙齋、亓中坤戰功卓著,精神可嘉。
葉家莊自葉姓定居之后,建有遠近聞名的葉家樓一座,分為三層.下有臺階式底座,中層設木板樓梯,上層為水泥地板。樓頂端四周筑有帶垛口的圍墻。此樓何年修建,后人無從考證。1958年大煉鋼鐵時,為修建煉鐵爐用磚而拆除,現僅留有5米多高的樓底座。
葉家莊村人具有艱苦奮斗、勤儉建村、改變窮村面貌的光榮傳統。重視發展農業,主要抓了水利建設、土地治理、產業種植結構調整。為充分利用水源條件,動用土石2萬多方,干群協力,建成水渠,從萊蕪鐵礦儲水池引水灌溉良田,擴大了澆地面積,提高了村民收入。
自農村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以來,村民解決了溫飽問題,調整了種植結構,充分認識到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大力發展二、三產業。先后建有紅爐空氣錘鍛打廠、面粉加工廠、家具制作廠等。
葉家莊村民,心靈手巧,經濟意識超前。由于產業結構不斷調整,機械化程度不斷提高,在老泰萊公路南北兩側先后建立了螺釘廠、新塑門窗廠、緊固件廠、新型煤球廠、帶鋸加工廠、標準件廠、汽車農用車修理廠、養雞場、酒樓飯店、預制廠、家具廠等,效益豐厚收入可觀,大大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村民一直崇尚科學,重視文化教育。至清末廢科舉制度,有舉人、貢生、庠生數人。民國期間村辦私塾,教書先生亓周全,學校建在大廟內。1950年村辦小學一至四年級復式教學,呂世安任教。1977年,葉家莊村進行了校舍改造,在村北蓋起了高標準學校。
20世紀60年代,亓子杰考入山東曲阜師范學院,現為山東農業大學教授;亓開吉考入青島海洋學院,現任泰安水利局局長。自1977年恢復高考至2002年,葉家莊村考入大中專院校50多人,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20多人。亓寶峰5個姊妹,2個中專、1個大專。兩個妹妹分別在英、美兩國留學深造。葉家莊村在四鄰八鄉有“才子莊”之美稱。這些人才在各行各業為現代化建設建功立業,報效祖國。
葉家莊村正在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2000多村民正在用自己的雙手,用勤勞和智慧描繪著錦繡藍圖。
*數據來源于萊蕪市人民政府網站
全國與葉家莊村同名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