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萊蕪萊城區鳳城街道任花園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71202001 | 身份證前6位:371202 |
長途區號:0634 | 郵政編碼:271100 |
隸屬政區:鳳城街道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魯S | |
任花園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任花園村位于萊蕪市區東北部,北靠外環路,與張家洼街道辦事處梁坡村相鄰,南與呂花園村相鄰,東靠大橋北路,西與朝陽小區接壤。全村有165戶,487口人,耕地面積150畝。
據《萊蕪市志》記載,任花園明初屬萊蕪縣故事保;民國初年屬第十區(城關區);1941年,萊蕪劃為萊北、萊東、新甫三縣,任花園屬萊東縣;1945年10月,萊蕪恢復原建制,任花園村屬萊蕪縣礦山區;1951年3月,礦山區改為第一區;1955年10月復稱礦山區;1958年3月撤銷區級建制,改稱城關鎮;1958年10月改為城關人民公社;1959年,合并為礦山人民公社;1962年1月改稱城關鎮,任花園歸屬城關鎮;1985年10月,城關鎮改為城區辦事處,任花園于2001年初隸屬鳳城街道辦事處至今。
任花園水土肥美,人杰地靈。青草溝從村西流過。交通便利,北靠外環路,南臨汶源大街,西臨花園北路,東靠大橋北路,便利的交通為任花園經濟發展提供了十分優越的條件。任花園歷來是一自然村,1946年之前,與大橋村、呂花園村合為一個支部;1946年,任花園村設臨時支部,王書法任支部書記。1950年設支部,仍由王書法任支部書記。1953年,在互助組的基礎上成立初級農業合作社。1955年,成立高級農業合作社。
任花園因屬嶺地,土質較差,十年九旱。為解決水源問題,任花園在黨支部的領導下,先后建了4座水庫。1958年,修建了泉子溝水庫,蓄水量4萬立方米;1976年,在平溝橋以南又興建水庫1座,蓄水量3萬立方米,丘陵薄地變成了良田,解決了村民的溫飽問題。1979年,村委出資萬元,駕設了兩公里的高壓線路,從此,村民用上了電。水電配套,村民生活由溫飽逐漸走向富裕。改革開放后,任花園規劃為市區,大部分土地因城市建設征用,任花園開始發展民營經濟。現有養殖大戶兩戶,其中養雞專業戶呂明堂年養雞10萬只,純利潤10萬元;養豬專業戶亓逢春,年出欄生豬600頭。隨著城市的發展,任花園飲食服務業逐步發展起來,現已建起了50戶沿街樓,形成了美食一條街,賦名“福盛路”。其他村民多以經商、建筑居多。現已發展起木材經營3戶,建筑公司1家,還有一部分村民從事百貨、果品零售。經濟的發展為任花園村民增加了收入,居民的生活水平一天天提高。
任花園過去能工巧匠頗多,既養蠶織布,又有泥瓦匠人,尤以清朝末年亓恒訓的絲綢,呂焦儒、溫子俊的印花織布最為有名。
任花園村原以草房居多,1978年后逐漸改建磚瓦房。1993年萊蕪升為地級市后,任花園劃人城市規劃區。村里瞄準了房地產開發這個大市場,村委委托濟南城鄉規劃設計院,為村里做了規劃。以最低廉的價格和最優惠的政策吸引資金搞房地產開發,歷經10年,一棟棟樓房拔地而起,建筑面積達10萬平方米,獲得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現每家每戶都建起二層居民住宅樓,居住條件得到了改善。
任花園村有著光榮的革命歷史。抗日戰爭期間,任花園就組織兒童站崗放哨,積極宣傳革命道理,有一大批青年積極投身革命。亓東營、王書法就參加了第一區武工隊,王書法任機槍班班長。在解放戰爭中,特別是萊蕪戰役期間,任花園村組織擔架隊、小車隊,運送傷員、糧草、彈藥。婦女碾軍糧、做軍鞋支援前線。他們在戰斗中,繳獲機槍3挺,子彈若干,這些戰利品至今存放在萊蕪戰役紀念館。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任花園村經受了血與火的洗禮,創造了可歌可泣的英雄業跡。劉書垣、溫自耕、呂濟紹、魏書蒼先后獻出了年輕寶貴的生命。
村委給村民提供了許多優惠條件。村委會免除了村民全部提留;村里所剩耕地統一澆水,統一收割;并給每位老人發放生活費,標準為60歲至70歲的老人每月40元,70歲至80歲的老人每月50元;80歲以上的老人每月60元,每年九九老人節時還要發放慰問品,使老年人安享晚年。現村里90歲以上老人有4人,80歲至90歲的老人有8人,人均壽命較以前有了較大提高。任花園村正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村民正用勤勞、智慧的雙手描繪著錦繡藍圖。
*數據來源于萊蕪市人民政府網站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