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貴陽修文縣小箐鄉小壩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520123202 | 身份證前6位:520123 |
長途區號:0851 | 郵政編碼:550200 |
隸屬政區:小箐鄉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貴A | |
小壩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小壩村位于小箐鄉境東北面,東接萬興村,南靠鳳凰村,西抵大興村和青中村,北鄰紫江村和全興村。村委會駐小壩街,距鄉政府7公里,2002年建村辦公樓350平方米。全村轄棟青、小寨坡、蘭家沖、龍家沖、宋大寨、關田、大灣、石旮旯、小壩、羅大寨、10個村民組,村地東高西低,國土面積約8.16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220米左右。全村有村民450戶,1695人,漢、苗兩個民族,其中苗族人口18戶71人,耕地有水田632畝,旱地1952畝。農作物主產水稻、玉米、洋芋。水稻年產量約27萬公斤,玉米年產量約55萬公斤,洋芋年產量約80萬公斤。167公頃森林覆蓋山頭空地,植被和水土保持良好。
小壩村元代屬六廣等處蠻夷長官司;明初屬水西于的折溪地;明末屬敷勇衛濯靈守御千戶所;清代屬至孝里一甲;民國4年屬中北區(小箐)五保;21年屬二區(小箐)牟尼鄉;24年廢鄉建聯保,屬牟尼聯保上牟尼保;31年廢聯保屬小箐鄉上牟尼保。1949年11月解放,1950年8月,建立小箐鄉第7村農民協會;1951年4月建立玉皇村人民政府;1952年4月改為玉皇村民委員會,隸屬馬場鄉所轄;1958年“人民公社化”建立玉皇生產隊;1961年改為玉皇生產大隊;1967年“0”稱文革大隊革命委員會;1984年將文革大隊革命委員會改建成小壩村民委員會;1991年11月26日“撤區并鄉”后,隸屬小箐鄉至今。
小壩村距修六公路6公里,一條6米寬碎石公路由大興柿花村民組經尹興至棟青壩入村地,連接10個村民組。久(長)大(石)公路穿村境3公里,2004年交通部門已列為硬化路面項目改建。
建于1972年的巖鷹山水庫馬場支渠,由大興尹家寨至紫江大屋基和村內羅大寨長11.3公里,渠深1.2米,寬1米,渠上在馬槽沖建有鑄鐵倒虹管一座,長196米,在馬鞍山建水泥倒虹管一座長514米。
蘭家沖山塘:位于箭竹林,1958年建成,儲水1600立方米。
宋大寨山塘:位于扯水沖,1958年建成,儲水1300立方米。
羅大寨山塘:位于上寨丫口,1958年建成,儲水1600立方米。
小壩人飲工程:2000年建成,塑料管從老將山曾家丫口引至小壩街,全長5公里,供150戶670人飲用水。建于明崇禎三年(1630年)的玉皇閣:坐落蘭家沖,木瓦結構四合院,分上、中、下殿,殿內供有玉皇等神像10余尊和住有僧人3至10人不等。1953年改為小壩鄉政府辦公用房,后又改為小壩小學教室。1960年后撤毀,現遺址仍存。 2001年通程控電話,村民安裝座機電話70部,2004年在村內建通訊機站1座。至2005年村民擁有移動電話180部,電視機400臺。村委會有遠程教育設備2套。清末民初小壩形成集市,名牟尼小壩場,巳、亥日趕場,開場后不盛繁榮,后自行中止。2002年11月恢復小壩街集市貿易,每逢星期二趕場,至2005年底每場約2000人入場參加集市貿易活動。
2003年政府啟動異地搬遷工程,每戶補助建房資金0.8萬元,周邊村民朱黔芳、劉朝軍等68戶在小壩街西側按街道規劃建新居。至2005年村內有小學1所、村建有圖書室、衛生室、計劃生育室和遠程教育室等。
--人口總數:1659人 農業人口:1300人 非農業人口:359人
--行政區面積:8.16平方公里 耕地面積:2530.0畝
--主要民族成分:漢,苗 發展口號:
--所轄村: 生產總值:63.0 萬元
--主要經濟產業:農業 名特產品:水稻 辦公所在地:小壩村村室
全國與小壩村同名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