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陽城古稱濩澤,為堯舜夏冀州之域,商為畿內地。戰國時迭屬韓、魏。漢置縣,治所在今縣,陽城縣,陽城縣郵編區號人口面積查詢">

欧美性猛交xxx,亚洲精品丝袜日韩,色哟哟亚洲精品,色爱精品视频一区

山西晉城陽城縣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140522身份證前6位:140522
長途區號:0356 郵政編碼:048000
隸屬政區:晉城行政級別:縣
車牌號碼:晉E轄區面積:1930km2
人口數量:約40萬人人口密度:207人/km2
行政區劃:鳳城鎮 北留鎮 潤城鎮 町店鎮 芹池鎮 次營鎮 橫河鎮 河北鎮 蟒河鎮 東冶鎮 白桑鄉 寺頭鄉 西河鄉 演禮鄉 固隆鄉 董封鄉 駕嶺鄉 東城街道 林場管理處
陽城縣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行政代碼 面積簡介
鳳城鎮 140522100 117.9km2  2001年,調整陽城縣鄉鎮行政區劃(晉政函[2001]14號;1月10日晉市政發[2001]8號),撤銷八甲口鎮,尹莊鄉、城關鎮,合并設立鳳城鎮。區劃調……[詳細]
北留鎮 140522101 83.7km2  山西省陽城縣北留鎮位于晉城與陽城中段,東接澤州,北連沁水。交通便捷,侯月鐵路、晉陽高速路、晉韓路穿鎮而過。是國家重點工程——陽城電廠所在地。全鎮總面積8……[詳細]
潤城鎮 140522102 72km2  潤城鎮位于山西省陽城縣城東七公里處,“早在戰國時期已是韓趙相爭的重鎮。”古稱“少城”、“小城”,因冶煉業興旺曾稱“鐵冶鎮”,明嘉靖三十八年改為“潤城”。……[詳細]
町店鎮 140522103 61km2  町店鎮位于陽城縣縣城北部10公里處的蘆葦河畔,東與本縣潤城鎮、沁水縣嘉峰鎮交界,南與本縣鳳城鎮、東城辦事處為鄰,西與本縣西河鄉接壤,北與本縣寺頭鄉、沁水……[詳細]
芹池鎮 140522104 59.9km2  陽城縣轄鄉。1958年屬劉村公社,1984年置芹池鄉。位于縣境西北部,距縣府20公里。面積59.9平方公里,人口0.9萬。晉韓公路過境。轄芹池、陽陵、大……[詳細]
次營鎮 140522105 60.4km2  次營鎮位于北緯35°29′,東經112°14′,地處陽城縣西南21.5公里,獲澤河南側,南大河北側,東與演禮、尹莊接壤,西與沁水縣張村鄉相毗連,南靠董封……[詳細]
橫河鎮 140522106 210km2  在中條山東麓,太行山西南端,有一塊山河襟帶,風景秀麗,資源豐富,林茂牧興的天賜寶地,這就是2000年在陽城縣撤鄉并鎮體制改革中誕生的唯一的一個邊遠山區鄉……[詳細]
河北鎮 140522107 61.6km2  陽城縣轄鎮。1958年為河北公社,1984年建鎮。位于縣境南部,距縣府12公里。面積61.6平方公里,人口1.7萬。陽(城)楊(柏)公路過境。轄河北、南……[詳細]
蟒河鎮 140522108 56km2  蟒河鎮位于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南部山區,以其境內蟒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而得名。距縣城30km,總面積56平方公里,森林綜合覆蓋率達81%。蟒河風光以山水為勝……[詳細]
東冶鎮 140522109 132.5km2  陽城縣轄鎮。1958年建東冶公社,1984年建鎮。位于縣境東南部,距縣府25公里。面積132.5平方公里,人口2.1萬。陽(城)濟(源)公路、侯月鐵路過……[詳細]
白桑鄉 140522200 58.1km2  陽城縣轄鄉。1958年屬應朝公社,1984年置白桑鄉。位于縣境南部,距縣府7公里,香臺山北側。面積58.1平方公里,人口1.8萬。陽(城)濟(源)公路、……[詳細]
寺頭鄉 140522201 72.6km2  陽城縣轄鄉。原為霄峰鄉,1958年設寺頭公社,1984年置鄉。位于縣境西北部,距縣府26公里。面積72.6平方公里,人口1.1萬。八(甲口)叉(道口)公……[詳細]
西河鄉 140522202   140522202200 122 西溝村委會 140522202201 210 陽邑村委會 140522202202 210 郭河村委會 1……[詳細]
演禮鄉 140522203   村,74個自然莊,8個鄉直單位,總人口13000余人,其中育齡婦女3000余人。 多年來,全鄉上下認真落實計劃生育基本國策,全力實施五個堅持:堅持“……[詳細]
固隆鄉 140522204 40.1km2  陽城縣轄鄉。1958年屬星火公社,同年屬演禮公社,1961年析設固隆公社,1984年置鄉。位于縣境西部,距縣府18公里。面積40.1平方公里,人口0.9……[詳細]
董封鄉 140522205 108.7km2  陽城縣轄鄉。1958年設董封公社,1984年置鄉。位于縣境西南部,距縣府24公里。面積108.7平方公里,人口1萬。陽(城)云(蒙山)公路斜貫全境。轄董……[詳細]
駕嶺鄉 140522206 72km2  陽城縣轄鄉。1958年設駕嶺公社,1984年置鄉。位于縣境西南部,距縣府20公里。面積72平方公里,人口1.3萬。通公路。轄駕嶺、吉德、二里、三泉、雪圪……[詳細]
東城街道 140522400   東城街道位于山西晉城陽城縣。下轄: 140522400200 123 蒿峪村委會 140522400201 220 尹家溝村委會 140522……[詳細]
林場管理處 140522401   林場管理處位于山西晉城陽城縣。下轄: 140522401400 123 陽西居委會 140522401401 220 新興居委會 ……[詳細]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行政區劃
    位于山西省東南部,東與澤州縣相連,南與河南省濟源市為鄰,西與垣曲、沁水縣接壤,北與沁水縣搭界。總面積1930.7平方公里。轄8鎮,17鄉,501個行政村和2689個自然村。總人口40萬人。     
  歷史沿革
    陽城古稱濩澤,為堯舜夏冀州之域,商為畿內地。戰國時迭屬韓、魏。漢置縣,治所在今縣城西15公里的澤城村,屬河東郡。東漢建武元年(25),封鄧鯉于澤,為侯國。三國魏黃初之年(220)廢侯國復縣。北興安二年(453),縣治由澤城遷往今縣城。孝昌元年(525),分濩澤為濩澤和西濩澤。唐武德元年(618)濩澤為澤州治所,八年,徙治端氏。天寶元年(742),改濩澤為陽城縣。天祐二年(905),復稱濩澤。五代后唐同光元年(923),復易名陽城。金升陽城為 州,元中統元年(1260), 州復為陽城縣。明、清時屬澤州和澤州府。民國3年(1914),屬冀寧道。民國13年,直屬山西省。民國32年7月,分為陽南,陽北兩縣;民國34年4月,合為陽城縣。1958年10月,曾合沁水縣為陽城縣,1959年10月兩縣分置。
    
  自然資源
    陽城年平均氣溫11.7℃,7月份平均24.6℃,1月份平均-3℃,年降水量平均627毫米,無霜期為170~195天,日照年平均2571.3小時。耕地55.82萬畝。天然水資源總量4.67億立方米。主要礦產有煤、硫鐵、鐵、鋁土、石英石、石灰巖、白云巖、鉛、鋅、銅、重晶石、水晶石等。其中,煤炭地質總儲量59.22億噸,硫鐵礦7431.1萬噸,鐵礦995.9萬噸。境內有歷云、蟒河兩個省級自然保護區,有國家保護的稀有植物9種和珍貴動物16種。其中,紅豆杉、領春木、山白樹、牛鼻酸、青檀等起源很早,為中國特有的樹種,有中草藥300多種。
    
  旅游資源
    皇城相府(又稱午亭山村)總面積3.6萬平方米,是清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加三級、《康熙字典》總閱官、康熙皇帝35年經筵講師陳延敬的故居。其建筑依山就勢,隨形生變,官宅民居,鱗次櫛比,是一組別具特色的明清城堡式官宅建筑群。“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皇城相府不僅是一幅古代“自然山水畫”、更是一座具有強烈人文精神的東方古城堡。央視大型歷史連續劇《康熙王朝》、《契丹英后》重要外景地。
    距陽城縣東北約20公里處,有一處北枕樊山,西臨樊溪,依山而筑的城堡式村落,這就是享譽三晉大地的歷史文化名村-皇城。皇城毗鄰亞洲第一大坑口火力發電廠陽城電廠,是清康熙朝經筵講官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陳廷敬的故里,為國家AAAA級景區。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巍然城堡,雉堞林立;舊院古宅,錯落典雅。綺麗的自然風光同返樸的人文景致交相輝映,構成了皇城獨具魅力的風采。
    陳廷敬"(1638-1712年)。字子端,號說巖,晚號午亭。清順治十五年(1658年)中進士,由翰林院庶吉士、日進起居注官、侍講學士、侍讀學士、內閣學士、禮部侍郎、工部尚書、戶部尚書、刑部尚書、吏部尚書,直至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拜文淵閣大學士。為《佩文韻府》、《康熙字典》的總閱官。康熙皇帝對他極為器重,曾多次賜詩、賜聯、題字。致仕時,康熙帝在花甲之年,為他御?quot;午亭山村"匾額和"春歸喬木濃蔭茂,秋到黃花晚節香"的匾聯,以示為其功德的褒獎。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四月,陳廷敬病逝,享年74歲,康熙特命皇三子誠親王胤祉率滿漢文武大臣前往祭奠,為御賜挽詩,其中有"世傳詩賦重,國典玉衡平"之句。以示辭別。然后遣官護喪歸葬故里。
    文化巨族:陳氏家族在明清兩代,科甲鼎盛,人才輩出。從明孝宗到清乾隆(1501-1760年)間的260年中,共出現了41位貢生,19位舉人,并有9人中進士,6人入翰林,享有"德積一門九進士,恩榮三世六翰?quot;之美譽。在此期間,38人走上仕途,奔赴大半個中國為官,并且多人政績顯赫,百姓稱頌,致仕去官時民為立祠。在康熙年間,居官者多達16人,出現了父翰林,子翰林。父子翰林:兄翰林,弟翰林,兄弟翰林盛況,堪稱為北方的文化巨族。
    內城"斗筑居":內城為陳廷敬伯父陳昌言在明崇禎六年(1633年),為避戰亂而建,依山就勢,東高西低,巍峨壯觀。東西相距71.5米,南北相距161.75米,設五門,墻頭遍設垛口,重要部位筑堡樓,并在東北、東南角到高點建春秋閣和文昌閣,維神是借。
    城墻內四周設藏兵洞,計五層125間,為戰時家丁、垛夫藏身小憩之用。內城北部建一高堡樓,名曰河山樓,長三丈四尺,寬二丈四尺,高有十丈。樓分七層,層間有墻內梯道或木梯相通,底層深入地下,備有水井、石磨等生活設施,一應俱全。并有暗道通往城外,是戰亂時族人避敵藏身之處。
    內城建筑分祠廟、民在和官宦邸三類,風格迥異。祠廟建筑有陳氏宗祠,民居有世德居、樹德居和麒麟院,官宦私邸有容山公府和御史府等。
    外城"中道莊":外城完工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緊依內城西墻而筑,基本呈正方形,比西城略短,東城內主要建筑為陳廷敬府第-冢宰第、大學士第,配套建筑有書房、花園、小姐院及管家院。相府大門外有一大一小兩面三刀座功德牌樓,城墻以南有南書院、花園、狀元橋、飛魚閣、八卦亭、祖師廟等。止園書堂,為三進院落,占地11000平方米,為舊時陳氏家族子弟讀書的地方。
    樹德院:位居內城之東北角,建于明嘉靖年間。該院為東西向的兩個并列四合院,主院由正房、廂房和倒座圍合而成,正房為三層樓房,采用"明三暗五"形式,廂房和倒座均為二層樓,院落四角為封閉或開敞的天井。這種建筑形制極其獨特,與云南"四合五天井"式民居有某些類似之處。院內地面以素磚枵條石鋪筑,主院西北天井辟門與偏院相通,門不設影壁。偏院布局同主院基本相同。
    世德院:該院為陳廷敬出生地。明崇禎十一年(1638年)11月27日。陳廷敬出生于該院西房。院落大體形制均與樹德院類同。統觀其整個明代建筑,簡潔、古樸、典雅。除祠堂外一概不用斗棋,柱間枋木組合主要為:平板枋、大額枋和雀替,柱礎、門枕石、影壁均為素面,門窗一般為拱形或方形,窗以直欞窗和支摘窗為主,木欄板,梁架結構極少裝飾,室內次間多設落地罩,紋飾一般為幾何圖形。
    河山樓:位于內城北部。河山樓,名取"河山為囿"之意,建于明崇禎五年(1632年),當時正值明末戰亂風起云涌之時。樓平面呈長方形,長15米,寬10米,高23米,共七層(含地下一層)。樓外墻整齊劃一內部則逐層遞減。整個河山樓只在南向辟一拱門,門設兩道,為防火計,外門為石門,門后施以杠栓。樓層間構筑棚板屯貯人員物質。暗層內有井、有碾、有磨。樓頂設垛口和堞樓便于了望敵情,拋擲矢口。
    作為一個防御性的堡壘,河山樓之設計是非常科學又考慮周全的,而它所實際產生的作用,更是顯而易見的。據《河山樓記》載:"……崇禎五年……七月……賊近……備矢石、糧米、煤炭少許……于是晚閉門以守。樓中所辟大小男婦,約有八百余人?quot;"十月內賊連犯四次……數次所全活者啻萬計。"河山樓雖因辟戰亂而興建,但其在和平時期,卻仍可作觀賞攬勝之用,幫而又名"風月樓"。登樓四望,遠近風情盡收眼底。
    冢宰第:建于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大門開于正南,入大門迎影壁東折為一狹兒庭院,東側建如意門通東書院,南面為一倒座,北為二門,門兩面三刀側施八字影壁,明間內柱間設木質屏風,此為主人及貴或有重大事件里的通道,平時封閉。入二門為一寬敞的方形庭院,正北廳堂懸有康熙御筆牌匾"點翰堂"。正廳往北本為內宅,入大門西折往北沿狹長通道可通花園、假山、魚池等地。花園往北就是專為家族中成年少女居住而建的小姐院,小姐院前后均辟門以通花園,并有踏道通城上之望河樓。
    石牌樓:建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的牌樓四柱三樓式。樓柱兩側置夾桿石,下枋上雕二龍戲珠,其上花坊、中枋直至定坊均飾吉祥圖案,高浮雕。各枋間施牌匾和字牌。正樓主牌"冢宰總憲",邊樓分刻"一門衍澤"、"五世承恩"。安牌上刻陳氏一門的官職及功名。定枋上施仿木構斗棋屋檐,正脊兩端設吻獸,脊剎飾麒麟。整座牌樓雄偉莊重,制作精美。建于順治十四年(1657年)的兩柱一樓式小牌樓,規模和裝飾雖較遜色,但在大牌樓建成之前,仍不失為陳氏家族敬宗耀族、傳世顯榮的一個主要標志。
    御書樓:"中道莊"西門外有御書樓一座,是陳廷敬三子陳壯履為炫耀其陳家皇恩浩蕩而特建。據新編《晉城金石志》載,該樓建成時,上有康熙帝御筆親書賜陳廷敬及陳壯履詩近二十首、楹聯四副和其它題記等,瀟灑飛逸蔚為壯觀。現樓內僅存康熙御匾"午亭山村"及聯"春歸喬木濃蔭茂,秋到黃花晚節香"。匾、聯均為原來之實物。
    龜城:縱觀皇城相府(午亭山村),總面積36580平方米,有大型院落19座,房屋880余間,設9道城門,四通八達,有關卡可守,形成了外城抱內城,內外連環套,穩固保安全的堅固堡壘,城墻總長1700余米,平均高度12米,寬2.5-3米不等,城樓、堞樓、角樓相互關照,垛口星羅棋布,組成了一道堅固的防御線。
    整個皇城,包括內城"斗筑居"和外城"中道莊"從整體平面來看,似一頭北尾南的神龜,雖不能說惟妙惟肖,卻也輪廓鮮明,因而又有"龜城"之說,寓千管水固之意……
    紫云阡:陳廷敬墓地名曰"紫云阡",占地160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石牌坊、御書挽詩碑亭、十通高大的甬道碑等。后山靜坪紅葉如畫,是舊時皇城八景之一環境幽雅,肅穆壯觀。
    皇城古八景:石壁飛魚、南宅觀書、樊溪春曉、靜坪紅葉、土垸流泉、黃閣青山、梅莊杏花、午亭山莊。
    蟒河風景區
    蟒河旅游風景區位于山西省陽城縣城南33公里的桑林鄉與河南省濟源市交界處,面積58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572米。蟒河景區有“秀、險、幽、奇”四大特點,享有“北方小桂林”的美譽。這里一年四季均有迷人勝景,尤以秋天看層林盡染最為賞心悅目。蟒河水從蟒河村東流過,水清如碧玉,奔流似巨蟒;莽山又在蟒河村東流過, 水清峰錯列,鬼斧神工,妙境天成,有千峰擁黛,萬壑云飄之象。景區內懸崖飛瀑直瀉,深谷流水淙淙,百鳥啼鳴林間,野花競相開放。起源古老的珍奇植物青檀、蘭草、山萸樹、領春木、牛鼻酸、紅豆杉星散其間,獼猴、大鯢、麝、金貓、金雕、金錢豹等或嬉驃林莽,或翱翔藍天。望莽孤峰拔地而起,狀如巨塔,水簾洞飛珠成簾、集水萬狀;試劍峰如干將出鞘,鋒芒逼天,蟒湖上碧波漣漪、白帆點點;鍘刀縫好像天斧劈開,石人峰酷似云0僧;窟窿山中通一孔令人稱奇。山色之優美,古跡之奇異,令人耳目一新。
    景區有山皆奇,有水皆秀,鬼斧神工,妙境天成,素有“黃土高原小桂林”之雅稱。蟒河的水清澈見底,終年不斷,主要水景有:出水洞、二龍戲珠、水簾洞、飲馬泉、小黃果樹瀑布、流銀瀑布、黃龍瀑布、黑龍瀑布、天龍瀑布、蟒湖等;蟒河的山層巒疊嶂,奇峰突兀,主要山景有:蓮花峰、望蟒孤峰、孔雀峰、石人山、窟窿山、三盤山等;數百萬年形成的地表鈣化景觀,據專家評價可申報世界自然遺產。
    蟒河景區共有動物285種,種子植物882種。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有黑鸛、金雕、金錢豹,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獼猴為我國地理分布的最北限;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有紅豆杉、無喙蘭,二級保護植物有山白樹、連香樹,其中紅豆杉屬北方極少見的亞熱帶樹種。藥用價值極高的山茱萸在蟒河分布最廣,歷史悠久,因此蟒河又稱“山萸之鄉”。
    蟒河景區地處太行、王屋、中條三山交匯處,地理條件優越,鐵路、省際公路、高速公路縱橫交錯,陽城縣至蟒河景區旅游專線十分便捷,公路直達景區,蟒河景區是陽城繼皇城相府之后的又一條以自然景觀為特色的精品旅游線路
    蟒河景區由于多種原因,多年未開發,現經陽城竹林山煤業有限公司投巨資進行開發,可以說是陽城縣最有前途,最值得旅游的景點。
    蟒河大事記
    湯二十四年(約前1700年): 湯帝禱雨桑林,陽城縣志有明確的記載,府底大廟石柱上刻著“獲澤久旱三災奪走糧財命,桑林禱雨六事挽回地天心”。禱雨的確切地點就在桑林鄉蟒河境內,現祈雨臺景觀憂在。
    西周、穆王四日休于獲澤,甲寅天子作居范宮,以觀桑者乃飲于桑林。
    唐代:藥王孫思邈曾采藥于蟒河境內,曾有群猴救藥王的傳說。
    公元469年:北魏河間王元琛看到蟒河風景宜人,就在此建造兩座寺廟,一座叫佛爺龕,一座叫佛爺坪。
    西漢末年:王莽趕劉秀曾追殺至蟒河境內留下了許多動人的傳說。
    康熙四十二年:康熙皇帝私訪河南,曾路過蟒河境內,花園坪曾豎有一筒石碑,記載著皇帝的奇聞軼事,清朝末年毀于兵亂。
    清代:重修蟒河黃龍廟有三次記載,一是嘉慶二十二年;二是同治四年十月;三是咸豐五年四月。
    公元1811年:蟒河村民豎起了一塊“絕蘭碑”,記載著秦維俊知縣冒死上奏皇帝,為蟒河老百姓免除了長期進貢蘭草的苦難差役。
    1941年5月:以“工合”晉東南事務所工作人員工為主體,又收編一部分中條山戰役潰退下來的國民革命軍散兵共50多人在今桑林鄉樹皮溝組成了工合 游擊隊。
    1942年(民國31年)1月30日:在桑林宮底院成立陽城縣抗日0。
    1943年農歷9月:日偽軍500余人,將蟒河的十多個自然村全部掃蕩,十月初一在綠化頂殘酷殺害群眾,只此一次蟒河村50余名群眾遇難。
    1945年4月12日:0晉豫區黨委-同志,親自赴蟒河附近的槍桿村召開會議,研究晉豫區的抗日斗爭。
    蟒河村,1953年成立初級社,1956年轉入高級社,1958年為蟒河管理區,1961年為蟒河大隊,1984年改為蟒河村民委員會。
    1956年,河南濟源0投資建起蟒湖大壩,75年又重新加固,同年5月架起了黃龍廟至南辿的吊橋,命名為友誼橋。
    1983年12月23日:經山西省人民037號文批準,建立以保護獼猴和森林生態系統為主的省級自然保護區。
    1987年:設立獼猴野外訓養場,供游人觀賞。
    1990年:由縣鄉兩級投資48萬元,在蟒河村建起旅游賓館一處,1993年正式營業。
    1993年:林業部批字(1993)166號,《關于建立中條山等8處國家森林公園的批復》,其中蟒河被列入國家森林公園。
    1994年4月,由山西省林業廳勘測設計院組織有關專家,完成了《山西省中條山國家森林公園總體規劃》,其中蟒河被規劃為第一公園。
    1994年10月:省委書記胡富國親臨蟒河考察,并題詞“蟒河勝境”。
    1998年8月18日:經國務院68號文批準蟒河升格為山西省陽城蟒河獼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1996年:西蟒旅游專線公路開工建設,總計投資7000余萬元,98年10月,沙礫路面正式通車。
    1998年6月下旬:山西省02000——2010年旅游規劃專家組對蟒河進行考察,北京師范大學教授盧云亭首先發現了蟒河近20華里長的地面鈣化型景觀。
    2005年9月9日正式通過專家評審,跨入“4A”級旅游景區,
    主要景點
    千佛壁
    望莽孤峰
    石人山
    蓮花峰
    砥柱山
    窟窿山
    孔雀峰
    天龍瀑布
    水簾洞
    蟒湖
    小黃果樹瀑布
    出水洞
    二龍戲珠
    蟒河旅游交通
    自駕線路:從陽城縣進入景區路線:陽濟公路--西蟒公路--景區
    途經蟒河鎮臺頭村,至桑林村左轉向駛入景區次入口樹皮溝區域,往前駛入景區主入口洪水停車場
    班車:太原到陽城7:20-15:20每隔1小時有一班伊維克。晉城到陽城的長途車有高速和半高速兩種,從陽城縣南下到桑林鄉有班車,比較少。桑林鄉離蟒河保護區大約還有6公里的路程需要包車。可以從晉城直接包車前往,比較方便。
  
全國與陽城縣面積相同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

Copyright © 2012-2025 cn56.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物流行業網 版權所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株洲县| 泗阳县| 澄迈县| 侯马市| 怀宁县| 新闻| 易门县| 远安县| 石景山区| 湖南省| 鞍山市| 泾源县| 上高县| 丰原市| 界首市| 汨罗市| 新平| 赤城县| 台州市| 颍上县| 卢氏县| 大方县| 万州区| 蓝山县| 浦县| 平顶山市| 济宁市| 西华县| 长丰县| 景德镇市| 肇州县| 历史| 五华县| 庐江县| 崇文区| 宜春市| 镇坪县| 崇仁县| 从江县| 锡林浩特市| 静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