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晉城陽城縣北留鎮郭峪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140522101 | 身份證前6位:140522 |
長途區號:0356 | 郵政編碼:048000 |
隸屬政區:北留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晉E | |
郭峪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陽城縣北留鎮郭峪村,是一座城堡式村落。堡內是獨具特色的古代建筑群,被專家譽為“中國鄉村第一城”。
郭峪村歷史久遠。據說最早是因姓氏命名。郭峪村的行政建制在明代為里,清代初為郭峪鎮。民國六年(1917年)始稱郭峪村。
現在的郭峪是明崇禎十一年(1638),為了防御流寇和農民起義軍而修建的。城呈東西窄南北長的不規則形狀,高12米,闊5.3米,城周1400米。城堡設東、北、西城門3座,另有東水門1座、有敵樓10座。郭峪的城墻上,開鑿有三層六百余眼窯洞,居住與防守功能兼而有之,郭峪城墻因而也被形象地稱為“蜂窩城墻”。
湯帝廟是村里最古老的建筑。位于郭峪西門內,始建于元朝至正年間,迄今六百多年。后經明清幾次修葺,現在保存完好。門樓上的挑角戲臺高約15米,元代風格,戲臺兩側還建有角樓,堪稱古建精品。湯帝廟通脊正殿面闊9間,如此規模在全國也屬罕見。
豫樓是郭峪的標志性建筑,位于村子中央,建于明崇禎十三年(1640),和郭峪同為防御農民起義軍的軍事建筑。樓長15米,寬7.5米,高30米,七層建筑。底層墻厚2米,隨樓層遞高逐級遞縮,直至第七層,墻厚0.8米。樓內戰守器械,應有盡有,生活設施一應俱全。登上樓頂,全城內外形勢“了如指掌”,一旦戰火燃燒,這里是堡中堡。
郭峪自古以來經濟繁榮,文風鼎盛,由唐至清,村內考取功名者多達八十余人,民間有“金谷十里長,才子出郭峪”的美譽。
郭峪現存明清古院落40多座,房屋1000多間。這些院落門樓多呈高挑牌標式,斗拱層疊,樣式華麗,等級很高。民居多為四合院,為北方典型的“四大八小”格式。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古宅是“德積一門九進士,恩榮三世六翰林”的陳氏九代祖居“西都世澤”、“容安宅”等陳氏十二宅和“老獅院”,被稱為“科第世家”祖孫三代三進士居住的“小獅院”,以及“兵垣都諫”、“祖孫兄弟科甲”的張家大院和侍郎寨,另外還有豪商巨賈王重新叔侄居住的王家十三院。“老獅院”名氣最大,是康熙皇帝的老師陳廷敬的祖居,門楣上多達三層的木制匾額間書寫著陳氏家族過去的輝煌與榮耀,青青的石條臺階、被歲月沖刷成黑灰色的門柱與斗拱記載著陳氏家族的滄桑歲月。
全國與郭峪村同名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