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9-9-16
簡介 | |
程洋岡村 | 程洋岡 程洋岡古稱鳳鳴岡、鳳岡或鳳嶺,唐代以前這里原來是韓江出海口的島嶼。后改稱程洋岡,意取海中之山岡;又稱大梁岡,意即泥沙堆積成隴,狀如大梁……[詳細] |
槐澤村 | 槐 澤 槐澤與槐東原為同一村落,古稱上王或王厝。南宋末年(約1276年),福建莆田王姓為避“景炎”之難遷居到此,后張、楊、李諸姓陸續遷入。19……[詳細] |
槐東村 | 槐 東 槐東與槐澤原為同一村落,古稱上王或王厝。南宋末年(約1276年),福建莆田王姓為避“景炎”之難遷居到此,后張、楊、李諸姓陸續遷入。19……[詳細] |
立德村 | 立 德 北宋元豐年間(約1084年),福建莆田杜姓及朱、蔡、楊、許、陳、李六姓到洲頭、墳埕創村定居。1938年,下王、墳埕和洲頭合稱德鄰鄉,意……[詳細] |
槐南村 | 槐 南 北宋末年(約1125年),福建莆田王姓遷居到此創村,因聚居地以王為主姓,故稱下王。1938年,下王、墳埕和洲頭合稱德鄰鄉,意即“以德為……[詳細] |
神州村 | 神 州 神州古稱州子寨,南宋末年(約1270年),已有麥、何二姓到此定居。清末,因村前有神洲古廟,改稱神州。1950年,下王、墳埕和神州合稱德……[詳細] |
許厝村 | 許 厝 南宋開慶年間(約1259年),福建莆田許姓到此定居,隨后,吳、朱等姓陸續遷入,因村落以許姓為主而得名。1938年,許厝和李厝宮合稱敦睦……[詳細] |
李厝宮村 | 李厝宮 南宋時(約1250年),福建莆田李姓自李和巷(今蓮上鎮上巷村)遷居到此。清乾隆時,村民李玉山等建三元古宮,故名。1938年,許厝和李厝……[詳細] |
渡亭村 | 渡 亭 明嘉靖年間(約1551年)已有人居住。古稱杜王洲。1914年,因村旁渡口建有一亭,改稱渡亭。1938年屬渡亭鄉。1950年屬八聯鄉。1……[詳細] |
蔡寮村 | 蔡 寮 南宋末年(約1275年),福建莆田蔡姓自本縣龍田遷居到此,搭寮定居,因村民以蔡姓為主,故稱蔡厝寮。1949年改稱蔡寮。1938年屬渡亭……[詳細] |
陳厝洲村 | 陳厝洲 明朝末年,陳厝(今建陽)人陳仰東到此創村,因這里原來是陳厝鄉的洲園,故稱陳厝洲。1938年屬渡亭鄉。1950年屬八聯鄉。1952年屬溪……[詳細] |
溝內村 | 溝 內 南宋末年(約1275年)已有人到此定居,因村西北有一大溝,故稱為溝內。村北面原有港口(即港咀)村,民國后期并入溝內村。1938年屬渡亭……[詳細] |
新寮村 | 新 寮 北宋末年,南洋杜姓先祖的佃戶楊、蔡、朱、許四姓人家到此搭寮定居,故稱新寮。1938年屬渡亭鄉。1950年屬八聯鄉。1952年屬溪聯鄉。……[詳細] |
建陽村 | 建 陽 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福建莆田陳姓避亂遷居到此,因村民以陳姓為主,俗稱陳厝。1938年,取陳姓始祖陳德厚之父陳建陽之名,改稱建陽……[詳細] |
下村村 | 下 村 明清時期與下村合稱潮港,地處灰窯頭溪南岸,因漲潮時潮水可由蓬子港直達此溪而得名。明崇禎年間(約1640年),已有蔡、李、謝三姓到此居住……[詳細] |
南份村 | 南 份 清光緒元年(1875年),外砂王姓和新溪謝姓到此創村定居,因處“天隴”之南,故名。因當時地屬南洋村竹林鄉,故住民皆改為李姓。歷史上南份……[詳細] |
潛溪村 | 潛 溪 南宋初,已有姚姓在此居住,隨后,鄭、黃二姓先后自福建莆田遷入。古屬前溪村。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屬前溪村,又稱前溪頭村,后改稱潛……[詳細] |
東前溪村 | 東前溪 南宋景定年間(約1260年),福建古田黃姓到此定居。古稱田中鄉,因環村皆水田而得名,屬前溪村。后因處前溪村之東部,故稱東前溪,簡名東鄉……[詳細] |
管隴村 | 管 隴 北宋初(約960年),管姓到此定居,創村于高隴之上,故稱管隴。1936年屬程洋岡鄉。1946年屬蓮中鄉。1950年屬維新鄉。1952年……[詳細] |
銀溪村 | 銀 溪 古與云二、云一同稱云溪,屬前溪村。相傳明萬歷年間(約1573年),福建莆田鐘、溫二姓先后到此定居,因四面環溪,取名云溪。原為云溪一房社……[詳細] |
云一村 | 云 一 古與云二、銀溪同稱云溪,屬前溪村。相傳明萬歷年間(約1573年),福建莆田鐘、溫二姓先后到此定居,因四面環溪,取名云溪。原為云溪二房社……[詳細] |
云二村 | 云 二 古與銀溪、云一同稱云溪,屬前溪村。相傳明萬歷年間(約1573年),福建莆田鐘、溫二姓先后到此定居,因四面環溪,取名云溪。原為云溪三房社……[詳細] |
窖東村 | 窖 東 古與窖西合稱窖美,因宋代此地有窯窖燒缶、景色別致而得名。相傳南宋淳祐年間(1241~1252年),福建莆田陳、鄭2姓遷居到此。清光緒二……[詳細] |
窖西村 | 窖 西 古與窖東合稱窖美,因宋代此地有窯窖燒缶、景色別致而得名。相傳宋時已有吳、李二姓在此居住。明萬歷年間(約1600年),戴姓自潮州歸湖遷居……[詳細] |
南灣村 | 南 灣 明弘治年間(約1500年),林姓自饒平汫洲遷居到此,隨后,張、陳、紹、翁等姓陸續遷入。古與北灣、東灣為同一村落,稱三灣村。清康熙二十五……[詳細] |
北灣村 | 北 灣 明朝中葉(約1500年),吳、陳、郭諸姓到此定居,后周、李等姓陸續遷入。古與南灣、東灣為同一村落,稱三灣村。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詳細] |
東灣村 | 東 灣 明朝中葉(約1460年),福建莆田馬、丁、洪等姓到此創村定居。古與南灣、北灣為同一村落,稱三灣村。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三灣村……[詳細] |
北村 | 北 村 明朝末年(約1630年),福建莆田謝、戴二姓到“風飛隴”之北定居。清康熙年間,南洋許厝許姓遷入,在“風飛隴”南北各建一座大谷倉,此為北……[詳細] |
海后村 | 海 后 相傳明末(約1630年),福建莆田崔、沈、銀三姓到“風飛隴”之南定居。清康熙年間,南洋許厝許姓遷入,在“風飛隴”南北各建一座大谷倉,此……[詳細] |
上村村 | 上 村 明清時期與下村合稱潮港,地處灰窯頭溪南岸,因漲潮時潮水可由蓬子港直達此溪而得名。清光緒八年(1882年),潮港以村中灰窯頭溪支流為界分……[詳細]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蓮下鎮位于澄海城區北側,南靠韓江支流蓮陽河,東臨南海,西倚鳳鳴山,自然資源豐富,素來人文蔚盛,商賈云集。現轄30個行政村,人口10.25萬人。區域面積56.09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區面積9.31平方公里,被列為廣東省中心城鎮。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