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猛交xxx,亚洲精品丝袜日韩,色哟哟亚洲精品,色爱精品视频一区

云南昭通永善縣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530625身份證前6位:530625
長途區號:0870 郵政編碼:657300
隸屬政區:昭通行政級別:縣
車牌號碼:云C轄區面積:2789km2
人口數量:約41.97萬人人口密度:150人/km2
行政區劃:溪洛渡鎮 檜溪鎮 黃華鎮 茂林鎮 大興鎮 蓮峰鎮 團結鄉 細沙鄉 青勝鄉 務基鄉 馬楠鄉 水竹鄉 墨翰鄉 伍寨鄉 碼口鄉
永善縣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行政代碼 面積簡介
溪洛渡鎮 530625101 166.4km2  原名井底,位于縣境中部,東與佛灘鄉明子山接壤,南與馬楠鄉水口山接壤,西與務基鄉黃草壩相連,北與四川省雷波縣隔金沙江相望。全鎮轄農場、三坪、四角、桐堡、雙……[詳細]
檜溪鎮 530625102 88.7km2  位于縣境東北部,駐地檜溪街位于金沙江邊,面臨將軍巖,距縣城49公里,與團結、細沙、青勝鎮相連,東南與四川省雷波縣渡口、谷米隔金沙江相望。境內分為二半山區……[詳細]
黃華鎮 530625103 139.6km2  黃華,初名“黃葛樹”,1938年,取黃葛樹(榕樹)繁華之意更名黃華。永善縣黃華鎮距縣城60公里,介于東經103°29′-103°42′,北緯27°35′……[詳細]
茂林鎮 530625104 272km2  茂林鎮位于永善縣南部,是永善的“南大門”,因解放前青山綠水、林茂糧豐而得名。距縣城135公里,距昭通55公里。東與昭通市靖安鄉、大關縣上高橋鄉相連,南與……[詳細]
大興鎮 530625105 146km2  位于縣境西南部,是滇軍六十軍軍長曾澤生的故鎮。鎮駐地新街,距縣城155公里。地處五蓮峰山系東則,金沙江南岸,東與茂林相連,東南與萬和、伍寨、碼口相鄰,西……[詳細]
蓮峰鎮 530625106 209km2  位于縣境南部,與伍寨、水竹、黃坪、萬和、墨翰5鄉為鄰,面積209平方公里。鄉駐地蓮峰城,位于昭永公路中點線上,海拔2200米,距縣城100公里,蓮峰城后……[詳細]
團結鄉 530625201 234km2  團結鄉位于縣境東部,駐地長坪,距縣城51公里,東南與大關縣木桿、高橋鄉接壤,西與佛灘鄉相連,西南與馬楠鄉坪廠村相接,北以金沙江為界與四川省雷波縣永勝鄉回……[詳細]
細沙鄉 530625202 161.16km2  細沙是1988年5月從檜溪鄉分出的新鄉,位于縣城溪洛渡鎮東北部,介于東經103°54′—104°21′,北緯28°13′—28°28′之間,東與鹽津縣、……[詳細]
青勝鄉 530625203 92.1km2  青勝鄉是1989年5月由檜溪鄉劃出組建的新鄉。位于縣境東北極邊,東北與綏江縣接界,南與檜溪鄉接壤,西與金沙江為界與四川省雷波縣黃瑯鄉相望。總面積92.1……[詳細]
務基鄉 530625204 135.4km2  位于縣境西北部。鄉駐地距縣城45公里,金沙江繞邊緣17.5公里。東與溪洛渡鎮云蕎 、雪柏村接壤,南與溪洛渡鎮鎮燕子巖、粉房灣相連,西與黃華鎮米貼村毗鄰,……[詳細]
馬楠鄉 530625205 193.4km2  位于縣境中部的昭永公路線上,鄉駐地馬楠村海拔2700米,距縣城45公里。東與大關縣高橋毗鄰,西與黃華、水竹鄉接壤,北連佛灘鄉,西鄰景新鎮,東北與團結鄉相……[詳細]
水竹鄉 530625206 175.8km2  水竹鄉是1988年區委體改時成立的新建鄉,位于永善中部,距縣城76公里,昭永公路橫穿境內,途經縣政府駐地。全鄉有國土面積175.8平方公里,轄水竹、雙旋……[詳細]
墨翰鄉 530625207 161km2  墨翰,位于永善縣東南,處三縣六鄉交界處,總面積161平方公里。清順治年間(1644年前后)成為滇東北通往四川筠連、宜賓等地途中的一個驛站,因有巖石烏黑如……[詳細]
伍寨鄉 530625208 174.5km2  伍寨鄉是苗族彝族鄉,鄉駐地彭家寨,距縣城171公里,以五姓居寨得名。位于縣境南部,東與茂林相連,南與昭通市接界,西與碼口鄉接壤,北與大興、萬和毗鄰。總面……[詳細]
碼口鄉 530625209 149km2  位于縣境西南部,東北與伍寨、大興鄉接壤,南與昭陽區大寨鄉相鄰,西與金沙江為界與四川省金陽縣相望,距縣城198公里。年平均氣溫17.6度,年降水量768.……[詳細]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永善在夏禹時屬梁州域;周朝時屬于雍;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屬西南夷夜郎部;西漢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屬犍為郡朱提縣地;蜀漢時屬朱提郡朱提縣地;西晉太康二年(281年)屬朱提郡南廣縣;南朝屬寧州朱提郡河陽縣;隋開皇三年(583年)廢郡改州統縣,屬南道開邊縣地;唐南詔時,屬爨部地;宋朝屬烏蒙部;元朝時屬烏蒙路宣慰司;明朝時屬四川烏蒙府地。
    清朝雍正五年(1727年),云貴總督鄂爾泰平定烏蒙(今昭通),改隸云南,設昭通府;六年二月又于米貼設一知縣、教諭、典史,分駐昭通鎮標右營游擊,撫馭烏西一帶;適值米貼土目祿永孝死,其妻祿氏掌管其地,抗不服調。同年二月初一日,鄂爾泰遣援剿左協副將郭壽域領兵300往諭,初五日抵米貼。祿氏表面歸服,暗地謀反,于二月十二日夜半,率四川沙馬、黃瑯土司和吞都德昌土司、彝目毛臉烏基等聚集1000余人叛,壽域被害,士兵300僅有一甘姓幸存,奏報鄂爾泰,鄂爾泰大怒,派大將張耀祖、哈元生、卜萬年率兵分三路進剿平之,并由朝庭欽命縣名為“永善”,意為永遠服從管教.
    永善,中國第二大,世界第三大水電站(總裝機1260萬千瓦)——溪洛渡水電站所在地,位于烏蒙山脈西北面的金沙江南岸,介于東經103°15′–104°01′,北緯27°30′–28°30′之間,總面積2789平方千米,東西橫距46.6千米,南北縱距121.2千米。縣城溪洛渡鎮,海拔820米,距昭通市政府駐地200千米,距省會昆明580千米,縣城有人口2.5萬人。全年平均氣溫16.3℃,降水量670毫米,日照時數為1172.8小時。全縣轄溪洛渡、黃華、大興、茂林、檜溪5鎮和佛灘、團結、細沙、青勝、務基、馬楠、黃坪、水竹、蓮峰、萬和、伍寨、墨翰、碼口13鄉,其中馬楠、伍寨分別為苗族彝族鄉、彝族苗族鄉。全縣共有133個村和4個社區,2772個村民小組。2004年年末總人口41.9677萬人,其中漢族387737人,苗族11674 人,彝族18785人,回族1366人,其他民族115人;農業人口395762人,非農業人口23915人;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1‰以內。     境內礦藏有鉛、鋅、銅、鐵、鋁、磷、煤、沙金、石膏、石灰石、彩花大理石及銀、汞、重晶石、冰洲石等。全縣有三江口原始森林7萬畝,竹林20萬畝。成材林主要有松、杉,有女貞、珙桐、黃杉、香樟、椿木、楠木、水青樹、鵝掌楸等珍稀樹種。現有獐、猴、野豬、熊等數十種野獸,有野鴨、白鷺、鸚鵡、黑頸鶴等170多種鳥類。山間產當歸、天麻、吳萸、杜仲、黨參、竹蓀、蛤蚧等名貴藥材。永善是全國半細毛羊改良基地,有草山72萬畝。境內土產豐富,干鮮水果四季不斷,“金江花椒”、“金江柑橘”、“金江魔芋”和紅糖、竹筍、桐枧、蠟蟲等在省境內外都享有盛譽。
    永善是國家能源基地,正在建設的金沙江溪洛渡水電站距縣城7公里,建成后總裝機量1260萬千瓦,主要送電方向為華中、華東地區。溪洛渡電站于2002年籌建,2004年庫區施工公路、對外交通專用公路、導流洞施工支洞等工程已相繼開工建設,各項準備工作基本就緒,只待建設大軍進場正式開工。
    2004年,永善抓住西部大開發等戰略性機遇,依托溪洛渡電站建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圓滿完成各項預期目標和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全年實現生產總值110810萬元(含溪洛渡電站投資),比上年增長43。5%,首次突破10億元大關,其中第一產業37600萬元,比上年增長3.7%;第二產業41107萬元,比上年增長255.6%;第三產業32103萬元,比上年增長9.6 %。全年完成中央兩稅586萬元,同比增加178萬元,增長43.63%;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完成2236萬元,比上年增長39.58%;一般預算支出完成22286萬元,同比增支3588萬元,增長19.19%。糧食總產量121824噸,增長1.1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970萬元,增長1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52893萬元,為上年的410.3%,其中溪洛渡電站投資119079萬元,為上年的748.6%;地方投資33814萬元,為上年的158.3%。2004年,農業產業結構進一步調整,農民收入增加。完成各類水利工程1481件,完成“天保”公益林建設5.3萬畝,農村能源沼氣池建設1600口,節柴灶300眼。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0平方千米,新增灌溉面積0.6萬畝,改善灌溉面積1萬畝,新增節水灌溉面積0.7萬畝,解決0.55萬人和0.5萬頭牲畜的飲水困難,全縣水利化程度達到31.5%。完成冬玉米、冬馬鈴薯、冬早蔬菜為主的冬季農業開發0.54萬畝。全縣烤煙種植1萬畝,完成全等級煙葉收購1.7萬擔,實現烤煙總產值640萬元。畜牧業產值達20151萬元,肉類產量達到19392噸。魔芋種植面積完成1846公頃,產量2281.3噸;花椒種植面積60030畝,產量978.9噸;砂仁種植面積1296公頃畝,產量4126.3噸,產值3236.8萬元。轉移農村勞動力6萬人,同比增加1.26萬人,增加純收入1629.3萬元,農民人均務工收入達41.7元,占農民增加純收入的35.95%。當年爭取以工代賑、安居溫飽、西部易地扶貧搬遷試點、重點村扶持等項目資金4461萬元。完成安居工程1207戶,發放小額信貸資金480萬元。縣直單位聯系掛鉤扶貧的66個貧特困村取得一定成效,共解決8179人的溫飽。
    2004年,企業改革順利推進,29戶國有、19戶集體企業改制方案已全部審批,完成25戶國有、9戶集體企業改制。全年實現工業現價總產值11151萬元,同比增長18.8%,其中國有及規模以上工業產值4052.2萬元,規模以下工業產值7099.3萬元;實現工業現價增加值5375萬元;國有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4048萬元;實現利稅總額340.1萬元,是市政府考核任務數的4.4倍,其中實現利潤106萬元。全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98985萬元,比上年增加31480萬元,增長46.64%;金融機構貸款余額57643萬元,比上年增加9539萬元,增長19.83%。全縣金融機構凈投放現金34312萬元,同比凈增23288萬元,增長211.24%。銀政合作、銀企合作體制逐漸完善。
    2004年,永善向上級爭取各項建設資金13164萬元,其中國債資金6696萬元。全年招商引資簽約項目5個,是市政府考核任務數的6.3倍;市外到位資金1.06億元,是市政府考核任務數2.35倍。通縣油路、生態工程順利通過上級驗收,云蕎水庫、縣二水廠工程已全部完工,黃水公路、蒿枝壩水庫除險加固等一批重點建設工程進展順利;縣中醫院醫技大樓、傳染病醫院、永一中擴建、政協水務大樓等即將竣工,荷花片區金江錦城、校園片區、縣宣傳文化活動中心、老干活動中心等建設項目相繼開工。“縣際通油路”工程經交通部批準立項,縣城過境線可研已報省評審通過,梅家河水庫可研報告、蓮峰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初設已經省評審通過。溪洛渡電站籌建工作進一步加快,23項籌建工程相繼啟動,以電站建設為契機帶動的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進一步向永善集聚。
    2004年,城鎮化發展戰略取得較大發展。圍繞構建”山城、水電、園林、湖濱”旅游城市的形象目標,委托重慶規劃設計院承擔設計的縣城總體規劃和控制性詳規已完成,并報市政府審批,擬將縣城建成15平方千米的中等城市;5個省列重點集鎮和12個鄉集鎮總體發展規劃、建設實施方案已完成。縣城振興大街二期工程、金江明珠大酒店已竣工投入使用,金溪家園及溪洛渡大酒店等重大工程正加快實施。黃華鎮省列中心小城鎮建設順利推進,檜溪鎮、務基鄉、大興鎮列入省經濟開發示范小城鎮規劃建設申報工作已完成。
    2004年,投資環境進一步改善,各項優惠政策逐步落實,招商引資取得新成績。西昌廣林開發公司、西昌市房屋建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云南建工集團、永善縣溪洛渡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等一批有實力、守信譽的企業到永善投資開發,為縣城基礎設施建設作出巨大貢獻。湖北電力集團公司開發墨翰上小河水電資源,宜賓拓展建設公司建設二水廠及開發項目。全年共引進資金5.045億元,政府投資、金融貸款、社會融資等多元投資格局已基本形成。
    2004年,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已分別達到4361戶和64戶,注冊資金分別達到5471萬元和7009萬元。全縣個體私營經濟從業人員達10337人,金融保險、教育科技、郵電通信、交通運輸成為服務業的主要行業,市場體系、社會化服務體系、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穩步推進。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原煤14200噸,發電量7243萬度,紅糖3600噸,糕點87噸,白酒203噸,服裝7.9萬件,水泥2.3萬噸,磚1880萬塊,瓦39萬片,日用陶瓷0.46萬件,自來水生產74.68萬噸,鉛鋅原礦14990噸,家具0.24萬件,魔芋精粉240噸。
    永善縣政府公眾信息網于10月開通,一些部門相繼建立局域網,初步實現部門政務電子信息化。鞏固“普六”推進“普九”工作取得成效,小學和初中升學率分別達到99.25%和55.32%。全縣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9.07%,小學生輟學率控制在1.97%;高考成績名列全市第二,中考成績名列全市第一,掃盲工作已通過市政府復核評估,正在申請省政府驗收。全縣安全生產形勢總體上日趨穩定,安全事故發生率、死亡人數、經濟損失同比下降2.5%、22.2%、15.19%。全年受理治安案件568件,查處556件,查處率為97.89%;接待處理來信來訪6339件,調解各類糾紛1946件;清理拖欠工程款3040萬元,督促償付農民工工資600余萬元。發放救災物資538846件、救災救濟金600余萬元;城鎮居民3201戶4032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醫療保險覆蓋167個單位8748人,住房公積金覆蓋面擴展到縣鄉143個單位6748人,發放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906萬元,歸集總額達3300萬元。全縣廣播電視覆蓋率達78%,“村村通”電話目標已經實現。全縣程控電話裝機容量達15470門,移動電話用戶達到13750戶。
    2004年,國有經濟單位機關人員2632人,事業人員4902人,企業人員641人,年人均工資分別為11650元、14373元、11078元;集體經濟單位機432人,年人均工資報酬9463元;農業人口人均純收入1102元。
  交通
    1978年,在永善縣2789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中,各類公路總計只有382.5公里,萬人擁有公路里程僅11公里, 11個鄉(鎮)134個行政村僅9個鄉35個村(辦事處)基本通路。農村運輸全靠人背馬馱,“一天能翻一座山,一天只過一道彎”是當時山里人生活的真實寫照。
    永善地處雄奇壯麗的烏蒙山深處,高山大河之間到處是陡坡懸崖、溝壑深谷,修路之難“難于上青天”。為改變極度落后的交通狀況,永善交通人越高山、趟大河,30年間投資上億元,建成縣鄉公路近10條、1100余公里,鄉村公路129條922.7公里,大小橋梁64座4500余米,使全縣公路里程從481公里增加到1686.8公里,大小橋梁從7座增加到71座,橋涵里程從475米到增加到4997.4米。
    從大黃公路、檜青公路到水黃公路、大碼公路,再到涉及全縣137個行政村的通達工程;從實現零突破的縣城大瀑溝油路、通縣油路、永大(永善至大關)縣際油路,到橫跨金沙江、穿越大梁子山脊的溪洛渡對處交通“二專線”。公路在懸崖峭壁間延伸,風餐露宿、風雨兼程的永善交通人卻經歷著艱難險阻的考驗,逢山開路、遇水搭橋,艱巨的施工任務和艱難的施工條件考驗著永善每一位交通人的耐心、智慧和毅力。
    光陰荏苒,彈指間,改革開放30年,永善交通人以艱苦卓絕的奮斗不斷攻克工程資金緊張、安全責任重大、施工條件艱苦等難關,以昂揚的姿態譜寫著奮進的歷程。到2007年底,永善已擁有國道52.5公里、省道50公里、縣道477.7公里、專用公路29.5公里、鄉村公路1077.129公里,油路2條260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國土面積有公路59.8公里,萬人均有公路里程達40.5公里。30年艱難困苦,30年昂揚奮進,永善交通跨越了極貧極弱的艱難處境,邁上了百年巨變的快車道。
    走進今天的永善,一條條蜿蜒的盤山公路若盤絲般游走峻峰白云之上,溪洛渡對外交通方便快捷,溪洛渡永久性大橋、墨翰大橋、金家溝大橋等橋梁飛架于高山深谷之間,各種車輛川流不息,四通八達的現代交通引領永善人民奔向幸福美好的生活…
  教育
    今天,當你走進永善縣的一所所學校,置身于幽雅清靜的校園,美麗氣派的教學大樓、現代化的設施、爭芳斗艷的紅花綠草令人目不暇接。賞心悅目的校園里,書聲朗朗,花香彌漫,辛勤的園丁們正駕馭教學的風帆,引領莘莘學子在知識的大海里酣暢遨游……全縣中小學舊貌換新顏。
    然而就在30年前,“黑屋子、泥臺子、爛桌子、破凳子,坐著一群泥孩子”,這是改革開放之初永善教育的真實寫照。1978年,永善有中小學763所,學生43630人,教師1931人,校舍破爛不堪,桌椅、儀器、圖書等異常緊缺。
    1981年,永善縣開始整合教育資源,撤并低年級校點,擴大村完小辦學規模,使學校布局日趨合理,教學質量迅速提高。1984年,全縣實行入學率、鞏固率、完學率、升學率達標管理,并在三坪進行試點實驗,1986年永善景新小學、井底農場小學被認定為地區實驗小學。1995年,對全縣中小學進行分類要求、分層次管理,把經濟條件、氣候環境、辦學設施相近的縣級中學、鄉(鎮)中心校劃為一個層次進行考評,并把競爭、獎勵機制引入教育,增強教育內部活力,促進教育事業發展。1990年至2007年,永善教育先后爭取到貧困地區世界銀行貸款、國家“普六”、草棚改造、香港苗圃工程等資金,此外廣泛發動社會和個人捐資、集資投入教育,使全縣辦學條件得到極大改善,入學率、鞏固率、完學率得到大幅度提高,2000年全縣基本普及六年義務教育,順利通過了省、地驗收,2008年,全縣普及九年義務教育通過省、市驗收。
    30年的風雨歷程和辛勤耕耘,使永善教育碩果滿枝頭。一幢幢現代化、配套齊全的教學樓取代了原本簡陋落后的校舍,一批批中小學相繼邁入規范化學校行列,全縣教育事業煥發出勃勃生機,展現出欣欣向榮的動人景象。截至目前,全縣有各類學校636所,在校學生78554人,在園幼兒5007人,有教職工3579人。全縣所有鄉村中學和完小已由過去的茅草房、土木結構房變化成明亮的磚混結構房,學校配備了課桌椅和教學儀器,小學校舍建筑面積20.93萬平方米,初中校舍建筑面積13.96萬平方米。全民齊心打響“普六”、“掃盲”、“普九”三大“戰役”,“普六”、“掃盲”、“普九”目標已如期實現。
    堅實跨越三十年,而今再邁新征途。在永善這塊開發的熱土上,一座座嶄新的校園拔地而起,2789平方公里的秀美山川,正在國家惠民政策的春風吹拂中層林綠染,舒展教育之春的壯美畫卷。
  醫療衛生
    30年來,永善縣醫療衛生事業的蓬勃發展,基礎設施不斷加強,人才隊伍不斷壯大,惠民工程穩步推進,婦幼保健扎實推進,疾控網絡初步形成,執法監督成效明顯,一條條措施的扎實推進,給全縣人民筑起了一道健康保障網。
    2007年永善縣作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縣,首年參合人數為278486人,參合率為68.51%,全年共減免參合群眾補償基金1238.81萬元,享受減免報銷人數為554792人次,住院補償額達3000元以上57人,其中10000元的14人。2008年參合率達73.03%。
    改革開放前,縣內醫療機構醫療設備十分簡陋,只有顯微鏡、30毫安X光機、立式高壓消毒器、弧影燈及少量的外科手術器械。改革開放后國家進一步加大對醫療衛生事業的投入,醫療衛生條件大幅改善。
    “十五”期間,永善縣投入衛生基礎設施建設資金1047萬元,相繼建設了縣人民醫院門診醫技大樓、中醫院住院大樓、縣疾控中心綜合樓、縣人民醫院傳染科、鄉鎮衛生院住院樓3幢、鄉鎮綜合樓1幢、村衛生室12個和改建鄉鎮衛生院業務用房等,共新建業務用房13985.97平方米,改擴建業務用房630平方米。投入設備建設資金213.2萬元,購入X光機、B超及其它醫療設備共126臺(套、件)、農村醫療巡回車1輛。到2007年末,全縣醫療衛生單位擁有萬元以上的各種先進醫療設備79臺(件),其中50萬元以上的12臺(件)。
    醫療條件和技術水平的不斷改善和提高,基本上滿足了群眾的就醫需求,基本做到了重、大、疑難癥病人治療不出縣。
  農業
    30年間,永善縣農村經濟總收入從1978年的1963萬元增加到2008年的(預計)110465萬元,增長56倍;農民人均純收入從45元增加到(預計)2016元,增長44倍。農村文明富裕程度明顯改善,農業發展步入“快車道”。
    糧食生產能力大提高。改革開放以來,永善縣委、縣政府始終把解決“三農”問題擺在農業農村工作的首要位置,把黨的各項支農、惠農政策落到實處,充分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安排專項資金大力推廣“兩雜”良種、脫毒馬鈴薯、優質小麥等品種,大力實施糧食增產科技措施,提高產量和質量。2008年全縣糧食種植面積達74.6萬畝,總產量達(預計)13.397萬噸,比1978年的7.315萬噸增長83%。
    優勢特色產業大發展。實施“三群兩基一百里”的產業結構調整戰略,著力打造“魔芋、畜牧、竹子、花椒、核桃”五大農業特色產業。在高寒山區重點發展以生豬、家禽、牛、羊為主的畜牧產業群;二半山區突出發展以魔芋、烤煙、砂仁為主的經濟作物產業群;江邊河谷區大力發展以花椒、臍橙為主的經濟林果產業群;培植蔬菜基地和糧食生產基地;憑借金沙江沿岸得天獨厚的光熱條件,依托農業優勢資源打造沿江百里綠色經濟帶。目前,“三群、兩基”輪廓初顯,完成魔芋、花生、油菜、蔬菜種植面積達17.5萬畝。
    畜牧產業大發展。從抓良種覆蓋率入手,積極引進優良畜禽新品種,大力推廣畜禽品種改良、人工授精及黃牛凍改技術,提高良種覆蓋率。經過多年的努力,成功培育優良毛羊品種,2002年7月經國家農業部畜禽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正式命名為“云南半細毛羊”。目前,該縣畜牧良種覆蓋率達90%,畜牧產業產值達30000萬元,與1978年相比增長了28倍。
    農業科技推廣水平大進步。堅持走科教興農的發展路子,加大“兩雜”良種、農業重大科技措施推廣力度。目前,農業科技覆蓋率達78.6%,水稻旱育稀植和雙行混栽、玉米直播定向和育苗定向移栽、地膜玉米、脫毒馬鈴薯和加工型馬鈴薯推廣、魔芋規范化種植、地膜蔬菜、果園規范化管理及油菜規范化種植等重大科技措施推廣水平邁上新臺階。
    產業化經營、標準化生產大推進。按照“規模化、規范化、集約化”的產業發展思路,以市場為導向,以龍頭企業為支撐,堅持以培育農村新經濟組織為重點,大力發展畜牧、魔芋、林果等主導產業。目前,全縣共有種養業科技示范戶378戶、種養大戶126戶,農產品營銷戶72戶,農民經紀人132人,涉農營銷企業達11家,其中天山食品公司的白魔芋精粉已通過國內有機食品認證和日本JONA認證,暢銷國外。
    蒼桑巨變,滔滔金江作證;歡歌笑語, 巍巍烏蒙聆聽。如今的永善農村生機勃勃,日新月異,山村處處氣象新。回首三十年,永善農業發展不僅實現了歷史的新跨越,而且正向現代農業的目標闊步前進。
  林業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永善開始大力實施荒山綠化,啟動長江中上游防護林體系建設,實施綠色扶貧、以工(糧)代賑等生態建設工程。
    “十五”以來,永善迎來了林業事業發展的黃金時期。中央和省市對林業的投入逐年增長,生態文明建設和林業產業發展在整個經濟社會發展中舉足輕重。大力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退耕還林工程、農村能源建設,穩步推進林權制度改革,全面促進林業產業發展,逐步形成以森林資源培育為基礎,以深加工為帶動、以科技進步為支撐的林業產業發展新格局。全縣林地由1961年的21.2萬畝,上升到2007年的86.5萬畝,林地覆蓋率由4.8%,上升到20.7%;灌木林達81.5萬畝,灌木林覆蓋率19.5%,森林覆蓋率達40.2%。
    在大山重披綠裝的同時,30年來,永善大力發展林業優勢產業,推進林業產業化進程,提高林產品品牌效應,增加林農收入。著力培植花椒、竹子、核桃等優勢產業,逐步形成“一村一品”、“多村一品”、“一鄉一業”、“多鄉一業”的產業格局。圍繞“建設三群兩基地、打造沿江百里綠色產業經濟帶”的產業化發展思路,強化區域合作,著力培植示范基地、示范園區、示范戶建設,大力發展特色林業,扎實推進優勢產業布局區域化、生產基地化、發展特色化、經營品牌化。采取以獎代扶、財政貼息和鼓勵公職人員參與林業優勢產業開發等措施,重點扶持發展一批科技示范戶、種植大戶、林產品營銷大戶,依托能人帶動林業優勢產業的發展。截至目前,全縣林業產值達8935萬元。花椒產業已初具規模,產值超100萬元的“花椒產業村”就達9個。
    時下,永善全縣人民正借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東風,揚帆啟航,加大林產業發展力度,興林富民,深入開展石漠化治理,加速國土綠化,為把永善建設成為“山川秀美、生態和諧、可持續發展”的美好家園而努力。
  百度百科中的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本詞條對我有幫助
  擴展閱讀:
  1.<永善縣志>
  [我來完善]相關詞條:
  更多
  隴西威信縣雷波縣魯甸縣鹽津縣大關縣綏江縣鎮雄縣彝良縣巧家縣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羅平縣師宗縣昭陽區 開放分類:
  地理,旅游,云南,昭通
  
全國與永善縣面積相同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

Copyright © 2012-2025 cn56.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物流行業網 版權所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州区| 门头沟区| 南乐县| 象州县| 康平县| 湖州市| 闻喜县| 乌兰察布市| 金塔县| 隆化县| 久治县| 苍梧县| 玛沁县| 南昌市| 桐梓县| 连云港市| 拜城县| 彰武县| 乌兰县| 女性| 兴城市| 德化县| 惠州市| 榆林市| 临夏市| 石柱| 肇东市| 富锦市| 安溪县| 克东县| 紫云| 克拉玛依市| 商都县| 泾源县| 六盘水市| 定安县| 南京市| 开阳县| 丰城市| 台东县| 成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