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猛交xxx,亚洲精品丝袜日韩,色哟哟亚洲精品,色爱精品视频一区

四川甘孜瀘定縣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513322身份證前6位:513322
長途區號:0836 郵政編碼:626100
隸屬政區:甘孜行政級別:縣
車牌號碼:川V轄區面積:2165km2
人口數量:約8萬人人口密度:37人/km2
行政駐地:瀘橋鎮
行政區劃:瀘橋鎮 冷磧鎮 興隆鎮 磨西鎮 嵐安鄉 烹壩鄉 田壩鄉 杵坭鄉 加郡鄉 德威鄉 新興鄉 得妥鄉
瀘定縣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行政代碼 面積簡介
瀘橋鎮 513322100 149.9km2  瀘定縣轄鎮,縣府駐地。1951年屬橋頭鄉,1958年隸瀘橋公社,1966年析置城關鎮,1978年更名瀘橋鎮,1985年瀘橋鄉并入。位于縣境東北部。面積1……[詳細]
冷磧鎮 513322101 137.8km2  瀘定縣轄鎮。國家小城鎮建設試點鎮。1956年置冷磧鄉,1958年杵坭鄉并入改二郎山公社,1962年杵坭鄉析出改冷磧公社,1984年復鄉,1985年建鎮。……[詳細]
興隆鎮 513322102 151.6km2  瀘定縣轄鎮。1956年置興隆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1992年建鎮。位于縣境東部,距縣城26公里。面積151.6平方公里,人口1萬。轄化林……[詳細]
磨西鎮 513322103 310.8km2  瀘定縣轄鎮。1951年置磨西鄉,1956年共和鄉、蔡陽鄉并入,1958年新興鄉并入后改公社,1962年新興鄉析出,1984年復鄉,1992年建鎮。位于縣……[詳細]
嵐安鄉 513322200 183km2  瀘定縣轄鄉。1940年置嵐安鄉,1958年改長征公社,1978年更名嵐安公社,1984年復嵐安鄉。位于縣境北部,距縣城23公里,面積183平方公里,人口……[詳細]
烹壩鄉 513322201 116.3km2  瀘定縣轄鄉。1940年置烹壩鄉,1958年改國慶公社,1984年更名烹壩鄉。位于縣境北部,距縣城14公里。面積116.3平方公里,人口0.4萬。川藏……[詳細]
田壩鄉 513322202 229.5km2  瀘定縣轄鄉。1951年置田壩鄉,1961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位于縣境北部,距縣城4公里。面積229.5平方公里,人口0.4萬。瀘田公路過境。轄田……[詳細]
杵坭鄉 513322203 49.5km2  瀘定縣轄鄉。1940年建杵坭鄉,1958年與冷磧鄉合并建立二郎山公社。1962年析建杵坭公社,1984年復鄉。位于縣境北部,距縣城17.5公里。面積49……[詳細]
加郡鄉 513322204 130.8km2  瀘定縣轄鄉。1940年置加郡鄉,1958年與德威鄉合并改德威公社,1962年析建加郡公社,1984年復鄉。位于縣境東南部,距縣城31公里。面積130.8……[詳細]
德威鄉 513322205 68.2km2  瀘定縣轄鄉。1940年置德威鄉,1958年與加郡鄉合并改德威公社,1962年加郡鄉析出,1984年復鄉。位于縣境中部,距縣城30公里。面積68.2平方公……[詳細]
新興鄉 513322206 594km2  瀘定縣轄鄉。1940年置新興鄉,1958年并入磨西公社,1962年析置新興公社,1984年復設鄉。位于縣境西南部,距縣城58公里。面積594平方公里,人……[詳細]
得妥鄉 513322207 329km2  瀘定縣轄鄉。1940年置得妥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位于縣境東南部,距縣城46公里。面積329平方公里,人口0.6萬。瀘石公路貫穿鄉境。轄……[詳細]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瀘定縣位于四川省西部二郎山西麓、甘孜藏族自治州東南 部,界于邛崍山脈與大雪山脈之間,大渡河由北向南縱貫全境。 東與石棉縣相連,位于東經101°46′-102°25′,北緯29°54′-30°10′。 南北長69.2公里,東西寬49.9公里,全縣總面積2165.35平方公里 (未含爭議區域面積198.48平方公里)。 全縣轄4鎮8鄉,57個村民委員會,居住著漢、藏、彝、回、羌、蒙、苗、納西族等14種民族,共計77099人(2001年末)。 川藏公路穿越東北部, 是進藏出川的咽喉要道,素有甘孜州東大門之稱。東距省會成都285公里,西距州府所在地康定49公里,南距石棉縣112公里,北距丹巴縣125公里。瀘定縣地處四川盆地到青藏高原過渡帶上,受東南、西南季風和青藏高原冷空氣雙重影響,氣候垂直差異明顯,海拔1800米以下地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為有名的干熱河谷地區。縣境內最高海拔(貢嘎山)7556米。瀘定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冬季干燥溫暖,季均溫度7.5℃;夏季溫涼濕潤,季均溫度22.7℃;年平均氣溫16.5℃,年平均無霜期279天,年均降雨量664.4毫米。境內平壩、臺地、山谷、高山平原、冰川俱全,為世界所罕見。
    瀘定縣城已有兩千多年歷史,特別是康熙皇帝親賜"瀘定橋"因經軍在此取得輝煌勝利而蜚聲中外,成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之一。城區文物館內展有建立蘇維埃政權的前后情況和紅軍遺留在瀘定的實物,被列為國防教育基地。河西沙壩建成有高31.25米的"紅軍飛奪瀘定橋紀念碑"系全省青少年革命傳統教育基礎,全城共有四痤橋梁橫跨大渡河(其中兩痤為吊橋)。河西沙壩留學生有法國籍教士所修天主教堂,紅軍飛奪瀘定橋是曾將此作為戰前會址。舊城區內有-同志長征經瀘定時的居住舊址及十八軍1951年進藏時修建的船頭鋼纜吊橋,均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瀘定縣城的對外交通主要有:國道318線穿城而過,全縣運輸單一,只有公路運輸。對外交通設施用地7.03公頃,人均6.39平方米。2001年底,工農業總產值192萬元,農業總產值1017.78萬元,商飲業總產值431萬元。有鄉鎮以上工業企業多家,工業類型以食品、機械、建材工業為主導,骨干企業有釀造廠、機械廠、皮革廠、石材廠。瀘橋鎮的對外交通聯系幾乎完全依靠國道318線,此線沿大渡河東岸,經鐵索橋橋頭通過城區,是聯系瀘定內外經濟和商品流通的重要紐帶。   自然地理
    瀘定縣境地處青藏高原東部邊緣,屬川西高山高原最深陷之峽谷區。地貌類型從低中山峽谷區直至高山、極高山區。
    瀘定縣地處青藏高原東南緣的橫斷山脈,屬典型高山峽谷區。山體呈南北走向,縣境內高山林立,谷深壁陡,溝壑交錯,許多山峰都在4000米以上,其中西南與康定縣接壤之貢嘎山是其主峰,海拔7556米,為全省最高峰,被譽為“蜀山之王” 。二郎山海拔3437米。嶺谷相間,山嶺到大渡河的水平距離,不超過10公里,而嶺谷相對高差達3000米以上。(貢嘎山主峰到大渡河河谷相對高差達6500多米),形成高差大,坡面短,坡度陡峭,山高坡陡,高差懸殊,巖體破碎,巖石裸露這一特殊地貌特征。
    瀘定縣地處四川盆地到青藏高原過渡帶上,受東南、西南季風和青藏高原冷空氣雙重影響,氣候垂直差異明顯,海拔1800米以下地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為有名的干熱河谷地區。縣境內最高海拔(貢嘎山)7556米。
    瀘定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冬季干燥溫暖,季均溫度7.5℃;夏季溫涼濕潤,季均溫度22.7℃;年平均氣溫16.5℃,年平均無霜期279天,年均降雨量664.4毫米。境內平壩、臺地、山谷、高山平原、冰川俱全,為世界所罕見。
    礦產資源
    瀘定縣地質位置屬康滇地軸北緣,南北擠壓帶東側,處在攀西地質縫合線古裂谷的中北部,境內褶皺斷裂等地質構造極為發育,區內廣泛出露有各地質時代的各類巖層,為形成各種礦產提供了良好的地質成礦條件和場地。
    境內礦產各類較多,儲量大,品位高,極具開發潛力,現已探明的礦有:鉛、鋅、鉻、鎢、黃金、云母、石棉、錳、大理石、花崗石、漢白玉、石灰石、石膏、煤及礦泉水和溫泉等礦產資源三十余種。已基本探明儲量為:鉛鋅22萬噸、錳35萬噸、鐵218萬噸、銀25萬噸、硅石5000萬噸、石灰石2500萬噸、石膏15萬噸、礦泉水年流量64萬立方米、花崗石19億立方米。
    生物資源
    瀘定縣森林面積82438.5公頃,森林覆蓋率38.78%,境內野生生物資源種類繁多,具有很高的經濟開發價值,開發潛力巨大。最具有開發價值的特色生物資源有藥用植物、野生食用菌、珍稀動植物培植和山野菜等。
    藥用生物資源蘊藏量較大,中藥材中占重要比重的藥用植物達700多種,約占全州已知種類的30%,常年收購的藥用植物有50多種,年收購量在30-40萬公斤之間。藥用生物主要有冬蟲夏草(年產量受降水量影響有較大波動)、貝母(年產量2000-3000公斤)、天麻(年產量5000公斤以上)、大黃(年平均產量10000公斤)、薯蕷(年平均產量60萬公斤)、蟲婁(年平均產量10萬公斤以上)、杜仲、當歸、黨參、獨活、首烏等。各類野生生物地域分布相對集中。
    野生食用菌蘊藏量大,種類多,分布廣。多為農民自然采集少量供應市場,尚未很好開發。據初步調查,種類達30多種,分布于峽谷、山原區的森林、灌叢中,主要有:松茸、木耳、羊肚菌、蕎巴菌、雞蛋菌、刷把菌、猴頭菌等。
    珍稀植物種類較多,主要有紅豆杉、康定木楠、連香樹、麥吊杉、銀杏等40多種國家保護的珍貴植物。
    境內有野生哺乳動物31科69種;鳥類43科167種;爬行類5科10種;兩棲類3科4種。其中屬國家保護的珍稀動物有37種。海螺溝內常綠闊葉林帶和針闊混交林帶,是珍稀動物牛羚、獼猴、大熊貓、小熊貓、馬麝、巖羊、紅腹角雉等動物的生要棲息地,溝內還有海螺斑、三尾鳳蝶,屬世界珍品。
    山野菜資源較豐富,有山白菜、蕨菜、香椿、刺五加、魚腥草等野菜數十種,山野菜類植物無污染、營養價值高,屬綠色食品,越來越受到城市消費者的青睞,具有廣闊的開發潛力。
  歷史沿革
    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四川巡撫奏準在大渡河的安樂(藏語稱阿壟)修建鐵索橋,橋成后康熙帝賜名為“瀘定橋”,“瀘”之河(修橋奏折誤稱為瀘河),“定” 表示平定“西爐”之亂后瀘河一帶安定。置縣時便以橋取縣名。
    瀘定縣歷史悠久,地建笮都縣始于漢初,唐高祖武德元年設置嘉良縣、大渡縣,晉改設晉樂縣等,宋實行縻州管理制度,元、明代推行土司制度,設長河土千戶、冷邊和沈邊長官司,清宣統三年置瀘定橋委員會。
    民國元年設瀘定縣和化林縣,民國二年改化林縣為縣佐,瀘定始為單一的縣,隸屬西康省政府。
    1950年3月瀘定解放,1956年1至9月屬雅安專區,1956年10月轉劃屬甘孜藏族自治州至今。
  風土人情
    藏族在迎接客人時除用手蘸酒彈三下外,還要在五谷斗里抓一點青稞,向空中拋撒三次。酒席上,主人端起酒杯先飲口,然后一飲而盡,主人飲完頭杯酒后,大家才能自由飲用。飲茶時,客人必須等主人把茶捧到面前才能伸手接過飲用,否則認為失禮。吃飯時講究食不滿口,嚼不出聲,喝不作響,揀食不越盤。用羊肉待客,以羊脊骨下部帶尾巴的一塊肉為貴,要敬給最尊敬的客人。制作時還要在尾巴肉上留一綹白毛,表示吉祥。 
    獻哈達是藏族待客規格最高的一種禮儀,表示對客人熱烈的歡迎和誠摯的敬意。哈達是藏語,即紗巾或綢巾。它以白色為主,亦有淺藍色或淡黃色的,一般長約1.5米至2米,寬約20厘米。最好的是藍、黃、白、綠、紅五彩哈達。五彩哈達用于最高最隆重的儀式如佛事等。
  經濟概況
    瀘定縣2001年底,工農業總產值192萬元,農業總產值1017.78萬元,商飲業總產值431萬元。有鄉鎮以上工業企業多家,工業類型以食品、機械、建材工業為主導,骨干企業有釀造廠、機械廠、皮革廠、石材廠。瀘橋鎮的對外交通聯系幾乎完全依靠國道318線,此線沿大渡河東岸,經鐵索橋橋頭通過城區,是聯系瀘定內外經濟和商品流通的重要紐帶。
  行政區劃
    瀘定縣2001年底,工農業總產值192萬元,農業總產值1017.78萬元,商飲業總產值431萬元。有鄉鎮以上工業企業多家,工業類型以食品、機械、建材工業為主導,骨干企業有釀造廠、機械廠、皮革廠、石材廠。瀘橋鎮的對外交通聯系幾乎完全依靠國道318線,此線沿大渡河東岸,經鐵索橋橋頭通過城區,是聯系瀘定內外經濟和商品流通的重要紐帶。
  風景旅游
    瀘定縣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東南部,貢嘎山東坡,二郎山西麓,大渡河由北向南貫穿縣境,是古代通往藏區的“唐蕃古道”和現川藏路經過的地方,素有“康巴東大門”之稱。
    瀘定縣旅游資源豐富、分布廣泛,遍及四鎮八鄉。縣境內的旅游景點以大渡河為界分為東西兩個不同景觀組合的片區。西片區位于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一貢嘎山東坡,包括燕子溝、雅家埂等生態旅游區在內,是一處以冰川、湖泊、雪峰、森林、溫泉等自然景觀為主,唐蕃古道、紅軍長征遺址及民俗風情等人文景觀為輔的綜合性景觀旅游區;東片區以瀘定縣城瀘橋鎮為中心,包括二郎山森林公園和嵐安鄉歷史文化旅游區在內,是一處以大橋文化、長征文化、古遺址文化及民俗風情等人文景觀為主,高山、峽谷、森林、湖泊等自然景觀為輔的綜合性景觀旅游區。
    1、冰川、雪峰:貢嘎山東坡永久冰雪線高度大約為4900m左右,所以境內5000m以上的高山、極高山區一般均有山岳型冰斗冰川與小型山谷冰川發育。其中除了冰斗冰川是登山探險者專門欣賞的景觀外,海螺溝、磨子溝、燕子溝、南門關溝等處的冰川地貌景觀一般游客均可就近觀看,甚至親自攀登,以充分領略大自然之神奇魅力。
    2、原始森林:貢嘎山東坡是甘孜州原始森林集中分布的地區之一,海螺溝冰川森林公園以現代冰川伸入原始森林為特色,森林面積達70平方公里,森林中繁花似錦,古樹參天,是吸引游人的重要場所。
    3、湖泊景觀:距縣城最近的湖泊為興隆鎮海子山的沈村海子,從沈村步行上山三四里路即可到達。海子所在部位為第四紀紅色粘土形成的臺地,臺地中部有一個狹長的山間湖泊,它像一顆鑲嵌于群山中的碧玉,與山下的大渡河玉帶遙相呼應,每當朝霞初起,湖面碧波蕩漾,恬靜的湖光山色使人流連忘返;另一個著名的高山湖泊是雅家埂雪山坎附近的豬腰子海,湖中水天一色,湖畔原始森林、杜鵑林與湖景融為一體,是游人理想的觀光場所。
    4、溫泉、熱泉:境內磨西——雅家埂地區地處貢嘎山東坡地熱帶中,已知溫泉有灣東溫泉、海螺溝溫泉(4處)、杉樹坪溫泉、燕子溝溫泉、躍進坪(長河壩)溫泉等八處,其地表溫度介于29度-80度。海螺溝二號營溫泉位于海拔2660m的支溝內,有數處泉眼,最高的泉眼水溫可達92度,視流量約5L/S,該泉含多種礦物質和化學元素,無色透明,是優良的醫用、藥用、飲用礦泉水。
    5、飛流瀑布:本區大小瀑布難以計數,其中以海螺溝景區青石板溝、龍通溝的階梯狀瀑布較為壯觀,有聲若驚雷的油榨溝瀑布引人入勝。
    6、古樹、珍禽:古樹名木主要有海螺溝的“麥吊杉王”(高50m以上),苞木解柯寄生樹,磨西古香杉樹(杉木樹王),桂花坪野桂花林(有5000株),新興的康定木蘭古樹等;海螺溝青石板、大灣子、熱水溝常綠闊葉林帶和針闊混交林帶,是珍稀動物牛羚、獼猴、大熊貓、小熊貓、馬麝、巖羊、紅腹角雉等動物的重要棲息地。
    7、奇峰怪石:貢嘎山現代冰川侵蝕形成了貢嘎山區核心部分極為典型的角峰、刃脊、冰斗、懸谷、“U”形谷等重要的地貌景觀。這在溝谷相對開闊的燕子溝中現代冰川活動形成的冰蝕與冰磧地貌可一覽無遺,進入藥王廟后不久,即可看到溝左的石筍峰、駱駝峰,溝右的七女峰、望夫峰等尖峭的冰蝕山峰;正因為山勢陡峻,一些因地震或崩坍而墜落于谷底的巨大山石也能獨立成景,如得妥北的花石包,體積達7324立方米,系大渡河西岸摩崗嶺之山巖因地震墜落于大渡河東岸而形成,大渡河谷由原先的寬暢突然束窄而形成風口,這一地形的改變使這里始終有強勁的谷風吹過,故爾成為“花石吹簫”的景點;又如新興躍進坪以西有一處叫爆巖的地名,自該處滾落的兩個大石塊恰好位于通往雅家埂景區公路的兩側,猶如景區大門的兩個守衛,謂之“門神石”,與溝尾之“關門石”遙相呼應。
    8、氣象景觀:貢嘎山高聳入云,從馬日崗等地可觀賞主峰和中山峰的雄姿,從長草壩黃崩溜等地可看到“金色雪山”最佳畫面,從黃崩溜和羌活棚九斗巖可觀海螺溝云海;主峰海拔3437m的二郎山,埡口東為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埡口西為亞熱帶干熱河谷季風氣候區,這里氣象變化萬千,時而晴空萬里,遠觀貢嘎雪山,白雪皚皚,時而云霧繚繞,滾滾濃云,如飛瀑空懸,使人仿佛置身云海仙境。
    瀘定橋是一座懸空架在大渡河上的鐵索橋,瀘定橋最早出名是康熙皇帝親自定名并題寫的。當時,這里(古稱瀘河)發生昌側集烈之亂被平定,所以叫瀘定橋。1935年,紅軍長征路過此處,受敵阻擊,經過兩小時激戰, " 十八勇士 " 飛奪瀘定橋,因此而名揚中外。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康熙皇帝因軍事需要及藏漢貿易方便下旨修建瀘定鐵索橋,并御筆親題橋名“瀘定橋”,意為-已平,瀘河已經安定。瀘定橋結構特殊,造型別致。橋身由十三根碗口粗的鐵鏈組成,其中底鏈九根,扶手四根。每根鐵鏈由862至977節鐵環相扣,均由熟鐵鍛造,共重21噸左右,橋身凈空101.67m,寬2.9m,猶如十三條巨蟒橫空出世,令人驚嘆不已。橋臺全用條石砌就,形如碉堡,下設落井,用生鐵鑄成的地龍樁與臥龍樁錨固鐵鏈。橋亭為典型的明清建筑,飛檐翹角、古樸大方、造型別致。亭脊游龍走獸栩栩如生、十分壯觀。
    瀘定橋自建成以來一直以軍事要塞和藏漢交流的重要通道著稱,被譽為“東環瀘水三千里,西出鹽關第一橋”。1935年5月29日,中國工農紅軍紅四方面軍在長征途中英勇飛奪瀘定橋一戰,一舉粉粹了蔣介石妄圖把紅軍變為第二個石達開的陰謀,打開了北上抗日的通道,譜寫了中國革命史上不朽的一頁,素有“十三根鐵鏈劈開了通往共和國之路”的壯美贊譽。毛澤東同志也為此而寫下了“大渡橋橫鐵索寒”的壯麗詩句,瀘定橋自此名揚中外,巍然屹立于大渡河上,向后人展示著不朽的革命精神。
    解放后,瀘定人民在橋東修建了瀘定橋革命文物陳列館,在距橋約500米的河西沙壩建成了紅軍飛奪瀘定橋紀念碑。1961年3月4日,瀘定橋被國務院首批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2年被四川省委、省人民政府定為四川省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6年瀘定橋被中宣部、國家教委、團中央、文化部等六部委確定為全國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1年被中宣部定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
    今天的瀘定橋已成為中外游人瞻仰、緬懷先烈,接受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及觀光、旅游的勝地。為了紀念中國工農紅軍英勇飛奪瀘定橋的偉大勝利、緬懷革命先烈,展示他們的豐功偉績和勤勞勇敢的瀘定人民在這片熱土上所創造的歷史、文化和改革開放以來瀘定縣所發生的翻天覆地、日新月異的變化。2005年瀘定人民在紅軍飛奪瀘定橋紀念碑公園內重建了紅軍飛奪瀘定橋紀念館。紀念館的外觀造型獨特,氣勢雄偉,融合了川西民居、藏式建筑、明清古建筑的元素,與紀念碑公園大門、紅軍飛奪瀘定橋紀念碑形成了一條延伸的紅色文化游覽中軸線。紀念館屋頂模擬天安門城樓,寓意“十三根光禿禿的鐵鏈托起了共和國”。
    紅軍飛奪瀘定橋紀念館占地1600平方米,建筑面積3449平方米,地下一層,地面局部三層,主展廳分布在一、二樓。展區共分5個單元,其中,第一單元為戰略轉移,突重圍長征路上現曙光;第二單元為搶險飛奪,瀘定橋上譜寫英雄史詩;第三單元為傳播火種,在瀘定顯紅軍英雄本色;第四單元為北上征程,艱苦卓絕誓做抗日先鋒;第五單元為瀘定歷史文化廳。以紅軍長征為主線,以飛奪瀘定橋為重點,綜合利用了聲、光、電等現代技術,較為全面展示了紅軍飛奪瀘定橋的驚、險、奇、絕和對中國革命所產生的重大意義。館內共計收藏、展示各類歷史文物、圖片、資料等400余件。該館功能完善,設有多功能廳、會議廳、留言室、游客休息室等。
    二郎山為瀘定縣與天全縣的界山,因1950年解放軍修筑公路 時一曲“歌唱二郎山”而名聞天下,也是甘孜州繼《康定情歌》后聞名四海的旅游勝地。
    二郎山整體呈北偏東走向;主峰海拔高3437m,南側的火夾 溝公路埡口高2987m。埡口東為天全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啞口西為瀘定北亞熱帶于熱河谷季風氣候區。自火夾溝埡口東望為陰山,那里潮濕多雨。西望為陽山,這里氣候爽朗,光照充足,可見貢嘎雪山熠熠生輝;俯瞰大渡河,宛若一條玉帶蜿蜒南流。1958年建設的二郎山人工林場,早已郁蔽成林。二郎山上經常云霧紛繞,上午往往是晴空萬里。下午霧氣即從山腳升起,頓時從現口涌來滾滾濃云,奔騰飛瀉,如飛瀑空懸,轉瞬間又變成潔白的浮云;使人仿佛置身云海仙境。
    山上的原始森林除了松、杉、樺外,還有珍貴的珙桐、樟和楠木,山上各色野花爭奇斗艷,更有那四季輪流開放的三、四十種杜鵑。從山腳往上,一路景色,變化萬千.山腳溪水潺潺,岸芷汀蘭;山腰花紅柳綠,草木蔥蘢;高山霜葉片片,層林盡染;山頂玉樹瓊枝,晶瑩璀璨。集春花、夏綠、秋實、冬雪之風光于一處,融自然之美景于一山。自二郎 山隧道貫通后,原盤山公路便可成為一條很好的游山道。
    燕子溝風景區位于蜀山之王一貢嘎山東麓、瀘定縣西南部,距縣城60km的新興鄉境內。屬國家4A級風景區海螺溝的姊妹溝。溝長40km,景區面積100千平方米。年降雨量1200毫升,平均氣溫8.5℃、燕子溝風景區低海拔現代冰川、森林、山峰和溫、冷泉、珍稀動植物薈萃,古樸秀麗的自然生態景觀形成了她獨特的魁力。
    從溝口到貢嘎山主峰,海拔落差大,不同的海拔高度形成不同的植物被帶。溝內有植物4000余種,觀賞植物數百種、花卉二百余種,如康定木蘭、杜鵑、百合、蘭草及名貴中藥材冬蟲夏草、貝母、天麻等。動物300多種,珍稀動物二十余種如小熊貓、羚 羊、羚牛、獼猴等,猶以燕子溝三尾鳳蝶、斑蝶為世界極品。
    燕子溝有海拔5900m以上的山峰十五座。溝內有挺拔險峻、高聳云天的奇山異石,如:藥王廟旁拔地而起,猶如一巨形竹筍直刺蒼穹的竹筍峰;藥水溝旁四座拔地而起的石筍直沖云天,形如正行進于取經途中的唐僧師徒的唐僧師徒石筍峰;朱家溝年輕少婦背著小孩焦急地盼望丈夫狩獵歸來的望夫臺;狀如犀牛角獨立群峰之中的犀牛角峰等,這些獨具特色、千奇百怪的角峰群其形狀栩娜如生.巧奪天工,猶為壯觀。
    溝內有多處礦溫泉,水溫在20℃—45℃之間,屬碳酸鈉或碳酸氫鈣中性溫泉,水質無色透明,無異味和有害成分,以藥于來為代表的優質礦泉水,被評為中國十六名泉之一。
    八十年代初期至九十年代,日本、英國、加拿大、美國、瑞士、澳大利亞等國際登山愛好者十余次經燕子溝向貢嘎山主峰挑戰,也未能征服它,燕子為成為了征服貢嘎山探險勇士們的登山基地。
    燕子溝既可供登山、探險、科學考察、高山滑雪溜冰,又是旅游觀光、休閑避暑、療養、回歸大自然的好去處。燕子溝正以她獨有的神奇魁力吸引千千萬萬的中外旅游者,成為川西生態旅 游環線上新興旅游景點。
  
全國與瀘定縣面積相同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

Copyright © 2012-2025 cn56.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物流行業網 版權所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夏县| 丰城市| 南澳县| 湾仔区| 通化县| 满城县| 舟曲县| 梅州市| 玉龙| 凤凰县| 宣化县| 通州市| 江安县| 新竹县| 慈溪市| 柘荣县| 水城县| 丁青县| 花莲市| 乌鲁木齐县| 象州县| 兴义市| 山阳县| 资阳市| 西林县| 即墨市| 明光市| 广德县| 新巴尔虎左旗| 黄冈市| 绍兴县| 灌南县| 锡林郭勒盟| 娱乐| 阿图什市| 从化市| 澎湖县| 新田县| 广西| 辰溪县| 商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