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臨桂縣位于“山水甲天下”的桂林西郊,縣城為桂林市西城工業開發區,距桂林市區6公里。建縣始于漢代元鼎六年(公元111年),距今已兩千余年, 從三國到清末,臨桂縣城都是郡、州、路、府治所在,有“桂都首邑”之稱。 為歷代當政者所重視。今縣城臨桂鎮,位于縣境中部偏東,東距桂林市中心10公里,1975年遷治于此,成為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臨桂是一塊風水寶地,歷史上人才輩出。廣西歷史上第一位狀元趙觀文就出自臨桂,自唐代以來,臨桂共出了5名狀元,2名榜眼,291名進士,被譽為“狀元之鄉”。清代名臣陳宏謀官至太子太傅、東閣大學士(宰相),其玄孫陳繼昌三元及第,陳氏一門“五代”連科。近代出了國民0代總統李宗仁,號稱“小諸葛”的-高級將領白崇禧等桂系首腦人物和原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功顯赫官至副總參謀長李天佑上將。在1996年7月的亞特蘭大奧運會上,臨桂體育健將唐靈生、肖建剛分別獲得奧運會59公斤級和64公斤級舉重金牌、銅牌。
全縣人口45萬人(農業人口39.5萬人,非農業人口5.5萬人),其中少數民族3.1萬人。轄八鄉六鎮,165個村(居)委會。全縣總面積2202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2171.8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5441公頃,水田28494公頃、旱地6947公頃),水域面積30.17平方公里,森林面積111.46萬畝。
行政區劃
全縣轄5個鎮、4個鄉、2個民族鄉:臨桂鎮、五通鎮、六塘鎮、兩江鎮、會仙鎮、南邊山鄉、四塘鄉、中庸鄉、茶洞鄉、宛田瑤族鄉、黃沙瑤族鄉。
臨桂歷史大事記 (秦—清)
秦 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統一嶺南,置桂林郡、象郡和南海郡,今臨桂縣境屬桂林郡。
漢 西漢元鼎流年(公元前111年)冬,漢武帝平定南越,在原桂林郡北部設始安縣,屬零陵郡。
三國 吳甘露元年(265年)十一月,吳帝孫皓在零陵郡南部析置始安郡,屬荊州管轄,郡治設在始安縣。
同年, 析始安縣地置尚安縣(晉并入熙平縣,今陽朔縣地)。
南朝 梁大同流年(540年)桂州治移駐始安縣。
隋 開皇九年(589年),隋文帝置桂州總管府于始安縣城。
唐 武德四年(621年),析始安縣置臨源(今興安縣)、純化(后改慕化,今永福縣地)、永福、
福祿(今桂林市東部)縣。
長壽元年(692年),在縣城南面今會仙、四塘鄉及桂林市南郊開鑿一條運河——相思埭
(又名西渠、陡河、桂柳運河)。今遺址尚存。
乾寧二年(895年),縣人趙觀文殿試第一,為廣西首名狀元。
五代 后晉天福八年(943年),以靈川縣義寧鎮地置義寧縣,治所設在今五通鎮。
宋 廣南西路治所設在臨桂縣。
紹興三年(1133年),升桂州為靜江府,治所設在臨桂縣。臨桂縣城桂林成為廣西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時稱
“西南會府”。
元 延佑間(1314~1320年)總管梁國棟在現成桂林創辦第一所少數民族學校“蒙古字學”。明代停辦。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設廣西行中書省,治所設在臨桂縣。
明 洪武元年(1368年)六月二十三日,明軍攻占縣城桂林。
同年,設靖江府(后改稱桂林府),府治設在臨桂縣城。
二年(1369年)設兩江巡檢司。
三年(1370年)朱元璋封其侄孫朱守謙為靖江王,建藩國于桂林。
九年(1376年)六月,設廣西承宣布政使司,治所設在臨桂縣城。
崇禎十年(1637年)四月二十八日,徐霞客到桂林考察,歷時36天,游山26座,洞76個。
明代,臨桂縣共有49名舉子及進士第,為廣西各縣之冠。
清 順治四年(1647年)三月,清兵圍攻桂林。
順治七年(1650年)清兵壓境。總督張同敝奮起-,城破,張被執,壯烈就義。
九年(1652年)南明李定國攻桂林,清軍守將定南王孔有德放火燒靖江王府,全家-。
十八年(1661年)六月,大水又地震。
康熙十七年(1678年)三月,大雨雹,秋 水災。
三十四年(1695年)正月初三日,地震。秋,旱災饑荒。
四十一年(1702年)秋,蟲害。
雍正九年(1731年)義寧雨雹。
十年(1732年),陳宏謀回鄉,興修水利,使鄉人獲益。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設六塘巡檢司。
嘉慶十八年(1813年),縣人陳繼昌鄉試中解元。二十五年(1820年),會試中會元。殿試中狀元,
成為自科舉以來全國第13個也是最后一個三元及第。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縣人龍啟瑞及狀元第。
咸豐元年(1851年)在縣城西華門陳公祠設團練總局。
五年(1855年)四月,太平天國孔亞福部2000余人攻占義寧縣城,旋北上攻打龍勝廳。
光緒十一年(1885年)長沙與縣城桂林有線電話接通。
光緒二十年(1894年)十二月,康有為桂林講學。次年第二次到桂林講學。六月返粵。
光緒三十三年(1906年)一月,同盟會黃興抵桂組織同盟會分會。宣統二年(1910年)八月,
同盟會廣西支部在縣城桂林正式成立。
清代,臨桂191人考取進士,再居廣西各縣之首。
經濟發展
據初步統計,2006年,全縣生產總值51.86億元,三大產業結構比例為31:45:24。財政收入3.82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1465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759元。進入全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行列,排第77位,在第六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評價中,名列中國西部百強縣(市)第90位。
交通條件
臨桂地理位置優越,陸空交通十分便利,供電、供水、通訊等基礎設施齊全。距縣城15公里的桂林兩江國際機場是我國西南最大的國際航空港,兩江國際機場專用道路、桂柳高速公路、3 21國道、3 2 2國道、2 0 217省道、湘桂鐵路等陸上交通動脈交匯縣城。全縣由廣西主電網供電,現有 2000千伏安變 電站兩座;生產生活用水大有保障,有33個大、中、小型水庫和桂林市自來水公司供水,現正在興建日供水5萬噸的西城水廠。排污管網縱橫暢通;開通了國內、國際長途直撥電話以及無線尋呼、移動電話、小靈通、鄉村程控電話,開辦了電報、傳真、數據傳輸、特快郵遞等,社會配套設施完備,還依托桂林市海關、商檢使出口方便,航空、鐵路、公路等運輸發達,銀行、保險、賓館、飯店和商業中心及文娛、體育、醫療衛生、文化教育等齊全發達。
氣候資源
縣境地處亞熱帶季風區,年均氣溫工19.1C,四季分明,熱量克足,雨量克沛,氣候溫和濕潤,年平均降水量為 1869毫米,無霜期302天。臨桂縣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農業大縣、林業基地縣,也是全國商品糧、瘦肉型豬、奶牛及優良雞、鴨、鵝生產基地縣。該縣名優特產種類繁多,其中羅漢果、馬蹄、甘蔗、靈香草等名揚海內外。礦產資源豐富,有硫、鐵、鉛、金、重晶石、白云石、大理石、水泥頁石等種。有46條大、中、小河流,尚有6萬千瓦水力資源正待開發。
旅游資源
旅游資源更是豐富多彩,各具特色。主要景點有:九灘瀑布、李宗仁故居、羅山水庫、義江風光、華巖、古村柳運河、八仙湖、水仙巖、四塘,陳宏謀宗祠、六塘清真寺、花坪林區、美國飛虎隊遺址等景點有待開發。
九灘瀑布:坐落在該縣黃沙灘水源林保護區,占地60平方公里,從桂林出發,途經臨桂縣城、兩江鎮、龍江鄉,全段110公里。瀑布共分九級,全長1.5公里,落差140米,氣勢磅群,風格各異,甚為壯觀。瀑布沿途路曲折統蜒,水流有急有緩,有驚無險。周圍散居的少數民族民風古樸,熱情好客。目前,龍灘瀑布正待開發。
李宗仁故居:原國民0代總統、著名愛國人士李宗仁先生的故居。位于臨桂縣兩江鎮,坐落在氣勢雄偉的馬鞍山下,旁邊的崇山峻嶺宛如兩條巨龍盤旋交匯于此,并似二龍戲珠,堪稱風水寶地。該建筑始于本世紀二十年代,總面積4430平方米,經多次擴建,現布局客廳、將軍第、學館、庭院及后院的0、井地、魚塘和前后對角的炮樓等,院內瓊臺樓閣。古樸典雅,錯落有致。青磚高墻,房建全木結構,具有民國初年的大式莊園建筑風格,保留著桂北樸實的民間格調,有待包裝開發。
羅山水庫:坐落在桂林兩江國際機場近旁的羅山村,有水面2000畝,山林3000多畝,荒嶺5000多畝。此處環境優雅,岸上樹木、果樹郁郁蔥蔥,庫內可養殖、垂鉤和蕩舟。人們到此可以遠離都市生活的塵喧,充分享受田園生活的樂趣。現正在籌建占地2萬畝的羅山水庫野外農林養殖觀賞大莊園,將是人們放松情緒、消除積悖的世外桃源勝地,同時又是參現大規模野外農林養殖的高科技示范基地。
義江風光:義江全長85公里,上游落差大,水力資源豐富,有6萬千瓦的水電力客量。山水飛流而下,形成十二灘,灘途曲折陡峭,有驚無險,水流氣勢宏偉壯觀,此外是開發水力電站和漂流等旅游業的好項目。中、下游寬闊平坦。水流緩緩。水質清澈無污染,是養殖的好地方。下游水島相連。野鳥翔集,近處鳥語花香,人影浮動,遠處山巒疊障,沿江兩岸民宅仍保留著民國時期的建筑風格。此處正是國民0代總統李宗仁家鄉—一兩江。為發展臨掛歷史文化和旅游文化,臨桂縣0正設想引資籌建一座占地3000多畝的桂林兩江民國影視城,拍攝由著名國家級作家黃繼樹與中國著名導演陳家林合作創作的反映民國時期的大型電視連續劇《桂系演義》(二部共40集)和《共和風云三部曲》(三部共 60集)。
華巖:是距桂林37公里,在保寧鄉境內,是解放前和解放初期香火旺盛的廟宇勝地,現已屬縣級0劃定的文物保護區。華巖有大、小洞之分,大洞建有廟宇。并有和尚住持,香火甚旺,小洞艱險幽深,有“十二重門”之稱。入口處僅容一人攀登而下,寬闊之處有禮堂般大小,傳說此處為呂洞賓修仙之處。仙人床、仙人腳依稀可辨。豐富的傳說及有求必應之勝地,一年之中香客到此燒香拜佛從未間斷,每年農歷六月十九日這一天,路上香客絡繹不絕,盛況空前。從旅游角度看,開發此處可彌補桂林佛教景點的不足。
古桂柳運河:在離桂 2 5公里的會仙境內,又名水泊梁山,與興安靈渠(東渠)相對,也稱西渠。開鑿于唐長壽元年(620年),全長15公里,沿河兩側用料石徹就、水閘25座,運河東入漓江,西下柳江。河內水秀魚肥,大、小湖泊星羅棋布,縱橫交錯。附近農戶乘舟耕農,清晨,千舟競發,傍晚,輕舟徐歸,這里好一派南國水鄉獨特的自然風光,曾是著名電影《劉三姐》拍攝的主要景點之一,待修整開發。
八仙湖:坐落在會仙鎮境內。離桂林市區2 0 公里,距國道5公里,交通、水電、通訊十分便利。湖面1200余畝,湖上留有乾隆橋古跡,湖中有座山,山在幾千畝遼闊的水面中聳立,山中有個八仙巖,八仙巖前、后洞連湖,八仙巖地下河長約2000米,旱洞長約 1300米。湖面平靜,水深在1.5—一2米左右,可作天然水上運動場地,在此場地可開設的項目有:龍舟競賽、對歌劃船、水樓樓臺、水上單車比賽、情侶小船、湖心酒樓、風帆、旅游等,八仙巖內可開設天然大舞廳、各種民俗表演、中國神功絕技表演等,八仙湖周圍可建造一些不同格式的民俗風情和小別墅,八仙湖是一個旅游休閑度假的仙境。
水仙巖:位于縣城東南面約2公里的大崴山,為歷代當地百姓逃避兵亂之處,故又名跑兵巖。山洞里有洞穴8個,大小不一,互相貫通,主洞為水仙巖,洞穴從南到北全長1812米,最寬處30米,洞底面積2.05萬平方米,洞內怪石嶙峋,石乳千姿百態。另有露面地下水,水清碧藍;全長1000米,寬2—一3米,地下河內可泛舟游覽。山上有珍貴樹種黃枝油松。為國家重點保護的稀有植物。距水仙巖10 0米處有一洞穴布滿小粒石乳,形如珍珠,故名珍珠洞。巖外峰巒云影,山光水色,相映生輝,好一個旅游景區,待開發。
大江水庫:位于臨桂縣南邊山獅子口村,距桂林市區約4 0公里,是桂林目前較大的水利工程。該水庫是一個風景秀麗的長形人工湖,庫區長4.5公里,正常水位面積 2865畝,水清無污染,兩岸松竹成林,綠樹成蔭,滿目清翠,空氣清新。還有層層丘陵和近千畝盆地。是旅游者陶醉的寧靜秀麗的自然佳境,也是旅游和水力資源開發的寶地。
飛虎隊遺址:距桂林13公里,在桂林西面的秧塘機場,方圓是7公里的空曠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活躍在中緬邊境的美國駝峰航空運輸隊在駝峰航線上動用近千架飛機和上萬名航空地勤人員來往運送了70多噸物資和3萬余人員,有力地支持了中國的抗戰。當時,美國第十四志愿航空隊(俗稱飛虎隊)在陳納德將軍的帶領下,不遠萬里跋涉來到中國,駐扎在廣西桂林臨桂秧塘機場,為保衛中國南方地區和殲擊日本海上運輸船只立下了赫赫戰功。此處可開發為世界和平公園,飛行表演,航模表演,電影外景等。
明日臨桂
桂林市西城工業開發區是縣區合一的工業開發區,面積為16.05平方公里,開發區內既可投資興辦企業,也可辦商貿企人還可投資房地產開發,是集工業貿易、房地產開發于一體的多功能開發區。是經國務院批準的開發區,基礎設施完善,服務好。至目前為止,開發區內已引進外來企業80多家。為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更快地發展臨桂經濟,在新世紀開年之初,臨桂縣0制定了《關于進一步加快經濟發展的若干規定》,。
改革開放以來,臨桂縣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得到了快速發展。臨桂人民的生活條件得到了大大的改善和提高。在全縣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和社會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幫助下,臨桂將更加繁榮昌盛,臨桂的明天將變得更加美好。
全國與臨桂區面積相同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