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9-9-16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一、概況 坡頭鄉位于紅河中游北岸,建水縣南部,地跨東經102°47′——102°58′,北緯23°13′——23°30′之間,東鄰普雄鄉并與個舊市接壤,南隔紅河與元陽縣相望,西接官廳鎮,北連陳官鎮,總面積317.04平公里。坡頭鄉轄11個村委會,76個自然村,108個村民小組,5332戶23835人,其中非農業人口869人,農業人口與非農業人口之比為:96:4 ,人口密度75.2人/平方公里。耕地承包面積19874畝,其中水田8150 畝,旱地11724畝,土地詳查耕地面積74886.3畝,有彝、漢、哈尼、傣、苗等五個世居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76.2%,其中主體民族彝族12092人,占總人口的50.7%,哈尼族4734人,占總人口的19.9%,傣族784人,占總人口的3.3%,苗族522人,占總人口的2.2%,漢族5685人,占總人口的23.9%。北回歸線貫穿鄉鏡,屬典型的深切割中、低山地形,具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體氣候特征,鄉內地勢北高南低,最高點在北部五老峰,海拔2515米,最低點在南緣紅河邊阿土村,海拔230米,年均氣溫16.5℃,最高氣溫35.7℃,年均降雨量1300毫米。2003年完成國內生產總值8912萬元,鄉財政收入148萬元,糧食總產7608 噸,農民人均純收入 1495 元,農民人均有糧328 公斤。 二、經濟社會發展 新中國成立以來,坡頭鄉原名渣臘區,經歷了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區公所,1975年從渣臘搬遷到坡頭,1987年撤區建鄉,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特別是“九五”期間,被列為全省506個、全州49個扶貧攻堅鄉之一的坡頭鄉,在上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鄉黨委政府團結帶領全鄉各族人民認真實施“九五”扶貧攻堅計劃,加大投入打基礎,真情鋪筑脫貧路,多方籌措資金4200多萬元,實施了治水、改土、群眾溫飽、水、電、路、綠色扶貧、教育、文化、衛生、小額信貸對口幫扶等扶貧攻堅工程、基本實現了九五脫貧的戰略目標,全鄉貧困人口由1995年的3404戶16050人減少到220戶1100人,貧困人口占農村人口的比例從71.4%下降至4.8%。鄉黨委政府緊緊圍繞“打牢基礎、建立支柱、調整結構、分類指導、科教興鄉、打好扶貧攻堅戰”的經濟發展思路,大膽調整產業結構,加快發展鄉鎮企業、蔗、煙、經濟林果等主要支柱產業,發展非公經濟。.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