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菏澤牡丹區高莊鎮郅堂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71702105 | 身份證前6位:371702 |
長途區號:0530 | 郵政編碼:274000 |
隸屬政區:高莊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魯R | |
郅堂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郅堂
郅堂行政村位于菏澤市牡丹區西北25公里,白虎集至臨卜公路西側,屬高莊鎮管轄。由郅堂村和方莊村組成,兩自然村現在僅一條公路相隔,兩村各有四個村民小組,人口1230人(兩村人口基本相等),耕地1988畝,農機具200余套。
據傳,郅堂和方莊始祖均為明洪武初二年由山西省洪洞縣遷此定居,方莊以姓代名,郅堂村西原有廟堂,故定名為郅堂。
郅堂街北有二郎廟一座,山墻上有“雙固寨”三字,據傳清末為防水患,村四周筑起高大寨墻,故命此名。郅堂、方莊原來相距雖不過100米,但是兩村大街不直通,方莊朝陽,郅堂朝陰,兩村中間有西北、東南方向各一條斜路相通,斜路西有廟堂一座,有前大殿和后大殿,1935年地震塌掉,1993年村委會在支書郅興山的領導下,搞村莊規劃,把郅堂、方莊主街穿直后進行宅基安排,兩村村形均比過去更加規律。
村民主要從事農業生產,農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另有大豆、花生、棉花等。原來經濟情況一般,改革開放后,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后,農民生產積極性大為提高,科學種田,興修水利,產量迅速提高,生活水平明顯改善。勞務輸出后,生活更加提高,衣食住行的條件明顯改善,本村年輸出勞動力300人以上。
風土人情和全區大體一致。
方莊村發展革命力量較早,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黨的發展較早,為革命作出貢獻較大,代表人物有方學榮等。
郅扶,男,漢族,清末人(生卒年月不詳),一方名中區,大清光緒三十二年,鄉里為其樹功德碑一座,現立于郅堂村東頭,為牡丹區文物部門保護文物。
郅忠喜,男,漢族,1942年1月生,0黨員,大學文化,正司級干部,原任民辦教師,1964年入伍,在鐵道兵北京部隊服役,先后任排長、團政治處連級干部、師政治部營級干部。1978年轉業,任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教育司干部,1982年調衛生部機關報健康報社,先后任人事處處長、副社長、-兼社長,2004年退休。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