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曹樓
曹樓位于西北菏澤城西北23公里,沿黃公路南1.5里處,下轄四個自然村(曹樓、汲菜園、任莊、曹莊),居民1560人,農機具200余套。
曹樓村南北大街一條,東西大街一條,文化大院一處,村莊規劃布局為棋盤式,居民以曹氏為主,約占95%,次為王氏,占3.5%,盛氏占1.5%.
據《曹氏家譜》記載,我族已有三千一百多年歷史,始祖曹叔振鐸系周文王姬昌第六子,與武王同母。姬姓,名叔振鐸,武王十三年對親屬實行分封,并指國為姓。
叔振鐸封域到曹國,即現在的定陶,因此為曹叔振鐸,并且宗國子孫,以曹為姓,此為更名之始。自古就有姬曹不分的說法。時至今日,姬曹兩姓在宗字排輩上都是一字之差。曹叔振鐸卒后葬于定陶仿山。
由于漫長的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我族人或避戰亂,或逃災荒,散居四方。宋康熙年間(公元984-公元987),我族人從鄄城縣曹樓遷此建村,并沿用原村名。我村原屬鄄城縣臨卜公社,1958年建成生產大隊,時轄曹樓、東西鄭莊、汲菜園、任莊、北李莊、曹莊、汲莊八個自然村,素稱鄄城外八莊,1978年劃歸菏澤縣高莊公社,1979年劃歸白虎公社,現屬高莊鎮。
我族雖系帝王后嗣,但無論做官還是平民,都能忠心耿耿。先人曹燁,唐朝人,官居中書令,歷任七朝(德宗、順宗、憲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
七十二始祖曹邦輔,字子中,號東村,明朝,賜進士出身累官十五任,官至都察院御史,南京戶部尚書,贈為太子太保。
我村為魯西南早期革0據地之一。在抗日戰爭日期,我族人積極投入抗日救國運動,槍班、兒童團、婦救會相繼建立,并積極開展工作,有的獻出了年輕的寶貴生命。革命烈士曹廣學(八十七世),積極抗日被砍頭示眾。解放戰爭時期,我族人積極做草鞋、運軍糧、抬擔架。在戰爭和建設時期,我族人都作出過很多貢獻。
八十六世曹長治,十幾歲就參加革命,在斗爭中不斷成長,職務為海軍團政委。
八十六世曹長信,炮校畢業,任團參謀長。
八十六世曹生治,從小參加革命,建國后為菏澤水利局局長。
我村民主要從事農業,改革開放后,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民生產積極性提高,科學種田、興修水利。尤其是近年來,村中每年都有四五百人外出務工,村民生活逐漸改善,經濟效益明顯提高,村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婚嫁,在婚嫁方面,我村與周邊鄉村基本相同,女方家庭要送衣被之類的嫁妝,男方要貼對聯裝飾新房,把新媳婦接到家后要拜天地入洞房。結婚三天后,新娘要“回門”,新郎要“認門”。婚禮有的按傳統,有的新事新辦,擺設宴席、招待親朋,以示慶祝。
春節、清明節、中秋節是傳統的三大節日。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村村民在上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在支部班子的引導下,將會以嶄新的精神風貌投入到經濟改革的大潮中。
汲菜園
一、來歷
遠在大清乾隆年間,汲氏祖先因連年災荒,從河南濮陽逃荒來到此地,當時這里是黃河故道,沙丘地帶,種地根本沒有收成,只好植樹治沙,開田種菜,后來收益很好,周圍十幾里地都來買菜、買果,由此而得名汲菜園。
汲菜園世代農民都是以種菜買果為生,繁衍生息,但在民國時期,由于生活所迫不能養家糊口,不少農民遠離家鄉,有的逃荒山西隴山一帶落戶,有的到安徽亳州一帶落戶,到外地落戶的近二百多人,至今汲菜園才發展到五百多人。
二、革命概況
汲菜園在抗日戰爭時期,是魯西南的一個革0據地。1936年秋,由地下黨員汲新同志建立了第一個黨支部,通過宣傳黨的政策,由十幾名地下黨員逐步發展到幾百名黨員,由汲菜園發展到圈頭,東明河南的聶固堆、檔堂以及山西等地。1937年,抗日戰爭暴發以后,該村四十名黨員成立了槍班,建立了農會、兒童團。7—15歲的兒童團手持紅纓槍站崗放哨,監視敵情,會員白天一邊種地一邊隨時準備敵人的侵略,晚上學習革命文件和黨的政策,許多有志青年紛紛參軍,當時,該村革命烈火日益高漲,就象流行歌謠所描述:七月里來煙陰天,抗戰打鬼子過了一年又一年,父母送子到前線,妻子送夫把軍參,老伯送糧到前方,婦女送鞋到前線,剩下老人在家里,白天種地夜紡棉,兒童白天把哨放,夜晚巡邏在村邊。
三、歷史人物
汲丕顯,改名汲新,生于1890年3月,卒于1971年元月。汲新先后在菏澤六中、濟南師范讀書。1935年經趙建民、舒同、同事介紹加入中國0。汲新在學生會搞地下工作,積極宣傳黨的方針政策。-政府秘密下令要逮捕大批愛國學生,興虧汲新的舅父是-省參議院干事,得知此事后就偷偷地給汲新捎信,讓他馬上離開濟南,為此,汲新等同志連夜逃出濟南,回到家鄉。1936年秋,在汲菜園建立了菏澤第一個黨支部。他印發傳單,宣傳革命道理,受其影響,本村先后有三十多人加入了中國0,還有方武、張雪琴、河南、山西等地的青年也來加入黨組織,創建了菏澤第一個革0據地。汲新同志于1937年就任菏澤縣-,建國后,先后在湖南、湖北工作,曾任湖北省荊州科學院院長。文革期間被打為走資派,1971年因氣病而身亡,享年69歲。
鄧顯真,女,汲新之妻,現已離休,離休前任湖北省化工學院辦公室主任,現在荊州高級療養院療養。
汲殿勤,化名李旗,生于1922年7月,卒于文革期間。李旗自幼讀書,曾有菏澤六中上學,畢業回村。1938年加入中國0,入黨后參軍,先后在山西太原府一帶做黨的地下工作。解放后任山西省勞工大學-,后任省委副書記,文革前期,曾當選為中央侯補委員。
汲殿佑,生于1922年4月,卒于2008年2月,高小文化水平。1938年加入中國0,隨后走上革命道路,抗日戰爭期間做黨的地下工作,曾任定陶縣-長。1948年,響應黨的號召,離開父母家鄉到貴州省開發新區,建立革0據地。解放后,曾先后任過貴州省赫章鉛鋅礦廠書記,后又調任貴州省工學院黨委副書記,2008年元月因病不幸去世,享年87歲。
石清源,生于1919年8月,卒于1966年3月。高小畢業,1938年加入中國0,后參加革命工作,解放前,先后在南華縣工作,曾任財政助理。1948年秋,到貴州省開發新區工作,解放后,任貴州省遵義地區專員公署公安處長,后又調任貴州省公安廳三處處長。1966年因病救治無效,不幸去世,享年46歲。
汲丕文,生于1894年8月,卒于1981年,高小文化,1938年加入中國0,參加革命。解放前,在區部當過助理、地下黨委委員,并潛入-連部,為我黨提供有利情報,也發展了黨的地下組織,是一個有才干之人。1948年南下到貴州,先后任隨陽縣法院院長,后又調入貴州省高級人民法院任審判長。0期間遭受批斗,平反后于1981年因病去世,享年87歲。
汲丕武,生于1920年,卒于1941年。高小畢業,1938年加入中國0,參加革命。1940年任河南省坤武縣-長,1941年因病去世,年僅22歲。
石賢廷,生于1925年11月14日,1943年,加入中國0。自幼失去父母,十來歲在廟當和尚,12歲參加革命,跟隨華東軍區在東北熱河四平等地參加過許多大型戰役。1946年,隨劉鄧大軍在北京與傅左義部隊打了幾次戰役后,又南下在陽谷縣同-部隊戰斗了一個多月,隨后返回張家口,保衛延安。1947年,隨劉鄧大軍南下,參加了淮海戰役,后又參加了解放武昌戰役。1950年部隊又調他到衛生部門學習一年,返回武昌在醫務室工作,1956年調往湖北省衛生廳工作,后又到四川學習。1977年調到湖北省援外辦公廳辦公室工作,現已離休。
汲殿選,生于1922年10月,卒于1960年8月。1939年加入中國0,1940年參加革命。當時在馬村區當過民政助理,后來參軍,經過多年的革命戰爭。1948年南下,到貴州開發革命新區。解放后,先后擔任貴州省煤碳縣組織部部長,后又調往交通廳任航務局局長。1960年8月因病去世,享年60歲。
汲恒科,生于1923年4月,卒于2003年5月。小學畢業后,參加革命,1939年加入中國0。抗日戰爭期間在地方區部工作,1947年解放戰爭時期擔任區委員。1948年冬南下到貴州開發新區,解放后在貴州省水泥廠辦公室工作,后又調到貴州省設計院任科長。晚年因病去世,享年81歲。
四、革命先驅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汲菜園涌現了多名為革命捐軀的英雄人物。
汲崇月,生于1920年,卒于1937年秋,0員。1930年參加華東軍區部隊,1937年參加抗日戰斗,被日本鬼子抓捕,英勇就義,享年26歲。
汲呈氏,生于1903年,卒于1984年,該同志忠于革命事業,1938年為給區部-李明送信,途中被敵人抓住,經受了多次嚴刑拷打,始終沒有暴露黨的秘密,而且把機秘吃進肚子里。
汲殿高,生于1922年8月,卒于1942年11月,1938年加入中國0,1942年在范縣一次戰斗中為救傷員英勇犧牲,年僅23歲。
汲崇蘭,生于1921年,卒于1947年,曾在臨河縣八區部隊工作,不怕苦,不怕累,堅持抗日,日本投降后,又參加解放戰爭,1947年秋在曹莊一次戰斗中被捕,英勇就義,年僅26歲。
汲恒林,1942年參加革命,中國0,1947年秋,在小曹莊一次戰斗中英勇犧牲。年僅24歲。
汲恒學,生于1922年6月,卒于1948年春。1940年加入中國0,任本村槍班班長。他積極組織廣大群眾抗戰,1948年春,為打擊臨濮漢0,在莊子廟一次戰斗中英勇犧牲,年公27歲。
五、不畏嚴刑拷打的0員
汲菜園只所以成為魯西南第一個老革0據地,原因有四:
1、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為革命壯烈犧牲的很多,除以上的那些同志,還有很多為革命犧牲和殘廢的軍人。
汲恒昌,1938年加入中國0,村槍班班長。在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組織村民參加革命,成立槍班同日寇斗爭。
我村那時還不足二百人,但是人人參加革命,成年男子加入槍班,婦女成立婦救會,兒童成立兒童團。1948年春,汲恒昌同志被敵人抓去活埋,享年只有39歲。
汲崇夢,1939年入黨,參加抗日抗日斗爭,后因回家務農于1943年被敵人抓去活埋。
另外,還有汲恒志同志,于1938年就加入了中國0,1940年加入了國家正式部隊,經過了無數與敵戰斗,在小曹莊一次戰斗中,兩腿掛花。1947年跟隨劉鄧南征,在大別山一個多月的戰役中,身負重傷,頭部三處中彈,腹部五處受傷,兩腿也被打殘。1951年,全國解放之后,他復員還鄉,是國家的二級殘廢軍人。
汲恒發,1925年生人,1942年就參加了華東軍區革命軍,在孤島一次戰役中,胳膊致殘,解放后復員回家,是國家的二等殘廢軍人。
總之,為了革命英勇獻身的舉不勝舉。
2、不畏強敵,嚴經拷打的0員
汲殿安,1938年入黨,是我村農會會長。
1947年-反動派在白虎、袁堌堆、臨卜還有高莊建起了漢0樓,三面包圍了我們的村莊,妄圖想把我村這塊老革0據地吃掉。當時,上級雖然給我村運來大批0彈藥,但是由于村小人小,與敵相比,是寡不敵眾,只好把兒童、老人轉移到梨園、李莊集、河北去住,留下年輕的在家堅持革命。
1946年秋,臨卜樓漢0四百多名打進我村,抓住了農會長汲殿安和和農會成員汲殿福同志,敵人用酷刑棍棒拷打,但是他們始終沒有暴露一個0員,沒說一個“共”字。
像這樣堅貞不屈,視死如歸的0人,何止他們兩個!
3、大義滅親的兒童團
1942年,我村為了革命,保衛家鄉,建立了兒童團。
兒童團成立后,由汲殿武、汲恒春任兒童團團長,汲殿奎任班長。每天晚上操練、唱歌,白天對周圍村莊惡霸地主土豪劣紳進行批斗,如對汲莊地主汲恒罰物批斗,還有岳莊、李莊集來走親戚也抓來罰物罰款。總之,立場堅定,敵我分明。
4、土改運動
1948年秋,在黨中央的正確指導下,在村槍班農會的領導下,進行了土改革命。并且帶動了周圍村莊也進行了土改。
六、建國后名人
汲守連,是小學教師,經多次調動,分別任菏澤地方戲劇團長、雜技團長、菏一中團委書記,地市文化局副局長,2004年因病去世。
汲守春,參軍后,在濟南部隊被提升為連長、營長、團長,1999年復員后任濟南市保險公司后勤處處長。
汲殿文,北大畢業后,在山東旅游局工作,現任山東旅游局總經理。
張桂花,汲殿文之妻,現任旅游局處長。
汲懷彥,現任市農機局副局長。
汲殿杰現任牡丹晚報副總編。
汲懷體,現任菏澤體委副主任。
全國與曹樓村同名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