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漳州漳浦縣舊鎮鎮橋頭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50623101 | 身份證前6位:350623 |
長途區號:0596 | 郵政編碼:363000 |
隸屬政區:舊鎮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閩E | |
橋頭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橋頭村位于舊鎮鎮東南部沿海丘陵地帶,東鄰埔尾村,北鄰霞嶼村,西鄰獅頭村,南鄰白沙村。舊鎮通竹嶼的縣道從村中通過。
政區沿革
橋頭于民時期為屬于舊鎮鎮的橋頭保。新中國初期屬第八區(后改名浯江區,1956年10月合并于舊鎮區)的埔尾鄉所轄。1958年9月設立屬于浯江公社(1960年5月合并于舊鎮公社)的橋頭大隊。1984年9月改為橋頭村,轄橋頭、徑口、港西、過田、廟后、土園6社(自然村),總人口756戶,3128人。
姓氏源流
村民主要有陳、林兩姓,林姓占80%,大都聚居于橋頭、徑口、港西、過田4社,始祖子賢,是深土路下林三房祖,開基于元末。陳姓占20%,主要聚居于廟后社,其祖自碧浦(今屬龍海市東泗鄉)分來。碧浦陳姓之祖君錫,是沙西蓬山開基祖君賜之弟,是詔安溪南陳姓開基祖景雍(陳元光十八世孫)的曾孫(恩德之孫,太萃之子),元末避亂從詔安溪南移居碧浦,生萬石、萬斗。萬斗生天驥、天馬,分別傳裔舊鎮廟后和程溪和尚園。
經濟狀況及基本設施
全村有耕地1114畝,其中水田456畝,農地658畝,并有山地、灘涂。水田種稻,農地種雜糧,山地種果約324畝,灘涂建魚蝦池約200畝。農漁產品為主要經濟來源,并有40多人從事石料開采,有大貨車21輛,拖拉機10輛從事運輸。外出從事運輸者22戶,外出打工者約400人,到省外從事對蝦加工者250人。
改革開放以來,村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現在都以液化氣或煤為烹飪燃料,戶戶有摩托車,有電視機,有電話機。少數飲用自來水,多數飲用井水。。 橋頭小學,1973年只有校舍300平方米,1995年增建一座二層教學樓,面積930平方米,體育場10畝左右。現設9班級,學生321人,教師14人。全村已有大專畢業生16人,中專畢業生30人,在省內外工作。
古跡和風俗
林氏大祖祠,原三進,今僅存后進,為老人活動場所。廟后廟,為元代大廟之一,祀開漳圣王,今殘存。 清暑巖,原為寺廟,已廢,尚存石刻。村民信多種俗神,現定農歷七月二十六日為統一的慶祝媽祖神誕日。 村內有南音曲藝館一所。
新中國人物
林加成 赤嶺鄉副鄉長
林溪盛 霞美公社常委會第一副主任
林火明 廈門市企業離退休中心主任
林兆芳 赤湖鎮黨委組委
陳美蘭 漳浦縣政府辦副主任科員,縣人民政府駐榕辦事處主任
全國與橋頭村同名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