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漳州漳浦縣舊鎮鎮浯江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50623101 | 身份證前6位:350623 |
長途區號:0596 | 郵政編碼:363000 |
隸屬政區:舊鎮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閩E | |
浯江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浯江村位于舊鎮鎮中東部,東鄰潭仔頭村,北鄰后隴村,南鄰苑上村,西鄰山兜村。發源于赤土、長橋、湖西三鄉交界處的浯江溪流流經這一帶,因而得名浯江。浯江村是浯江地區的中心,交通十分便捷。
解放初期屬第八區(后稱浯江區)三鳳村。1951年區公所由寨內村進至浯江村后埔邊自然村,1956年10月浯江區并于舊鎮區,1958年9月成立屬于浯江公社塔明大隊。1960年5月浯江公社合并于舊鎮功能公社,原來塔明大隊改稱浯江大隊。1984年9月浯江大隊改稱浯江行政村。本村轄后埔邊、大學、三鳳廳、南平、北平、新厝6個自然村,現總人口1680人400戶。
各社社名由來與現有人口。三鳳廳社是以明代嘉清年間林姓三兄弟林一初、林一陽中舉人、林一新中進士,號稱“三鳳齊鳴”所建府第一稱“三鳳廳”,現有54戶260人。大學社是明代武舉人林明哲在此辦規模不小的武學堂,因此稱“大學”,現有57戶270人。新厝是由巖仔山邊“頂圍”社遷來稱“新厝”,現有27戶120人。南平是因在烏市“海云家廟”的南邊而得名,現有28戶130人。”北平“也是因在海云家廟的北邊而得名,現有41戶180人!焙笃疫叀笆且蛟诤T萍覐R的后面有一牛松柏林的旁邊而得名”后埔邊“,現有190戶720人。
浯江村為林姓聚居地,姓氏淵源,烏石林姓媽祖林安,于南宋景定初年由福州長樂后市村遷來,祖祠“海云家廟“又稱”世德堂“俗稱”烏石大廳“。浯江村屬”烏石林“烏石宗,南房。
全村有耕地1000畝。其中水田600畝,旱地400畝,林地1650畝。主要農產品稻谷水果有荔枝、龍眼、香蕉,蔬菜有各種瓜型,西紅柿。
改革開放以來,村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特別是近十幾年,大多數村民蓋了新樓房,購買小汽車。
明清時代文化比較發達,民國時期在本村創辦“西河小學”,”海烏中心小學”。后辦吳江小學,浯江中學也在本村,今遷苑上村與浯江村交界,由臺灣長春集團投資籌建改名“長春中學”。今浯江小學合并山兜村小學,后隴村小學,在原來浯江中學舊校址烏石大廳改稱“長春小學”。長春小學改新校區也在籌建中。
浯江村是烏石的中心地靈人杰,明清兩代出不少歷史人名,其中以明嘉靖三十八年進士、探花,官至南京禮部尚書的林士章,其子林汝詔是萬歷十四年內進士,官至廣東,嘉靖十九年舉人,林一陽嘉靖十三年舉人,官至濟南,林一新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至云南。林成綱嘉靖二十二年舉人,官香山知縣,林明哲清乾隆二十二年武進士,官至福建提務。
新中國成立后也人才輩出,林開封六鰲鎮鎮長,林開成縣體委主任,林坤煌深土鎮副鎮長,林春元綏安鎮組委。林空軍縣打假辦主任,林茂云主任醫師,林武榮福清海關。還有100多位在各院校深造學子。
名勝古跡。“海云家廟”俗稱烏石大廳始建于明正統十三年,正德十五年重修,萬歷八年重建,三進五開間,正面三戶大門,規格之高規模之大閩南第一。廳堂上有嘉靖帝賜給烏石林姓媽祖的“旌表貞義”匾及賜給林士章“探花及第”匾,萬歷皇帝賜林士章“忠愛”匾及進士會魁、文魁、武魁。第三十多戶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烏石天后宮由祖籍烏石林瑤棋,林瑤國帶頭捐建,烏石天宮的媽祖金尊是探花林士章從莆田湄洲請回,至今有430多年,烏石媽祖,海峽兩岸共同信仰。每年都有許多臺灣宗親遷來朝拜。現在新一輪開發已經開始,烏石媽祖城將面積擴大到4000多畝,投資20多億人民幣,集旅游、休閑、度假為一體。烏石媽祖城建成將給本村,全烏石仍至全縣帶來經濟的騰飛。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