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萊蕪萊城區和莊鎮下崔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71202111 | 身份證前6位:371202 |
長途區號:0634 | 郵政編碼:271100 |
隸屬政區:和莊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魯S | |
下崔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下崔村位于萊城東北23公里、鄉政府駐地南8公里處。東邊與苗山鎮的欒家莊接壤,西與王家莊相鄰,南與北苗山村相鄰,北靠上崔家莊。村東有山,曰小寨,村西有河,叫匯河。二O五國道和博萊高速公路分別從村東、村西穿過。這是一個山青水秀、交通便利的小山村。全村現有193戶,645人,耕地面積759畝。
據《孫氏譜》記載,村民由上崔家莊分遷至此建村,因鄰上崔家莊,以村名村,冠以“下”字,故名下崔家莊。村中有李、王、張、岳、劉、楊、尚、吳、孫等姓。以李姓人口為最多。不知何故,建村時的崔姓已不知去向。
清《康熙萊蕪縣志》記載:“倉山保•下崔家莊”。
1937年,下崔村屬萊蕪縣石馬區管轄;1945年劃歸萊蕪縣常莊區;1958年歸屬萊蕪縣嗇泉鄉;1959年加入常莊人民公社;1984年屬于常莊辦事處管轄,1985年,劃歸和莊鄉至今。
村內大小兩河將村子分為3個自然村落,分別稱謂大莊、河西和北河崖,其中以大莊居住人口最多。相傳大莊北頭有一古槐,虬勁蒼郁,七八人合抱剛好圍攏,樹干中空成洞,可容納三四個人。夏日,樹冠郁郁蔥蔥,遮天蔽日,村民多到樹下納涼,談古論今,孩子們則爬上爬下,捉迷藏做游戲。1958年大煉鋼鐵時被毀。村老街兩頭各有火神廟一座,遙遙相對,廟宇雖小,卻也設計精巧合理,透露出古人高超的建筑藝術和風格。據說廟內神像栩栩如生。村人常來此焚香跪拜祈福。街南小廟依然完好,而街北小廟已蕩然無存。
大莊西北方向有一溝,溝內有一泉,泉水常流,清醇甘洌。村民多從此汲水飲用。槲樹嶺廟就在此泉的右上側。傳說槲樹嶺廟是“泰山奶奶”的行宮之一。整個建筑分前后兩部分。解放前,每年的四月初八廟會,四月初八這天善男信女云集,游人如織。
*數據來源于萊蕪市人民政府網站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