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9-9-16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三壩納西族鄉,位于香格里拉縣東南部,哈巴雪山之東,介于北緯27°17′-27°43′之間,東經99°56′-100°19′,鄉駐地白地水甲村,海拔2380米,距縣城1053公里。三壩,唐屬吐蕃神川都督府,宋為磨些大酋所據。元代,白地、瓦刷、哈巴和江邊屬寶山州。明成化二十三年后,由木氏土司占領。清雍正二年后屬江邊境。民國初屬第三區,民國27年(1938年),設三壩鄉,仍屬第三區。1950年改為三壩區,1968年復改為三壩公社。1977年,劃出洛吉及安南九龍歸洛吉公社。1984年改為三壩區,1988年改為三壩鄉,1977年,三壩納西族鄉。轄江邊、哈巴、瓦刷、白地、東壩、安南6個行政村,74個農業社,75個自然村,2768戶,15665人,其中納西族9794人,占62.52%,漢族2215人,彝族1981人,藏族639人,回族709人,傈僳族299人,其他民族28人。據土地詳查,全鄉總土地面積977平方公里(1466093),其中耕地面積61773畝(1990年統計數28008畝),園地128畝,林地1144542畝,牧草地48634畝,水域9647畝,居民點占地4349畝,交通占地1589畝,未利用荒山195431畝,地勢總趨勢西北高,東南低,有東壩、白地、哈巴三塊較大而不平整的壩子。農田村舍,散處于海拔1600-3300米臺地、山地。年平均氣溫13℃,極端最高溫32℃,極端最低溫-6℃,年降水量652.63毫米,無霜期217天,有白水、色吉、吉那、格吉4個較大河流,建有哈江、勛白、谷迪、竹恩、安東5條水渠,全長87公里,可灌農田8000余畝。 多數地區農作物一年兩熟,少數地區一年一熟或兩年三熟, 主產稻谷、包谷、小麥、洋芋。1990年糧豆播種面積36539畝,總產5733噸,畝產157公斤,人均產糧376公斤。大小牲畜存欄45200頭(只), 當年出欄肥豬5002頭,牛出欄204頭,羊出欄1991只,肉類總產量454噸。境內有金、銀、鎢、銅、鉛、鋅及大理石等礦產資源, 早在明、 清就大量開采金、銀、銅、鉛、鋅,現辦有鎢礦廠一個,年產鎢精礦60噸,建有安南電站,裝機400千瓦,199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32萬元,人均283.61元,農村居民純收入360萬元,人均236元。解放前, 僅有小學1所,1990年,有中學1所, 教職工35人,在校學生280人。.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