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寧德周寧縣浦源鎮東升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50925102 | 身份證前6位:350925 |
長途區號:0593 | 郵政編碼:352000 |
隸屬政區:浦源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閩J | |
東升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東升原名源頭村,位于鎮西雙筆峰下,距鎮區4公里,海拔950米,系東洋溪發源地。60年代,后門山雷打垅出現裂縫,為預防山體滑坡,74戶村民在人民政府資助下,至1970年全部搬遷橋頭洋,取名東升村。
東升(源頭)村,宋時隸寧德縣青田鄉東洋里。明成化二年(1466年),周貴四從西坑村遷入定居。明代至民國初,隸寧德縣十七都。民國24年(1935年)6月,隸周墩特種區周墩聯保。民國29年1月,隸周墩鎮吳溪保。民國34年8月,隸周寧縣獅城鎮溪源保。民國37年美麗紫溪保。1950年4月,隸周寧第一區(端源區)設源頭鄉(含紫云、吳山底、溪坪、官司、西坑)。1952年9月,析出紫云、吳山底、溪坪村設立源頭鄉(含官司、西坑)。1956年底,并入溪坪鄉。1958年9月,隸紫云公社。1959年1月,隸端源公社設源頭大隊(含官司)。1963年3月,隸浦源公社溪坪鄉。1966年8月,隸浦源公社設源頭大隊(含官司)。1979年,析出官司另設大隊。1984年8月,隸浦源鄉設東升村民委員會。1995年,全村107戶、606人,設村民小組3個。
源頭歷史上是個窮村,沒有商店。民國時期常遭土匪騷擾,耕牛、財物被劫。1966~1970年,遷村橋頭洋(東升)興居,74戶全部新建土木結構新瓦房,村民多在家耕耘務農,靠山養山。1972年,建成生產隊倉庫、小學校舍、大隊(村委會)辦公樓,建筑面積共400平方米。1976年,建成12千瓦小水頭發電站,因水量不足,于1983年廢棄。1977年,建成從溪坪至東升簡易車道2公里。1987年,完成高壓書店線路架設,解決村民生活生產用電。1988年,從源頭舊井建造容量4噸蓄水池,引水到東升,解決衛生飲水問題。1994年,私營錄像放映室1間。1995年,全村有電視機34臺。新建30年的東升村已超過源頭村500年的容貌。
該村除糧食生產外,林業是重要經濟收入。1966年,合作造林(杉木)330畝已長大成材。村集體營栽毛竹從400畝繁殖發展到2000余畝,年采代量100多噸,產值3~4萬元。
全國與東升村同名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