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拼音:Shidian xian
施甸縣位于云南省西部邊陲,怒江東岸,保山市南部,地處東經98°54′至99°21′、北緯24°16′至25°00'之間。東隔枯柯河與昌寧縣接壤,南以勐波羅為界與臨滄地區為鄰,西隔怒江與龍陵縣相望,北連隆陽區?h城距保山市政府60公里,距省會昆明654公里。
概況
施甸地處溫熱氣候帶,常年氣候溫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7℃左右,年平均降雨量945毫米?h內最高海拔2895.4米,最低海拔560米?h域東西最大橫距45公里,南北最大縱長79公里,全縣總面積2009平方公里?偢孛娣e30萬畝(水田12萬畝,旱地18萬畝),人均占有耕地0.98畝。
施甸縣境內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其中鉛鋅礦最多,具有較高的開采價值。還有泥炭、汞、鉬、銻等,僅泥炭儲量即達155萬噸?h內有石瓢、媧妮、打黑、葫蘆口等溫泉,具有治療皮膚病及風濕病的良好作用。林木資源主要有云南松、華山松和櫟類;經濟林木有核桃、桐油、油茶、香果、板栗、水果、紫膠寄生樹等;木本藥材有柯子、杜仲、山楂等;珍稀樹種有楸木、紫椿、黃楠、銀杏、柚木等。珍稀動物有金絲猴、馬鹿、水獺、孔雀、白鷴、綠斑鳩、犀鳥等,多分布在縣境南部的崇山峻嶺中。
施甸縣總面積2009平方千米?側丝33萬人(2004年)。
縣人民政府駐甸陽鎮,郵編:678200。代碼:530521。區號:0875。
行政區劃
施甸縣轄5個鎮、6個鄉、2個民族鄉:甸陽鎮、由旺鎮、姚關鎮、太平鎮、仁和鎮、萬興鄉、擺榔彝族布朗族鄉、酒房鄉、舊城鄉、木老元布朗族彝族鄉、老麥鄉、何元鄉、水長鄉。
歷史沿革
2000年,施甸縣轄2個鎮、13個鄉!「鶕谖宕稳丝谄詹閿祿喝h總人口314187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甸陽鎮 42632 由旺鎮 37839 太平鄉 20509 等子鄉 9740 姚關鄉 35199 萬興鄉 14035 擺榔彝族布朗族鄉 6811 酒房鄉 25421 舊城鄉 15109 木老元布朗族彝族鄉 6031 老麥鄉 20208 何元鄉 15095 水長鄉 16574 保場鄉 21399 仁和鄉 27585。
2005年,施甸縣撤銷保場鄉及仁和鄉,設立仁和鎮;撤銷等子鄉和太平鄉,設立太平鎮。
地理氣候
境內地勢大致北高南低,地貌為三河兩山夾一壩?h境東北部的大水河頭山,海拔2894.5米,是全縣最高點;東南的三江口,海拔560米,是全縣最低點。氣候屬中亞熱帶為主體的低緯高原季風氣候。受高原山地怒江斷裂峽谷的影響,溫度垂直變化較明顯,形成境內3種氣候類型區域。一是海拔在1600~2100米,俗稱溫涼山區和半山區;二是海拔在1473.5~1496.5米,以施甸壩為代表的中亞熱帶氣候;三是以怒江、勐波羅河為代表的南亞熱帶氣候,俗稱低熱河谷地區。境內年均氣溫17℃;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9.9℃,最熱月(6月)平均氣溫21.7℃;極端最高氣溫32.4℃,極端最低氣溫-3.2℃。全年無霜期273天,年均降雨量969.7毫米;年均日照數2335.5小時;年均相對濕度76%。
經濟與社會發展
新中國成立初期,施甸經濟社會的發展較為緩慢,到1963年建縣時,全縣有初級中學1所,小學191所,有教師422人,有1條全長83公里的不列等公路,運輸以馬車、馬幫、牛幫為主;有1臺裝機容量48千瓦的柴油發電機,供縣直單位照明;有醫療單位14個,醫務人員72人;單位職工年平均工資360.5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3.9元。改革開放以來,全縣以“穩糧食、興科教、調結構、建支柱、保穩定”為發展思路,改變了1978年以前農業經濟結構單一的狀況,逐漸形成了以糧、煙、糖、畜支柱產業為主,茶葉、林果、蔬菜、藥材、魚腥草等同步協調發展的產業格局。2003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9.13億元,人均生產總值2788元。完成工農業總產值9.13億元,其中:農業產值3.55億元,比1963年增長17.8倍,比1980年增長7.1倍;工業產值2億元,比1963年增長233倍,比1980年增長23.8倍。財政總收入6872萬元,總支出為1.83億元。一、二、三產業比重調整為47:12:41。
畜牧業發展形成規模養殖,大牲畜存欄7.36萬頭,生豬存欄32.4萬頭,肥豬出欄26.4萬頭。漁業在搞好水庫、水池、水塘的基礎上推廣稻田養魚,產量1370噸,產值1370萬元。工業1963年全縣僅有3個小紅糖廠,1個碾米廠和1臺48千瓦柴油發電機。1971年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全縣工業生產有了較大發展,建成了姚關河一、二、三、四級電站,現年發電量達到7307.5萬千瓦小時。建成舊城、由旺、龍坪3個機制糖廠,日處理甘蔗2500噸,2000年生產機制白糖3.07萬噸,酒精3030噸。
其它主要工業產品有:水泥1.73萬噸,紙箱紙板5334噸,拖拉機拖斗286輛,塑料制品281噸,復合肥249噸,金屬硅1067噸。食品加工施甸氣候溫和,水質優良,資源豐富,適宜于各種食品的制作。細如銀絲,色澤潔白,味美可口的粉絲暢銷省內外,出口東南亞和西歐;細膩黃糯、脆香味美的豆片馳名德宏、臨滄,遠銷緬甸;色澤鮮艷,味道醇美,香味濃郁的骨頭舴、香腸、舴肉、水豆豉以其獨特的風味深受顧客青睞;施甸火腿工藝獨特,選料認真,色澤深紅,香味四溢,可與云腿媲美。非公有制經濟2003年,全縣個體私營戶數有3522戶,從業人員1.2萬人,注冊資金8529萬元,總產值達1.3億元,上繳稅金1178萬元,占地方財政收入的17.1%,完成工業產值6183萬元,占總產值的52.4%;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0.6億元,占市場份額的47.6%。
非公有制經濟生機勃勃,逐漸成為經濟增長的生力軍。社會事業2003年,全縣有專業技術人員4005人,其中高職66人,中職1167人;先后有128項科技項目獲國家、省、地、縣科技進步獎;有4項新產品獲省部級金獎;有3項發明獲國家專利;“點將臺”牌將軍綠茶、杜仲保健茶獲第12屆中國新技術、新產品博覽會金獎;“天禧”牌橄欖酒、“地合”牌石榴酒獲第2屆國際發明專利及新技術新產品博覽會金獎。全縣有各類學校364所,其中完中3所,初中18所,職中l所,小學325所,幼兒園16所,在校中小學生5.8萬人,教職工2845人,適齡兒童入學率99.3%,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已經省驗收合格。有衛生機構40個、病床425張、衛生專業人員514人,衛生工作穩步發展。體育活動和全民健身活動得到廣泛開展,先后向省地輸送體育人才70人,有國家一級運動員3人,二級運動員11人;廣播、電視覆蓋率均達95%。全縣實行政務公開、廠務公開、村務公開,村級體制改革已順利結束。1985年以來,先后有16個單位被評為省級文明單位,有54個單位被評為地級文明單位,有118個單位被評為縣級文明單位,全縣有十星級文明戶14451戶。
資源條件和基礎設施建設
土地資源全縣耕地32.99萬畝,園地、林地、牧草地171.43萬畝,城鎮村莊、水域、交通及工礦用地15.83萬畝。生物資源境內動植物種類繁多,主要樹種有云南松、華山松和櫟類;珍稀樹種有楸木、紫春、黃楠、銀杏、柚木;珍稀動物有金絲猴、山驢、馬鹿、水獺、孔雀、白鷴、綠斑鳩、犀鳥等。經濟林木核桃、板栗、茶葉、石榴、酸木瓜、梅子、野生橄欖正在開發利用。
礦產資源已探明礦產資源有飾面石材、石灰石、石膏和鉛鋅礦。其中,飾面石材300多萬立方米,鉛鋅礦儲量16.5萬噸,石膏礦分布30平方公里,石灰石遍及境內,儲量豐富。水能資源有河流69條,總長586.6公里,河川徑流總量7.38億立方米,主要有怒江、勐波羅河、施甸河、太平河、烏木龍河、姚關河等,均屬怒江水系,江河流經陡峭峽谷,形成高低落差勢能,蘊藏豐富的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12.17萬千瓦,目前開發利用4.81萬千瓦。旅游文化資源朝陽寺坡至大寨門、響山的志留紀、泥盆紀、石炭紀地質剖面以及何元西邊塘、滑石板泥盆紀和仁和徐家半坡奧陶紀等古生物化石景區,歷為中外地質考察基地,以古生代生物化石“海林檎”豐富而被中外地質學界稱為“中國海林檎的故鄉”。石瓢、媧女、仙人洞、打黑、葫蘆口、郭家寨、白沙水、大田壩等溫泉,水溫在44~70℃之間,水中含多種礦物質,浴后可治皮膚、風濕等病。老黑龍洞、朝天洞、蝙蝠洞、擺榔仙人洞,洞中奇形萬狀,有很好的開發前景。明將鄧子龍抗緬平叛系列遺跡:恤中祠、清平洞、鎮姚所城、點將臺、大關、小關、里騷關、芭蕉關、茨竹關保留完好,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滇西抗日防御戰場位于施甸縣境內怒江東岸90公里江防線上,碉堡林立,炮臺、炮車路、塹壕縱橫于陣地,抗日宣傳標語、紀念碑、紀念地、醫院、軍民辦事處等保存相對完好。施甸長官司所屬白墳坡、木瓜榔、蔣家松林等多處保存契丹小字、遺跡。屬古哀牢國土著民族的布朗人,主要分布在木老元、擺榔兩鄉,有自己獨特的民族文化。姚關萬仞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出土約8000年前女性頭骨化石1具,為省內出土舊石器時代最完整的2具頭骨化石之一。人力資源20003年末,全縣共有勞動力19.2萬人,機關、企事業單位中專以上學歷人員共有5053人,其中:研究生2人,大學本科335人,大學?2046人,中專2670人。
農田水利全縣已建成中型水庫1座,小(一)型水庫10座,小(二)型水庫38座,小壩塘、“五小”水利工程291座,總庫容6553萬立方米;己建高產穩產農田19.29萬畝,農田水利化程度達到58.6%。電力全縣現有發電站11座,裝機容量1.5萬千瓦,年發電量7307.5萬千瓦小時,高壓輸電線路1180公里,通電鄉鎮達100%,通電村達100%。交通通信全縣15個鄉(鎮)全部通公路、通電話,通車里程1022.2公里,有大中型公路橋3座。2003年末全縣程控電話容量17664門,電話用戶12045戶,移動電話10560部。城鎮建設以縣城為中心,由旺、仁和、姚關、舊城為重點的小城鎮建設初具規模。2003年末,縣城建成區面積2.6平方公里,街道22條,建有6552平方米的文化廣場。各鄉鎮集鎮建成區面積8平方公里,全縣城鎮建成區面積達10.6平方公里,共有各類市場25個,城市化水平達到15.5%。
全國與施甸縣面積相同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