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qū)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qū)的人口數(shù)量、區(qū)域面積、郵編區(qū)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qū)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lián)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qū)信息。
新蔡縣位于河南省東南部,地處淮河流域,兩省四市六縣交界處。下轄22個鄉(xiāng)鎮(zhèn),356個行政村,總面積1453平方公里,耕地148萬畝,人口104.2萬人。
新蔡歷史悠久,人杰地靈。上古時期就有人類生息繁衍。堯時,伯夷因佐禹治水有功-于此,稱之為古呂國。春秋時期,蔡平候為依附楚國,遷都至此,取名“新蔡”,沿用至今。縣內至今保留著雕廊畫棟,金碧輝煌的簧學成大殿,明末敬立的孔子全身銅像,孔子周游列國時留下的子路問津處及金禪寺、金兀象等歷史文化遺址。
新蔡水陸交通便利,基礎設施齊備。大廣、新陽高速公路及國道106線、平長路、堂溪路縱橫縣境,西接京廣鐵路,東連京九鐵路,北臨漯阜鐵路。大洪河上建有與駐新鐵路配套的練村水運碼頭,順流而下,可入淮河,進長江,直達上海、杭州等江南各埠。東距阜陽機場僅100公里,距武漢、鄭州、合肥三省會城市均為300公里。新蔡電力資源豐富,縣內建有水電站,農電入村率達100%,入戶率達90%。通訊便捷,擁有萬門程控電話網,實現(xiàn)了縣、鄉(xiāng)、村三級與國內、國際數(shù)字直撥。
新蔡縣屬中緯度地帶,雨量充沛,日照充足,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和畜牧業(yè)發(fā)展,盛產小麥、玉米、芝麻、棉花等。新蔡資源豐富,被國家定為糧食生產基地和優(yōu)質棉生產基地。全縣有10萬多畝水面可供開發(fā)養(yǎng)殖,每年有近5億公斤的糧油可供加工,有30多萬農村富余勞動力資源。特色農產品小磨油、“三粉”、頓崗牌優(yōu)質米、牛羊皮、分割肉等以其質優(yōu)而遠近聞名。
工業(yè)及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發(fā)展迅速,已初步形成了棉紡加工、糧油加工、畜產品加工、醫(yī)藥化工四大支柱產業(yè)。主要產品皮革、裘皮、腸衣、羊剪絨制品、阿膠及繡品等工藝品遠銷港臺、歐美、中東、獨聯(lián)體等國家和地區(qū)。
歷史沿革
史料記載,上古時期就有人類在這里繁衍生息。堯舜時代,伯夷因佐大禹治水有功,曾封于此地為呂侯國,到春秋時期,蔡平侯將國都遷到此地,正式取名“新蔡”。
公元前221年,秦滅楚,統(tǒng)一全國,廢封建設郡縣,始置新蔡縣。西漢末年,王莽篡漢,改元初始,新蔡更名新遷縣。東漢建武元年復名新蔡縣。自西晉至唐代初年三百余年間,新蔡縣城曾屢為州、郡治所。隋開皇、仁壽年間,新蔡曾先后改稱廣寧、汝北縣。蒙古忽必烈至元三年,省新蔡入息州。翌年11月,于縣城置新蔡,兼置新蔡提領所。明洪武四年復置新蔡縣至今。
1999年,新蔡縣轄5個鎮(zhèn)、18個鄉(xiāng):古呂鎮(zhèn)、李橋回族鎮(zhèn)、龍口鎮(zhèn)、棠村鎮(zhèn)、練村鎮(zhèn)、陳店鄉(xiāng)、余店鄉(xiāng)、黃樓鄉(xiāng)、楊莊戶鄉(xiāng)、關津鄉(xiāng)、磚店鄉(xiāng)、宋崗鄉(xiāng)、佛閣寺鄉(xiāng)、蛟停湖鄉(xiāng)、河塢鄉(xiāng)、十里鋪鄉(xiāng)、化莊鄉(xiāng)、孫召鄉(xiāng)、澗頭鄉(xiāng)、櫟城鄉(xiāng)、韓集鄉(xiāng)、彌陀寺鄉(xiāng)、頓崗鄉(xiāng)。
2000年,新蔡縣轄9個鎮(zhèn)、14個鄉(xiāng)。根據(jù)第五次人口普查數(shù)據(jù),全縣總人口918237人,其中:古呂鎮(zhèn) 51150人、磚店鎮(zhèn) 28299人、陳店鎮(zhèn) 30873人、佛閣寺鎮(zhèn) 39804人、練村鎮(zhèn) 51364人、棠村鎮(zhèn) 45362人、韓集鎮(zhèn) 48621人、龍口鎮(zhèn) 49375人、李橋回族鎮(zhèn) 26070人、十里鋪鄉(xiāng) 39523人、黃樓鄉(xiāng) 35976人、余店鄉(xiāng) 43193人、蛟停湖鄉(xiāng) 18764人、河塢鄉(xiāng) 29211人、關津鄉(xiāng) 47507人、宋崗鄉(xiāng) 35423人、頓崗鄉(xiāng) 37551人、澗頭鄉(xiāng) 50764人、楊莊戶鄉(xiāng) 34268人、化莊鄉(xiāng) 51789人、櫟城鄉(xiāng) 44853人、孫召鄉(xiāng) 41938人、彌陀寺鄉(xiāng) 36559人。
2005年,新蔡縣鄉(xiāng)鎮(zhèn)行政區(qū)劃調整:撤銷蛟停湖鄉(xiāng),將其行政區(qū)域劃歸余店鄉(xiāng)管轄,余店鄉(xiāng)政府駐地不變。截至2005年12月31日,新蔡縣轄9個鎮(zhèn)、13個鄉(xiāng):古呂鎮(zhèn)、棠村鎮(zhèn)、練村鎮(zhèn)、李橋回族鎮(zhèn)、佛閣寺鎮(zhèn)、龍口鎮(zhèn)、磚店鎮(zhèn)、韓集鎮(zhèn)、陳店鎮(zhèn);楊莊戶鄉(xiāng)、余店鄉(xiāng)、彌陀寺鄉(xiāng)、黃樓鄉(xiāng)、河塢鄉(xiāng)、櫟城鄉(xiāng)、澗頭鄉(xiāng)、宋崗鄉(xiāng)、頓崗鄉(xiāng)、關津鄉(xiāng)、孫召鄉(xiāng)、化莊鄉(xiāng)、十里鋪鄉(xiāng)。
新蔡地圖行政區(qū)劃 新蔡縣轄9個鎮(zhèn)、13個鄉(xiāng):古呂鎮(zhèn)、磚店鎮(zhèn)、陳店鎮(zhèn)、佛閣寺鎮(zhèn)、練村鎮(zhèn)、棠村鎮(zhèn)、韓集鎮(zhèn)、龍口鎮(zhèn)、李橋回族鎮(zhèn)、十里鋪鄉(xiāng)、黃樓鄉(xiāng)、余店鄉(xiāng)、河塢鄉(xiāng)、關津鄉(xiāng)、宋崗鄉(xiāng)、頓崗鄉(xiāng)、澗頭鄉(xiāng)、楊莊戶鄉(xiāng)、化莊鄉(xiāng)、櫟城鄉(xiāng)、孫召鄉(xiāng)、彌陀寺鄉(xiāng)。縣人民政府駐古呂鎮(zhèn)。
古呂鎮(zhèn) 代碼:411729100
2006年,轄7個居委會、4個村委會:和平街居委會、西城街居委會、人民街居委會、勝利街居委會、新華街居委會、大眾街居委會、振興街居委會、西郊村、三里灣村、北湖村、東湖村。
磚店鎮(zhèn) 代碼:411729101
2006年,轄10個村委會:王小寨村、大宋莊村、磚店村、邢寨村、三空橋村、南王莊村、杜李莊村、汪寨村、村閣村、周寺村。
陳店鎮(zhèn) 代碼:411729102
2006年,轄14個村委會:陳店村、王寨村、謝老莊村、劉小莊村、閆樓村、任集村、黃園村、王廟村、郭廟村、展莊村、大劉莊村、李寺寨村、三廟村、大陳莊村。
佛閣寺鎮(zhèn) 代碼:411729103
2006年,轄14個村委會:佛閣寺村、閆莊村、梅樓村、張康莊村、項寨村、吳崗村、老圍孜村、梅灣村、展吳莊村、馮圍孜村、大展莊村、黃崗村、梅李莊村、鐵臺村。
練村鎮(zhèn) 代碼:411729104
2006年,轄23個村委會:練村、桂灣村、鄭莊村、魏莊村、汪魏莊村、胡莊村、李營村、楊營村、毛營村、姚營村、金莊村、塘埂村、賈樓村、鄭寨村、馮莊村、王圍孜村、王土樓村、徐營村、文營村、甘灣村、稱灣村、馬埠村、大莊村。
棠村鎮(zhèn) 代碼:411729105
2006年,轄18個村委會:棠村、云仙村、萬樓村、劉莊村、后李營村、趙老莊村、袁營村、耿集村、任小寨村、徐莊村、插花廟村、陳廟村、任莊村、龍王廟村、大王寨村、張老莊村、張新寨村、路莊村。
韓集鎮(zhèn) 代碼:411729106
2006年,轄18個村委會:韓集村、韓王莊村、荒坡村、袁莊村、老莊孜村、小李莊村、連莊村、林洼村、蔣店村、鬧天寺村、梁廟村、天廟村、王莊村、大秦莊村、熊樓村、周寨村、何莊村、齊寨村。
龍口鎮(zhèn) 代碼:411729107
2006年,轄20個村委會:龍口村、時寨村、塔王莊村、李樓村、籠張莊村、張吳莊村、蘭莊村、趙樓村、葉莊村、后周莊村、大楊莊村、葛莊村、王坦莊村、前周莊村、張小寨村、邊劉莊村、范莊村、姚莊村、黨莊村、張寨村。
李橋回族鎮(zhèn) 代碼:411729108
2006年,轄10個村委會:李橋村、石莊村、常老莊村、大李莊村、獅子口村、周莊村、夏莊村、大郭莊村、葛陵村、常灣村。
十里鋪鄉(xiāng) 代碼:411729200
2006年,轄16個村委會:十里鋪村、高莊村、七里朱村、閆湖村、十里趙村、黎廟村、前樓村、朱藥鋪村、馬油坊村、城郊村、劉莊村、平鋪村、黃店村、耿樓村、余莊村、宋圈村。
黃樓鄉(xiāng) 代碼:411729201
2006年,轄11個村委會:黃樓村、小黃樓村、石湖村、小徐莊村、魯莊村、邢莊村、秦橋村、老培寨村、黃寨村、王港村、前李村。
余店鄉(xiāng) 代碼:411729202
2006年,轄20個村委會:余店村、東王莊村、后李莊村、郭店村、汪田莊村、胡營村、二宋莊村、張橋村、姜廟村、八里崗村、黃圍孜村、大王莊村、余圍孜村、韓店村、趙莊村、港南村、馬港村、王港村、順河店村、黃灣村。
河塢鄉(xiāng) 代碼:411729204
2006年,轄13個村委會:河塢村、陳莊村、孫堂村、李灣村、閔莊村、石營村、瓦屋村、張莊村、戚樓村、吳店村、梁夾道村、孫灣村、柏圍孜村。
關津鄉(xiāng) 代碼:411729205
2006年,轄18個村委會:關津村、棗林村、高灣村、沈莊村、張莊村、黃夾道村、牛灣村、大朱莊村、謝灣村、徐廟村、王新莊村、王樓村、張大莊村、萬莊村、翁莊村、許埠村、劉菜園村、李洼村。
宋崗鄉(xiāng) 代碼:411729206
2006年,轄14個村委會:宋崗村、后楊莊村、曾營村、許莊村、王里店村、宋樓村、長楊莊村、腰莊村、王灣村、沈寨村、劉寨村、汪莊村、杜灣村、蛤蜊灘村。
頓崗鄉(xiāng) 代碼:411729207
2006年,轄20個村委會:雙莊村、祖師廟村、下丕崗村、桂營村、班臺村、黃冢廟村、吳灣村、蘇灣村、平樓村、陳港村、支灣村、趙莊村、焦莊村、土樓村、馬莊村、吳張莊村、沈崗村、林堯村、頓崗村、楊寨村。
澗頭鄉(xiāng) 代碼:411729208
2006年,轄24個村委會:澗頭村、張營村、大徐村、劉營村、何營村、申橋村、馬莊村、豫新村、魏營村、徐棚村、鄭莊村、彭莊村、楊莊村、曹莊村、吳樓村、謝圍孜村、趙塘村、趙冢村、桂莊村、楊寨村、楊老莊村、程莊村、毛崗村、望城村。
楊莊戶鄉(xiāng) 代碼:411729209
2006年,轄15個村委會:,楊莊戶村、吳老莊村、楊集村、邵莊村、彭營村、張橋村、南陳莊村、張王莊村、馬營村、羅莊村、禹莊村、小楊莊村、羅土樓村、鐘莊村、毛橋村。
化莊鄉(xiāng) 代碼:411729210
2006年,轄20個村委會:化莊村、姜莊村、段小寨村、鄒大廟村、赫莊村、付寨村、李大莊村、三里橋村、田橋村、港北村、吳新莊村、陳李莊村、前王莊村、大路沿村、李橋村、紀黃村、潘莊村、王梅莊村、高樓村、周李村。
櫟城鄉(xiāng) 代碼:411729211
2006年,轄19個村委會:櫟城村、東周莊村、陳樓村、桑莊村、梁凡莊村、韓港村、梁莊村、徐寨村、崔莊村、杜莊村、徐樓村、李元村、周灣村、段莊村、六里棚村、九里棚村、郭莊村、曾寨村、張廟村。
孫召鄉(xiāng) 代碼:411729212
2006年,轄17個村委會:孫召村、董莊村、高寨村、張樓村、王崗村、袁寨村、郎莊村、宋橋村、柏陳莊村、袁廟村、王營村、候老莊村、大吳莊村、楊王莊村、大馬莊村、鞏莊村、武莊村。
彌陀寺鄉(xiāng) 代碼:411729213
2006年,轄11個村委會:曹莊村、孟莊村、代廟村、萬老莊村、拐張莊村、王橋村、白莊村、常橋村、小朱莊村、后陵村、程小寨村。
資源豐富
新蔡資源豐富,素有“中原小江南”之美稱,被國家定為糧食生產基地。全縣有10萬多畝水面可供開發(fā)養(yǎng)殖;每年有近5億公斤的糧油可供加工,有20多萬農村富余勞動力可為您提供充足的人力資源。特別是享有盛譽的新蔡芝麻,皮薄、籽飽、出油率高,加工出來的小磨香油,香味純正,譽滿全國。新蔡是國家優(yōu)質棉生產基地,年棉花種植面積50萬畝左右,年產皮棉1.69萬噸。新蔡縣是全國聞名的“三粉”生產基地,年產鮮薯3億多公斤、粉面6000多萬公斤、粉絲3500萬公斤、粉皮2000萬公斤,已形成中南地區(qū)最大的“三粉”市場,四海商賈云集,八方客商紛至。畜牧業(yè)是新蔡的優(yōu)勢產業(yè),被國家定為秸稈養(yǎng)牛示范縣、世行貸款肉牛發(fā)展項目縣,現(xiàn)已建成養(yǎng)殖基地10個飼養(yǎng)專業(yè)村100個,培植龍頭企業(yè)21個,發(fā)展飼養(yǎng)大戶1萬多個。全縣年出欄商品牛18萬頭、羊40萬只、豬59萬頭。畜產品加工業(yè)規(guī)模發(fā)展,涌現(xiàn)出新達皮革有限公司、環(huán)球皮毛制品有限公司、常盛皮業(yè)工藝加工廠等一批加工皮毛的骨干企業(yè),建成10萬頭生豬屠宰線2條、450萬只肉雞分割線1條,年產皮革60多萬張,皮、肉、骨、血、毛的綜合加工能力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裘皮、腸衣、尾毛、牛羊分割肉、成品革等產品遠銷歐、美等地。今年將進一步調整畜牧業(yè)結構,改良品種,著重發(fā)展優(yōu)質肉牛、羊等食草型牲畜,穩(wěn)定生豬、家禽生產,以畜牧龍頭企業(yè)為依托,加快畜牧產業(yè)化進程。
風景名勝
文廟亦稱孔廟,是歷代封建社會對圣對先師――孔子的朝拜祭祀之處。新蔡文廟內有大成殿一座,殿內有孔子銅像一尊;文廟旁設儒學(通稱黌學),建明倫堂一座,是尊孔儒師們“宣教化、育賢才、善民俗”的講學之所。
據(jù)新蔡縣志記載,文廟黌學在元、明兩代三建兩遷:元朝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縣令賀鎮(zhèn),始建于城東門外路南,僅粗建大殿。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知縣李演在此基礎上建成。元末傾圮。明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知縣應宗毅重新修建。天順元年(公元1457年),訓導汪正言以其偏僻不便,奏請遷建,遂由城東門外的路南遷至路北;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知縣劉漢以文廟在城外有欠尊重,夢寐思遷,巡至城東南角尼寺,認為此地闿爽奇秀,是為善地,遂拆寺宇、毀偶像,動工遷建,但剛建起講堂,因劉漢離職而停工。此時大殿仍在城外,新建講堂稱為南學。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知縣朱茹到任不久,即議在此基礎上興建學宮。至次年五月建成。明末,復遭兵火,宮墻頹廢。清順治年間,知縣鐘鱷、譚宏憲、于述緒等都曾重修。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8年),知縣呂民服又增修,并添置祭器、舞樂等設備,建立嚴謹?shù)闹贫龋箯R容煥然一新。
民國初期,多次駐兵,頻遭破壞,土匪入城又受糟蹋,廟中文書、樂器、祭器、舞衣等盡散失;部分祠、亭、齋、廊及奎星樓、文明樓皆倒塌,石碑、石門損壞,抗日戰(zhàn)爭時龍門也被扒掉。后經兩次整修文廟,又伐掉了院中的一些古木佳樹,大成殿后墻正中,改為向后凸出,孔像后移。在此期間,該處曾辦過勸學所、師范講習所、初級小學、完全小學等。
解放前夕,文廟又遭洗劫,院中建筑仍存多數(shù)遺跡。解放后,政府在這里重新辦起完全小學。0中,僅存建筑再度蒙難,孔子銅像一下肢被毀,修復后移至縣文物保護單位保管。大成殿雖歷經滄桑,風剝雨蝕,仍保持古代建筑特色,現(xiàn)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縣城關“仁義巷”位于老城西街中段北側。據(jù)傳該巷形成于明代,曾有一段被人稱頌的故事。
新蔡為故呂國。春秋時為蔡國,屬楚轄地。是南北要道,殷商富賈,來往頻繁之處。明代中期,商業(yè)興起,湖北、湖南、廣東旅居新蔡之商人,在此合建“湖廣會館”。館址位于老城西街中段北側,(即今服務公司院)西與曹家大院(即今城關三完小)一墻之隔為曹家近鄰。后來兩家的界墻因年久失修而倒塌,雙方都認定界墻為各自祖先所建,從而發(fā)生了界墻所在地主權的糾紛。兩家均據(jù)理而爭,各不相讓。新蔡名紳富戶,分別偏袒一方,加劇了雙方爭鬧。此案經過縣府好久審理不清。
此后,曹氏將其事捎信訴之于本家在京官居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的曹鳳,而曹鳳以睦鄰為百年大計,即在書信上批曰:“千里捎書為一墻,讓出幾尺有何妨,萬里長城今尚在,不見當年秦始皇”。曹氏收到回信后,遵照而行,主動讓出三尺地面,并立墻為界。湖廣會館主事,視之醒悟曰:“早知今日事,何必有當初!”即效仿之,也后退三尺,另立界墻。事后兩家宴請達官、士紳,互表歉意,主動和好。從此就在這里出現(xiàn)寬六尺,長達三十三丈的筆直小巷,成為西后街人們越此巷、上大街的必經之路。
兩家你仁我義互讓地面的趣事,受到公眾的贊揚:“爭之不足,讓之有余,互相謙讓,品德高尚”。這條小巷由此而取名為“仁義巷”,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至今世代成風傳為佳話。
問津臺位于縣南5公里的關津鄉(xiāng)關津集南首、106國道西側,系春秋楚昭王為紀念孔子自楚及蔡使子路于此問津而筑。后湮。明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知縣王遷俊重筑,“高數(shù)尺,周圍砌以磚石,四面方而三丈,”并建祠于臺上,明末戰(zhàn)亂后,片瓦無存。清末,臺基復湮,唯闊0.5米、高2米余的《子路問津之處》碑碣尚存,現(xiàn)仍立于關津南首。而關津北首便是有名的關津渡口,系新蔡古志八景之一,系春秋乃至明清時期南北能通衢大道上的重要水陸碼頭。當時,每至日暮,商旅、車船云集,渡口上下一片燈火,櫓棹嘩嘩,人聲鼎沸;集南有子路問津臺遺址;渡口兩側,崗巒起伏,水流回環(huán),蘆葦叢生,巨柳成行。觀遺風之勝跡,閱山水之清秀,令人賞心悅目。今汝河裁彎改道,平橋飛架,渡口早廢。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貫徹實施,為溝通與沿海經濟發(fā)達地區(qū)的聯(lián)系,0新蔡縣委、縣人民政府正在籌建關津、練村兩碼頭,以充分發(fā)揮洪、汝河抵江達海的航運優(yōu)勢,為振興新蔡經濟服務。
大呂書院位于古呂鎮(zhèn)老城東北隅,現(xiàn)為今是中學所在地。這里元代以前為甘泉寺,因后院有眼涌泉,其水清洌甘甜,時人建廟祭之。明代嘉靖年間,王紘筑臺鑿洞,栽花植松,在此邀友人以詩自娛。其子王惟善又壘石為山,增建亭榭,命名曰“望岳園”,為當時新蔡縣城的一處勝景。后有不少文人騷客在此聚會,詠詩作賦,俱載邑乘。明末,望岳園毀于戰(zhàn)火。
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知縣呂民服捐俸銀二十五兩,將“望岳園”舊址購為官宅,并在此建成一座雄偉壯麗的“大呂書院”。書院共建房9座27間:最前為大門三間,中為過道,兩邊是耳房。進了大門,甬道兩側各有兩座齋房,東曰:“居仁”、“成德”;西曰“由義”、“達材”。對著甬道西南的三間是“講堂”,為歇山式建筑,木雕花門窗,堂內寬敞明亮。講堂后,東三間“典禮堂”,西三間“后書室”。最后三間“時雨堂”,里面供奉著呂侯伯夷等名人塑像。
大呂書院建成后,即成為新蔡縣文化教育的重要場所。呂民服等歷代-和文化名人李葆醇、管愃、曹學禮等都曾在此講學。后來的“今是學校”是任芝銘先生于1928年創(chuàng)辦的。它的前身系“平民學校”。后改名為“今是中學”,為辦好這所學校,任芝銘獻出部分產業(yè),募集了一些捐款,逐步由初中辦到高中,在校學生達兩千余人,是當時新蔡規(guī)模最大的學校。今是學校招收了豫、皖兩省十一個縣的一些青年入學接受教育。為這些地方培養(yǎng)了文化人,也為延安抗大輸送了一批革命青年。
地方特產
新蔡是全國秸稈養(yǎng)牛示范縣、全省畜牧產業(yè)化生產先進縣,全縣黃牛年存欄39萬頭,生豬42萬頭,羊42萬只,家禽700萬只。重點抓好了三大建設:一是抓好飼養(yǎng)基地建設。按照“多村一品、數(shù)鄉(xiāng)一業(yè)、集中連片、形成規(guī)模”的原則,連續(xù)三年在全縣實施了“十鄉(xiāng)百村萬戶”工程,建立穩(wěn)固的畜產品生產基地,現(xiàn)改建成7個肉牛生產基地、6個瘦肉型豬生產基地和7個肉雞生產基地。二是抓好龍頭企業(yè)建設。這些龍頭企業(yè)堅持“公司+農戶”的發(fā)展模式,采用合同契約形式,為農戶提供資金、技術、銷售等產前、產中、產后服務,輻射帶動農戶依托龍頭企業(yè)而發(fā)展。目前,全縣建龍頭企業(yè)28個,輻射網點140多個,帶動飼養(yǎng)專業(yè)大戶3600多戶。尤其以李橋回族鎮(zhèn)為中心基地的畜產品系列加工名震中原,其主要產品為牛羊分割肉、皮毛、尾毛、羊剪絨及蘭濕皮。皮毛產品被中國消協(xié)、省消協(xié)評為“消費者喜愛的產品”和“名牌產品”。羊剪絨系列產品還遠銷日本、韓國、美國、俄羅斯、意大利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三是抓好服務體系建設。加大資金投入,用于秸稈養(yǎng)畜。投入資金5000多萬元,全縣建永久性青貯氨化池12萬立方米,簡易青貯池7萬立方米。重點推廣了農業(yè)部倡導的“畜禽防疫-目標管理責任制”,積極開展了多種形式的畜禽改良技術雙包、集團承包,加強了動物檢疫、獸藥藥政管理和獸醫(yī)衛(wèi)生監(jiān)督,有效地保護了全縣畜牧業(yè)的穩(wěn)步發(fā)展。
對洪汝河堤防進行綜合開發(fā),形成洪汝河沿岸生態(tài)農業(yè)帶,重點栽植優(yōu)質桃、李、杏、銀杏、柿 、棗、石榴等雜果。現(xiàn)已開發(fā)100多公里,栽植果樹31.5萬株,果樹已進入盛果上市期。
水稻常年種植面積10萬畝左右,主要分布在沿洪汝河頓崗 、河塢、佛閣寺等鄉(xiāng)鎮(zhèn)。由于新蔡地處淮河平原,洪汝河橫貫全境長達150多公里,沿河形成了44萬畝低洼地。從1989年開始,縣里提出了旱路不通走水路、變對抗性種植為適應性種植的方針,著力進行“洼改稻”。在投入資金進行加強水利設施的同時,推廣試種了水稻新品種,先后開展了河南省低洼易澇地高產高效益秈改粳的研究與應用,承擔了省農科院粳稻品種聯(lián)合區(qū)試。省科院、省農牧廳曾組織駐馬店、信陽、南陽等市、縣領導在新蔡召開了秈改粳現(xiàn)場會。目前,水晶系列新品種在該縣得以推廣,平均畝產635公斤,最高田塊畝產743公斤。頓崗、佛閣寺兩鄉(xiāng)鎮(zhèn)還新上了兩座大型粳米加工廠,生產出的“頓崗米”、“佛晶米”俏銷周圍十幾個縣(區(qū))市。
全國與新蔡縣面積相同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