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猛交xxx,亚洲精品丝袜日韩,色哟哟亚洲精品,色爱精品视频一区

云南楚雄州大姚縣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532326身份證前6位:532326
長途區號:0878 郵政編碼:675400
隸屬政區:楚雄州行政級別:縣
車牌號碼:云E轄區面積:4146km2
人口數量:約28萬人人口密度:68人/km2
行政區劃:金碧鎮 石羊鎮 六苴鎮 龍街鎮 新街鎮 趙家店鎮 三岔河鎮 桂花鎮 曇華鄉 灣碧傣族傈僳族鄉 鐵鎖鄉 三臺鄉
大姚縣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行政代碼 面積簡介
金碧鎮 532326101 176km2  大姚縣金碧鎮相傳東漢時期有“金馬碧雞”之幻影出現,故有“金碧”之稱,鎮內三塔聳立,三水環流,國土面積176平方公里,轄14個村(居)委會,總人口5691……[詳細]
石羊鎮 532326102 407km2  石羊鎮位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西北部,距縣城大姚35公里。東與曇華、新街兩鄉相鄰,南接七街,并與姚安縣左門鄉接壤,西連三岔河鄉,北接三臺,總面積407平……[詳細]
六苴鎮 532326103 267.9km2  六苴鎮位于大姚縣北部,距縣城45公里。東北與永仁縣宜就鄉毗鄰,南與趙家店鄉、金碧鎮相鄰,西與曇華鄉和新街鄉接壤。境內銅礦資源豐富,是滇中重點銅礦區。地勢……[詳細]
龍街鎮 532326104 323.914km2  龍街鄉地處大姚縣城東部,屬壩區,距縣城36公里,地處東經101°22′--101°38′,北緯25°33′--25°44′之間,東鄰元謀縣新華、牟定縣戌……[詳細]
新街鎮 532326105 216km2  大姚縣轄鄉。1950年置新街區,1958年改新蘆公社,1961年復改區,1964年置新街公社,1984年復改區,1988年改鄉。位于縣境南部,距縣城16……[詳細]
趙家店鎮 532326106 414km2  大姚縣轄鄉。1958年置紅星公社,1959年更名公社,1962年改區,1970年復置公社,1984年改區,1988年改鄉。位于縣境東南部,距縣城25公里……[詳細]
三岔河鎮 532326107 304km2  大姚縣轄鄉。1959年置三岔河公社,1962年改區,1964年復置公社,1984年改區,1988年改鄉。位于縣境西南部,距縣城53公里。面積304平方公……[詳細]
桂花鎮 532326108 352km2  在彝州屋脊百草嶺東麓,有一個彝族家居的山鄉,這里滿山桂樹,八月金秋,桂花盛開,香飄十里,因而得名桂花。桂花距大姚縣城86公里,轄國土面積352平方公里,……[詳細]
曇華鄉 532326204 152.4km2  在大姚境內中部,有一個因林境而秀麗、因山花而浪漫、因民族而火熱的彝家故土,那就是曇華。曇華位于縣境中部,距縣城43公里,東臨六苴,北上桂花,南走祥云,西……[詳細]
灣碧傣族傈僳族鄉 532326206   位于大姚縣城邊遠的金沙江南岸,百草嶺北麓的灣碧傣族傈僳族鄉,是一個聚傣、傈僳、彝、白、苗、漢6種民族為一體的“民族大家園”,在557平方公里的鄉域面積上……[詳細]
鐵鎖鄉 532326207 230km2  鐵鎖鄉位于大姚縣西北部,地處百草嶺西北側,一泡江流入金沙江的交匯處,距縣城104公里,東與三臺鄉為鄰,南與三岔河鄉接壤,西與大理州賓川縣古底鄉隔一泡江相……[詳細]
三臺鄉 532326208 455km2  中國核桃之鄉——三臺鄉位于彝州之巔大小百草嶺的崇山峻嶺間。全鄉有國土面積 455 平方公里,轄 9 個村委會 116 個村民小組, 2003 年末總人口……[詳細]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大姚位于云南省北部偏西,地處東經100度53分—101度42分,北緯25度33分—26度24分。東鄰永仁、元謀縣,南同姚安、牟定縣毗鄰,西和大理州的祥云、賓川縣接壤,北瀕金沙江,約62公里江岸,與麗江地區的永勝、華坪縣隔江相望。
    縣城金碧鎮居縣境南部,東南壩子,西北倚山,城隨地勢起伏,狀似荷葉。古有“荷葉城”之稱。南距省城昆明市270多公里,離楚雄州府100公里,距鋼鐵工業城市攀枝花市178公里,省道南永線貫穿境內。
    總面積4146平方千米。總人口28萬人(2004年)。縣人民政府駐金碧鎮,郵編:675400。代碼:532326。區號:0878。   歷史沿革
    2000年,大姚縣轄3個鎮、11個鄉:金碧鎮、石羊鎮、六苴鎮、灣碧傣族傈僳族鄉、鐵鎖鄉、桂花鄉、三臺鄉、曇華鄉、三岔河鄉、新街鄉、趙家店鄉、七街鄉、倉街鄉、龍街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279838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金碧鎮 56863 石羊鎮 28261 六苴鎮 17431 七街鄉 14145 倉街鄉 23128 龍街鄉 24927 趙家店鄉 16100 新街鄉 26788 曇華鄉 7409 桂花鄉 11721 灣碧鄉 17557 鐵鎖鄉 10312 三臺鄉 11853 三岔河鄉 13343
    2005年12月12日,云南省人民政府(云政復[2005]91號)批準了楚雄州部分鄉鎮撤并方案。其中,大姚縣撤銷倉街鎮和七街鎮,將其行政區域并入金碧鎮,金碧鎮政府駐地不變;將六苴鎮海古簸村委會劃歸曇華鄉管轄。
  行政區劃
    大姚縣轄3個鎮、9個鄉(其中1個民族鄉):金碧鎮、石羊鎮、六苴鎮、龍街鄉、趙家店鄉、新街鄉、曇華鄉、桂花鄉、灣碧傣族傈僳族鄉、鐵鎖鄉、三臺鄉、三岔河鄉。
  自然資源
    神奇而富饒的大姚,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天然氣,礦產和森林資源。
    礦產資源有銅、銀、鉛、鐵、金、煤、鹽、石棉、石膏、水晶石、高嶺土等;銅礦分布較廣,礦點48個,金屬銅儲量75.5萬噸,伴生銀667.5噸。境內16條河流總流量4.75立方米/秒,水能理論蘊量9.9萬千瓦;已建成小水電站28座,總發電量近70000千瓦。境內活立木總蓄積量約7000萬立方米,已基本消滅了宜林荒山,
    經濟林果主要有核桃、板栗、油桐和水果梨;稀有珍貴植物有紅豆杉、禿杉、荷木;野生中草藥材500多種,其中茯苓、黃連、黃芩、防風、苦良姜、珠子參、首烏等出產豐富;動物藥材有麝香、碎蛇、穿山甲、龍衣、五靈脂、猴骨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有華南虎、云豹、虹雉、紅腹角雉、黑頸鶴、赤頸鶴、白鶴、蟒等。
  經濟發展情況
    隨著資源開發,大姚已形成了以林、畜、輕工、食品、礦業四大產業為骨干的工業體系,涌現出彩印廠、星盛飲品公司、金碧制藥廠、機械配件廠、金碧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大姚食品工業公司、大姚旅游公司等48家現代企業和石羊鹽廠,桂花銅選廠、六苴電解銅廠、六苴硫酸廠等一大批工礦企業。
    同時,還通過制定有關土地使用,稅收、工商管理、引進技術人才、資金等一系列對外開放的優惠政策,招商引資,創辦了中港合資大金彩印有限公司;與廣東喬士集團合資興建桂花氧化亞銅廠;與福建合資開建鐵鎖銅選廠三家合資企業。
    其中的云南大金彩印有限公司是原大姚縣彩印廠與香港金冠實業公司共同投資興建的現代企業,始建于1992年,1994年正式投產,擁有當代國際先進水平的六色、八色兩條凹印生產線及其完善的配套輔助設施,可承印高、中、低不同檔次商標和塑料包裝制品,年生產能力80萬色令。其技術優勢、作業規程、廠房建筑設計均屬當代滇西同行列一流水平。生產、生活區各在一處,僅產區占地13000平方米,四周青山環抱,除各類車間、辦公大樓、倉庫、工間休閑設施外,還有花圃、園林、魚池布局,其環境美若瓊閣仙山。
    近期通過深化改革,又分別與昆明塑料彩印廠、迪慶州報社印刷廠聯合創建了昆明紫荊包裝彩印有限公司、迪慶香格里拉彩印包裝有限公司,經營勢頭良好。
    1998年實現產值2855萬元,銷售收入3253萬元,實現利稅360萬元。此外,公司還興辦了畜牧、林果農場、飼養山羊1000多只,培育經濟林果500余畝,在縣城中心部位開辦了集賓館、餐廳、各種娛樂為一體的紫荊綜合服務大樓,以戰略家的目光,面對21世紀的市場風云。
    目前,云集大姚客商遍布全國三十個省市,金碧、石羊、六苴三鎮房屋出租供不應求。全縣企業資產超過4億,工業基礎名列彝州各市、縣之首,不少產品相繼步入國家名優行列,其中的金碧牌“小把粉絲”、白鶴牌“雙珍酒”、滇星牌“蜂蜜核桃汁”、白草嶺牌“野壩子蜂蜜”先后榮獲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
  城鎮建設
    歲月匆匆,昔日“山潼水涸,生齒日薔”的大姚已成歷史,4146平方公里大姚山河,經新中國50年修整培育,變得如詩如畫,原不足3平方公里的縣城規模,已發展到8.2平方公里。
    全縣三鎮十一鄉,都有小學、中學、醫院、文化站、集貿市場、各類商店、餐廳、歌廳、舞廳,通了公路。金碧、龍街、倉街、七街、石羊、新街、三岔河、三臺等鄉鎮,和不少村公所、辦事處,每天都有定時班車往來,高壓電網、程控電話、無線電傳呼、800、900兆、國際網絡移動電話和有線電視,覆蓋全縣大小村落,家用電器和高檔家具,服裝也紛紛涌進農家門檻。
    優美、舒適、亮麗的生產、生活、學習與工作環境,正激勵著全縣人民挺胸闊步,奔向小康,同樣,也為縣域豐富資源的充分利用和開發奠定了良好基礎。
  旅游景點
    大姚縣充分利用境內豐富的旅游資源,推出“攀登彝州高峰、體驗彝族風情、品嘗核桃美食、祭拜先圣孔子”四大旅游品牌,全力打造開發彝族文化旅游產業,文化旅游魅力漸顯,大姚縣的人文歷史、彝族風情、自然風光倍受青睞。
    大姚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早在秦漢時代就已開發,素有三鄉露銅、五井噴鹽、文化名邦之說,有著以石羊孔廟為代表的儒家文化,以唐代白塔、妙峰山德云寺為代表的佛教文化和以曇華地區為代表的彝族文化,曇華鄉2000年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
    近年來,大姚縣通過舉辦民族傳統節日、搭建外宣平臺等形式,不斷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內涵。去年,大姚核桃種植面積達27萬畝,產量4129噸,實現產值7639萬元,核桃成為山區農民致富的重要產業。依托豐富的核桃資源,2006年,大姚縣舉辦了首屆核桃美食大賽,提升了大姚核桃的知名度。
  大姚石羊古鎮
    石羊鎮位于大姚縣城西北35公里。是云南省首批命名的三個歷史文化名鎮之一。
    香河水彎彎曲曲地穿過整個石羊古鎮,橫跨小河的一座座風雨橋,分別導入古老的曲巷深院。這里,白草嶺下重疊的山峰,郁郁蔥蔥的濃密山林,南北對峙的寶塔,整潔的街道,純樸的民風,人和自然和諧渾為一體。古時的“七寺、八閣、九座庵”,展示著昔日的輝煌。市場繁榮“曲終人散”,已演變為今日“世外桃源”式的寧靜。
    石羊鎮,古稱“白鹽井”。歷史上因鹽業而興盛。早在西漢時期,石羊就開始制鹽。明末清初,鹽業達到最盛時期,石羊所產鹽,供應附近二十多個縣百萬人口的食用。宋代,這里曾是南方“絲綢之路”的一個重要驛站,商賈云集。
    羊鎮曾是鹽豐縣城所在地。1958年合并于大姚縣。石羊鎮歷史悠久,唐初置瀘南縣,后更名為鹵水縣,屬姚州。清康熙45年(公無1706年)改名為直隸提舉司。1921年起稱鹽豐縣,由于工商發展、市場繁榮,和大姚縣、姚安縣并稱“三姚”。
  百草嶺風光
    百草嶺位于大姚縣城西北部的三臺鄉,距縣城70公里,面積約150平方公里,區內高山峽谷,古木巍巍,主峰百草嶺海拔3657米,為楚雄州最高峰,多底河峽谷海拔1900米,峽谷兩岸,山勢險峻,莽莽原始森林間分布著古老而又富有生機的彝寨和千姿百態的石崖,如詩如畫。
    在百草嶺山腰海拔2700-2800米之間,有著茂密的云南松和華山松,人行其間,松濤陣陣,野花清香,陣陣襲人,彝族人民從林間的水源處用竹片和木槽連成彎彎曲曲,綿綿延延,幾百米的取水管道,嘩嘩的水聲,讓你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
    百草嶺還有另外兩個好去處,一處是海拔3000米以上,一望無際的高山草地似在藍天白云間,飽覽無限風光,使人心胸豁然開朗,遠看牛馬成群,羊肥馬壯,牧童放歌,好像到了塞外草原。另一處是在一座山峰上,滿山遍野長滿杜鵑,五光十色,爭奇斗艷,漫步山間小徑,人在花中行,畫由景中生,讓人心曠神怡,悠然自得。
  石羊孔廟
    石羊鎮距大姚縣城35公里,是云南省首批公布的省級歷史文化名鎮。久負盛名的石羊孔廟雄居在美麗的象嶺山腳下,它是文物古跡眾多的滇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孔廟又稱文廟,始建于明洪武年間(1368年),萬歷三十七年(1609年)建成,歷經十二個朝代增建修復,逐得完善,是云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孔廟的建筑規模十分宏大,占地面積6584平方米,建筑面積1616.8平方米。其建筑格局完全按中國古代宮殿式衙署規模布置,縱橫對稱排列,主體建筑布置于中軸線上,附屬建筑置于兩側。整個建筑群以大成殿為主體,兩側有東廡、西廡、鄉賢祠、名宦祠,外側有朱子閣、倉圣閣等建筑,結構嚴謹,布局勻稱,宏偉端莊。
    大成殿殿頂用黃、綠、藍、三色琉璃瓦覆蓋,門窗、木柱用朱漆彩畫,整座建筑雕梁畫棟,金碧輝煌。大成殿的門上方掛著歷代皇帝、名人題的“萬世師表”、“與天地參”、“圣集大成”、“斯民在茲”等九塊匾額,紅底金字,光彩奪目。
    在大成殿內正中的1.6米高臺上供有鑄于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的孔子全身銅像。銅像頭戴冕冠,手捧朝笏,儀態威嚴,正額端坐。其高約2.3米,重約2500公斤,論其重、其大、其鑄造工藝之精美、保存之完好在國內均屬無雙尊者。
    在東西兩廡供有孔子七十二賢人塑像,七十二賢人的形態各異,栩栩如生。孔廟內還保存有一塊著名的封世節井浮雕,浮雕由6塊大理石直縫拼成,高2.2米,寬4.1米,畫中有人物80多個,馬28匹,刻繪于道光二十一年菊月(1842年9月)。其畫面上部為石羊名賦,中部為石羊風光,下部為明末清初張虎帶兵攻石羊的歷史事件。
    石羊的鹽文化、儒教文化曾十分發達,如今的旅游業發展蒸蒸日上,孔廟正呈現著新景象。
  曇華山風景區
    大姚縣曇華山風景名勝區位于大姚縣境中部,距縣城45公里,面積48.13公里,主峰海拔3117米,森林茂密,奇峰競秀,巍峨雄偉,系百草嶺群峰之一。山間蒼松翠柏,郁郁蔥蔥,飛泉疊瀑,藏于深澗,奇花異卉遍布山嶺中,名木古樹零星分布。
    陽春三月,漫山馬櫻花樹點綴其間,火紅一片,朵朵山茶,片片杜鵑配于其間,花潮似海,走在山間的林蔭小道上,諦聽林間小鳥歡歌,不時傳來高亢的彝族小調摻合著牧童悠揚的短笛聲,聽著彝家情男情女的梅葛對唱,喝著清涼可口的山泉,讓人留連忘返,冬春多雪,有北國風光的美景;夏秋多雨霧,云霧彌漫,繚繞山間,變化無常,幻若仙景,雨后初晴,彩虹飛架,景色絢麗,古人謂之“月華揚彩曇”。
    曇華山風景名勝區是較為典型的彝族聚居區,民族文化底蘊博大精深,有獨具特色的彝族民居--垛木房、閃片房、麻秸房,古老的生活習俗,精美的手工紡織,華麗的彝族服飾。
    每年農歷二月初八,為了紀念獻身除惡的彝家女孩咪依嚕,民間都會來到曇花趕集的地方-,舉行盛大的節日——插花節。
    獨具特色的烤酒,刺繡和傳統節日--“插花節”,豐富多彩的民族歌舞,開創了彝劇先河,傳世珍跡,明末清初著名彝族文人高天映石刻、民族史詩《梅葛》、彝族十八月歷及新時器時期的文化遺址--桂花大河遺址。
    大姚縣曇華山風景名勝區于1993年被云南省評為“省級風景名勝區”,1999年被文化部評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曇華山風景名勝區自然景觀較多,有千柏林跳腳臺、高天映石刻、滴水巖、蒸人甄子煮人鍋、鬼門關、拉窄么瀑布群、猿人石和曇華夕照等自然景觀,景區景觀以雄、險、奇、秀的崇山峻嶺和隘谷地貌為主,并伴有古樹名花,飛泉奇石,疊水瀑布。
    此外,彝族民族文化內涵博大精深,曇華彝族十八月歷的發現,打破了瑪雅文化唯一的傳說,且早于美洲墨西哥瑪雅文化五千多年。曇華彝族的《梅葛》史詩是世界三大創世史詩之一,彝劇是優秀的彝族劇種。
  大姚三潭瀑布
    三潭瀑布位于大姚邑人所描述的趙家店鄉境,距縣城約30多公里。這一帶屬金沙江支流蜻蛉河谷地區。因地質運動,河谷形成斷層,斷面分成3個臺階。河水沿斷面飛流而下,勢若千鈞,形成3個深潭,"三潭"由此而得名。蜻蛉河水平均年徑流量為6.29億立方米,水流常年不斷,所以瀑布也就常年可見。
    三潭瀑布總落差為220.28米,每當夏秋季節,雨水猛降,山洪暴發,洪水如蚊龍翻騰,洶涌直下,如巨雷轟鳴,令人驚心動魄。而在平時,沒有洪水,清澈的河流在3個臺面形成斷裂,向"三潭"傾瀉而去,如銀練垂空的瀑布,飄灑而下,激起了無數如碧玉般的水珠,瀑底深潭的粼粼碧波,使清澈見底的深潭像寶鏡一樣倒映出兩邊的青山。
    三潭瀑布為古代大姚八景之一。潭邊的巖岸,古藤纏繞,百年老樹傲然兀立,樹根盤節蔓延。與古藤老樹相應成趣的,是幽深的溶洞和鐘乳石。在春、夏、秋三季,瀑布上空終日有數不清的雨燕盤旋纏綿,鳴聲不絕于耳。
  大姚白塔
    大姚縣城西面的文筆峰上,有一塔高聳,因塔身粉白,人們稱它為白塔;又因形狀酷似廟宇中常用的磬錘,故又稱磬錘塔。
    白塔高18米。為空心磚塔。分塔座及下、中、上三部分。八角形寬大的須彌座之上,玉柱挺立,漸上漸收,亦有八角;柱上為中段,砌成12層密檐,將承受面擴展開來;上段建圓錘形塔身,頂端渾圓。全塔其座寬闊,腰部秀麗,頂部雄渾。這種形狀的高塔,在云南實屬罕見。
    據說,1975年修理白塔時,發現塔頂有一方洞,邊長40厘米。這可能是原來安置塔剎的柱洞。又,原八角柱正四方辟有鏤空的佛龕各一個,內供佛像,后因加固塔身而填塞。看來,這座磬錘塔古代是有剎頂,塔身有佛龕,通風較好;現存的塔身形狀,與古代略有不同。
    經有關人員考查,白塔屬于藏工-塔,為密宗佛都流傳滇西的遺物。修塔時,曾從塔頂部發現梵文、漢字印磚,其中漢文有:“大佛頂”、“光垢凈光咒”、“十方諸佛靈塔咒”等字樣,前人還發現“尉遲監造”的印字磚。道光《大姚縣志》載,此塔關系較好的中唐時所造。
全國與大姚縣面積相同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

Copyright © 2012-2025 cn56.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物流行業網 版權所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浪卡子县| 承德市| 合水县| 喀什市| 固镇县| 大关县| 环江| 从化市| 东乡县| 望都县| 精河县| 宣恩县| 丰原市| 墨脱县| 汝阳县| 两当县| 平邑县| 喜德县| 北辰区| 福鼎市| 冕宁县| 云南省| 察哈| 沙河市| 奉新县| 洛宁县| 大埔县| 金川县| 陆河县| 浠水县| 武功县| 洪雅县| 夹江县| 信阳市| 嘉祥县| 泗洪县| 苏尼特左旗| 芜湖县| 宜君县| 汶上县| 景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