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昌市興山縣榛子鄉青龍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420526202 | 身份證前6位:420526 |
長途區號:0717 | 郵政編碼:443000 |
隸屬政區:榛子鄉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鄂E | |
青龍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青龍村位于榛子鄉的南大門,與本縣黃糧鎮接壤,新中國成立后,隨前行體制的變動,部分區域曾三次劃歸黃糧鎮管轄。2000年12月撤小鄉,青龍村整體的轄于榛子鄉。該村范圍較大,擁有國土面積44.3平方公里,是過去青龍鄉所轄的整個區域,全村設立總支一個,下設4個黨支部,有黨員60人,村干部4人,有436戶,1362人,耕地面積3725畝。山大人稀,按地名稱號“兩坡”、兩坡、一淌”,即甘家坡、北帆坡、缺里坪、大土坪、老佛寺、雨家淌,實際上坡卻是坡,坪并不是坪,地貌復雜,西面萬佛山,最高海拔1700米,東面孔子河,最低海拔601米。這里沒有轟轟烈烈地英雄故事,也沒有更多的名人軼事,但這里有兩條大道從這里經過,一條是解放前的支前馬道,從大水坑經北帆坡、公坪、教地壩至原高陽鎮,記錄了榛子老區人民為解放事業做貢獻的歷史;一條是解放后修建,后來擴建改造的252省道從村內經過,這是一條老區人民的致富路,幸福路,記錄了老區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歷史,這些至今看得見,摸得著的歷史,是對后人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無價之寶,她所以蘊含的偉大時代精神,激勵著村民為建設今天的新農村而做出更大的貢獻。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前,這里是一個有名的窮村,以傳統的種植業為主,主產苞谷、大豆等,經濟收入基本上無來源,從門形容為“點燈靠墻摸,吃油炕干鍋,有病將命拖”。改革開放以后,由于黨的一系列惠農政策的扶持,由于農民思想的大解放以及農業內部產業結構的調整,老百姓的富裕程度提高了,村容村貌改善了,可謂“鳥槍換炮”。截止到2010年全村大力發展烤煙、蔬菜、畜牧、核桃等四個主民產業,全村實現經濟總收入838萬元,農民人平純收入達3683元,比改革開放前增加40多倍。其中種植烤煙1525畝,收入274.8萬元,蔬菜1850畝,收入5000萬元,出欄商品生豬1670頭,收入180萬元,出欄商品山羊2063只,收入100萬元,新栽核桃491畝。為了推動各促進產業的發展,成立了榛子鄉境內規模最大的蔬菜專業合作社——興山縣五峰蔬菜專業合作社,成員出資額620萬元,共有合作社成員652人,修建專門冷庫,收購場地,綜合辦公室設施等,發展訂單蔬菜2200畝,產品主銷安徽合肥、湖北武漢。同時,還建有興龍核桃專業合作社,建基地1000畝,栽植核桃3.3萬株,預計2012年產生效益。今天的青龍村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加強培訓。提高技能,發展產業,增加收入”為思路,正在綜合維繞新農村建設內容,向著新的目標邁進。
當前因種種主客觀因素制約,村民生產生活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一是少數農民增收不穩定。該村雖然有四大主導產業,但有的農戶至今沒有固定的致富項目,如八組56個農戶除12戶能夠種煙葉外,其他農戶的主要收入來源靠外出打工。二是集體經濟仍屬空殼。由于該村地處邊遠,且山大人稀,地上無河,地下無礦,項目引不來,兩委班子對發展集體經濟心有余而力不足。三是交通不便的現象仍然嚴重。該村雖有省道穿村而過,但因山大人稀、居住分散,部分農戶到主線公路仍要走幾十公里的山路。五條村級公路還有兩條6.2公里急需整治和路面硬化。四是基礎設施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全村有120多戶反映存在飲水困難,且無水源;有146個農戶反映農業基礎設施差,澇不能排,旱不能灌。五是部分群眾依然存在看病難。村衛生室雖已達標,但有些村民居住偏遠,看病極為不便,另有不少群眾反映村醫早出晚歸上班時間不規律,上午10點開門下午4點多就回家了,看病十分不便。六是精神文明建設質量不高。村里沒有文化娛樂活動設施,村民農閑之余只有看電視要么就靠打牌-消磨時光。
針對這些問題,我們的對策是采取“四抓”:抓隊伍,提高村組干部綜合素質。加強村級組織建設,轉變工作思路,把工作重點從過去的路邊擴展到邊遠組戶,村干部要定期走訪農戶,了解生產生活情況,為農民多辦實事。抓宣傳,營造全村致富奔小康氛圍。用好用足黨在農村的各項政策,運用身邊人、身邊事進行宣傳引導,鼓勵村民勤勞致富。采取上級支持一點、村集體出一點、社會集資一點的辦法改善文化娛樂設施,豐富村民的文化生活,鼓勵村民學文化、學技術,增強致富能力。抓機遇,加快改善基礎設施。積極主動爭取上級支持,利用標準農田改造機遇進行河道疏浚、水渠加固工程,努力改善農戶的生活飲水和生產條件,同時年內要完成兩條硬化路的延伸和通往各小區路網建設的規劃設計工作。抓產業,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深化村情認識,從盤活村級集體資產和發展農業企業兩個方面著手解決集體經濟“空殼村”問題。村里還有部分未劃分到戶的山林達10500畝,村里可將這部分資產承包給懂經營、善管理的村民經營,實現集體增收。同時該村農民除種植煙葉外,蔬菜種植已形成較大規模,且有兩個蔬菜專業合作社。建議村選擇一個專業合作社,投入部分資金入股,簽訂聯辦協議,形成利潤分成制度,在蔬菜產業做大做強的同時逐步增加村集體收入。
全國與青龍村同名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