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潮州市潮安區江東鎮下水頭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445103114 | 身份證前6位:445103 |
長途區號:0768 | 郵政編碼:521000 |
隸屬政區:江東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粵U | |
下水頭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下水頭村
下水頭村蔡氏原從浙江遷福建莆田,再遷澄海漁洲。先輩蔡蘭軒于明隆慶年間(隆慶元年為公元1567年)從漁洲來此創村。村有李厝李姓,其先輩在此定居至今。建國后,又有林姓由潮城移來落戶。和睦相處,互衷共濟。
村北部與上水頭村相鄰,南與鐘厝、柚杭、柚園接壤,東、西兩面倚堤圍臨韓江。隔江與潮州市區和楓溪區相望。村名因居于上水頭之下而得名。屬潮安縣江東鎮,距鎮政府6公里。
全村現有324戶,人口1457人,其中男性690人,女性767人(計李姓59人,林姓9人)。現有耕地面積約260畝。因地域居江東之北部,地勢高,土地平坦。屬沙壤土,土質疏松,經過不斷改良,興修水利,筑渠溝,引灌溉,排澇積水順利而成良田沃土。宜種植麻豆、麻竹、甘蔗及雜果、龍眼、香蕉、木仔和瓜、菜、豆、青蒜、芹菜等作物。村民以種植蔬菜為主,品種齊全,以盛產芥菜、白茄出名,收入較多。
下水頭村是典型的以農業和家庭副業為主的村莊,沒有村辦的企業和農副產品加工廠。只有個體的民營企業多家,從事經營服裝、洗熨、機絞、機繡等和手工藝品服務型的來料加工業。全村在外做生意的有幾十戶,另外,又有約300多名精壯勞力,常年在省內大、中城市打工或做家庭經營的小生意。由于繼承先人勤勞刻苦的精神、和睦友恭,男勤耕、女勤織,近幾年,百業發展較快,總體效益還算不錯。
全村文化底蘊積淀深厚,向來重視教育,科舉成名,人才薈萃。昔在清代乾隆年間(乾隆元年為公元1736年)鄉賢蔡新孝教太子識字有功,皇上賜“科舉世界”燈籠一對,官居太子太傅,建造“蔡氏家廟”。蔡美庵(官名蔡和貴)于乾隆22年丁丑科中進士。奉直大夫蔡啟賜,奉政大夫蔡成統均于清光緒年間(光緒元年為公元1875年)官居七品(注:按清制,官階或品級有錯)。自晚清至民國初期,鄉中開辦夜校,建“和衷學!卑l展教育事業,重金聘請高名教師任教。根據記載,至今有110余年,因辦學出色,毗鄰鄉民聞名紛紛送子弟前來求學。抗戰勝利后,曾向潮安縣教育機關備案,批準命名為“潮安江東鄉第五中心小學”。其時上水頭、鐘厝、柚杭、柚園、葛外等村學童均入中心小學讀書。元巷、村頭等保校初級學生需深造的,也進“中心小學”讀至小學畢業。由于教師質量高,學生好學,結果培養出一大批大學生,單下水頭考上大學的有幾十人。解放后,江東鄉第五中心小學改名為“水頭學校”,再改為“下水頭學!薄v屆村政領導對教育都很重視,經多次重修校舍,學,F時已建成一所適應現代教學的場所。近幾年來由于領導有方,學校師生和衷共濟,以人為本,教書育人,重視小學素質教育,加強辦學特色,努力培養現代各類人才。使學校越辦越出色,近年來,本村弟子在小考、中考、高考中均能取得好成績,出現桃李滿天下。
“興學育才,飲水思源”這正是下水頭村民的寫照。知名賢達僑親李漢強先生,捐款70萬元建設江東華僑中學,僑親蔡其逢先生捐款30萬元修建下水頭學!淮笈M鉄釔凵h鞯南壬团總儬帪榧亦l做貢獻。
現在村干部仍切實繼續抓好計劃生育,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認真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實行村務公開、財務公開、村民當家、依法治村,逐步改善全村水、路、電、渠等生產、生活基礎設施,為建設文明富裕的新農村而努力。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