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廣州市
更新時間:2019-9-16
| 行政代碼 | 面積 | 簡介 |
荔灣區 | 440103 | 59.1km2 | 荔灣區總面積62.40平方千米。總人口70.54萬人(2005年)。
區人民政府駐中山七路,郵編:510145。代碼:440103。區號:020……[詳細]
|
越秀區 | 440104 | 33.8km2 | 越秀區位于廣州市中心,總面積33.8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02.63萬人,戶籍人口115.84萬人(2007年)。
區人民政府駐越華路,郵編:……[詳細]
|
海珠區 | 440105 | 90.4km2 | 海珠區總面積102平方千米。總人口84萬人(2003年)。
區人民政府駐地郵編:510220。代碼:440105。區號:020。拼音:Haizh……[詳細]
|
天河區 | 440106 | 96.33km2 | 天河區位于廣州市老城區東部,總面積96.33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11.85(萬人)戶籍人口69.00(萬人)
常住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1161……[詳細]
|
白云區 | 440111 | 795.79km2 | 白云區位于廣州市老城區的北面,地處北回歸線以南,陽光充足,雨量充沛,氣候溫和,東鄰增城、蘿崗,西界南海,北接花都、從化,南連黃埔、天河、越秀、荔灣等……[詳細]
|
黃埔區 | 440112 | 90.95km2 | 黃埔區位于廣州市東部,總面積121.7平方千米。總人口21萬人(2003年)。2005年區劃調整后面積人口數據待更新。地理座標在東經113°27′39……[詳細]
|
番禺區 | 440113 | 530km2 | 位于中國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珠江口西北岸。屬廣州市。面積1314平方千米,番禺是中國最古老的縣,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至今已有2……[詳細]
|
花都區 | 440114 | 970.04km2 | 花都區位于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的北端,東連從化,南靠廣州,西鄰三水,西南連南海,北接清遠。總面積961.1平方千米/968平方千米。總人口62萬人……[詳細]
|
南沙區 | 440115 | 803km2 | 南沙區總面積803平方千米。
區人民政府駐黃閣鎮鳳凰大道1號。代碼:440115。區號:020。拼音:Nansha Qu。英文:Nansha Di……[詳細]
|
增城區 | 440183 | 1616.47km2 | 增城位于珠江三角洲東北部、廣州東部,背靠大廣州,南與東莞隔江相望,東臨惠州,北界從化、龍門。總面積1616平方千米。總人口81.03萬人(2008年)……[詳細]
|
從化區 | 440184 | 2009km2 | 從化區位于廣東省中部,廣州市東北面。市境東面與龍門縣、增城市接壤,南面跟廣州郊區毗鄰,西面和清遠市、廣州市花都區交界,北面同佛崗、新豐縣相連。地理……[詳細]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廣州,一個古老文明的城市,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她又是一座現代化的大都市,中國南部地區政治、經濟、科技、教育、文化的中心,中國著名的旅游城市,被譽為中國的\"南海明珠\"。
廣州是北回歸線上的一片綠洲,自然風景秀麗,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常青,風光旖旎。受益于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這里常年鮮花不斷品種繁多,令廣州處處充滿著\"花\"之神韻。
今日的廣州轄花都、從化、增城、番禺四個縣級市,擁有越秀、東山、海珠、荔灣、天河、白云、芳村、黃埔八區,總面積約7434平方公里,總人口近700萬。
廣州優越的地理環境造就了其獨具特色的嶺南文化,這里有\"食在廣州\"美譽的粵菜,被稱為\"玻璃音樂\" 的廣東音樂,享有南國紅豆美稱的粵劇,還有嶺南畫派、嶺南盆景、廣州雜技等,處處洋溢著濃郁深厚的鄉土氣息。
廣州的節慶活動也多姿多彩年的迎春花市、元宵節、端午節、荷花節、荔枝節、重陽節、中國旅游藝術節暨廣東歡樂節、廣州國際美食節等節慶身受人們喜愛。
廣州,名勝古跡眾多,旅游資源豐富。1996年,評出的\"廣州十大旅游美景有百粵冠祠 -- 陳家祠、云山錦繡 -- 白云山風景區、穗石祥樓 -- 五羊雕像、五層樓、辛亥之光 --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中山紀念堂、蓮花勝景 -- 蓮花山、西關商廊 -- 上下九路商業步行街、六榕寺花塔、世界大觀 、東方樂園、近年來,更有航天奇觀、番禺香江野生動物世界、廣州海洋館等新景點建成,使廣州旅游更具魅力。
1949年10月14日廣州解放,一度為中央直轄市。1950年改為中南軍政委員會-,1954年劃歸廣東省-,為省轄市。
解放初期,廣州市劃分為28個區,其中城區20個(逢源、黃沙、西禪、長壽、沙面、陳塘、太平、惠福、靖海、小北、德宣、西山、東堤、漢民、前鑒、大東、東山、洪德、蒙圣、海幢),郊區7個(南岸、沙河、芳村、石牌、新洲、瀝滘、三元里),水上區1個(珠江區)。1950年調整行政區劃設置,把28個區合并為16個區,其中城區8個(長壽、河南、惠福、永漢、太平、越秀、大東、荔灣)、水上區1個(珠江區)、郊區7個(南岸、沙河、芳村、石牌、新洲、瀝滘、三元里)。1951年10月,把7個郊區調整為4個(白云、芳村、西村、新滘)。1952年9月,把原來8個城區合并為5個(東區、中區、西區、北區、河南區),仍保留珠江區。1953年5月,西村區撤銷并入白云區。同年6月,黃埔區成立。1956年6月,黃埔、白云、新滘3個區合并為廣州市郊區。1958年12月,撤銷珠江區,同年撤銷廣州市郊區。原屬郊區的人和、太和、竹料、鐘落潭等4個公社與花縣合并設立廣北縣,劃歸廣州市。原廣州市郊區的三元里、鶴洞、江村、石井、沙河、新滘、黃埔、蘿崗8個公社設立廣州市近郊區。1959年3月,撤銷廣北縣,把花縣劃回佛山地區。恢復廣州市郊區,原從廣州市郊區劃出的4個公社劃回廣州市郊區。同時,撤銷廣州市近郊區。1960年4月,從佛山地區劃出花縣、從化縣歸屬廣州市。同年8月撤銷中區、郊區,設立越秀區、東山區、海珠區、荔灣區4個城區,黃埔區、芳村區、江村區3個郊區。1961年,原屬韶關地區的佛岡縣劃歸廣州市(1963年又劃歸韶關地區管轄)。1962年5月,把3個郊區合并為1個郊區。1973年重新從郊區劃出部分區域再設黃埔區。1975年,把原屬佛山地區的番禺縣、惠陽地區的增城縣和龍門縣、韶關地區的新豐縣劃歸廣州市。1983年,把韶關地區的清遠縣、佛岡縣劃歸廣州市。1985年1月,從廣州市郊區劃出部分區域設置天河區、芳村區。1987年1月,把廣州市郊區改稱為白云區。1988年,廣州市行政區劃作出較大調整,1月7日經國務院批準,把龍門縣劃歸惠州市管轄,新豐縣劃歸韶關市管轄,清遠縣和佛岡縣劃歸清遠市管轄。1992年5月,經國務院批準,撤銷番禺縣,設立番禺市(縣級),隸屬廣東省人民0,由廣州市代管。1993年6月,經國務院批準,撤銷花縣,設立花都市(縣級),隸屬廣東省人民0,由廣州市代管。同年12月,經國務院批準,撤銷增城縣,設立增城市(縣級),隸屬廣東省人民0,由廣州市代管。1994年3月,經國務院批準,撤銷從化縣,設立從化市(縣級),隸屬廣東省人民0,由廣州市代管。2000年6月,經國務院批準,分別撤銷番禺市和花都市(縣級),設立番禺區和花都區。2005年4月,國務院批準廣州市行政區劃調整方案:撤銷東山區,將其行政區域劃歸越秀區管轄;撤銷芳村區,將其行政區域劃歸荔灣區管轄;設立南沙區和蘿崗區。調整后的行政區劃,廣州市轄越秀區、海珠區、荔灣區、天河區、白云區、黃埔區、花都區、番禺區、南沙區、蘿崗區10個區和從化市、增城市2個縣級市。
2007年末,廣州市戶籍總人口為773.4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2.76萬人。其中市區人口636.76萬人,縣級市人口136.72萬人。全市人口密度1040人/平方公里,其中市區人口密度1657人/平方公里、縣級市人口密度381人/平方公里。
2007年,廣州有少數民族人口35.6萬余人。其中,少數民族常住人口20余萬人,外來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約15萬余人。共有52個少數民族族別,其中回、滿族是廣州世居的少數民族,人口超過萬人的有壯、土家、苗、瑤族,缺少的少數民族為德昂族、裕固族和塔塔爾族。全市少數民族人口由原來3萬人發展到35.6萬余人,主要是改革開放以來,進入廣州就業的少數民族大學畢業生、部隊-、科技人員和國家干部大量增加,到廣州經商務工的少數民族也有不斷上升的趨勢。從年齡結構看,15—50歲少數民族人口占全市少數民族人口的88.6%;從文化程度構成看,與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中等文化水平的人口有所增長,大學以上文化人口比例有所降低;從職業構成看,全市少數民族主要集中在制造、批發零售貿易、餐飲、農林牧漁、社會服務和建筑等行業。全市有3所民族小學(回民小學、滿族小學、畬族村小學),1個少數民族聚居村(增城市正果鎮畬族村,有72戶共340人)。廣州有廣州市民族團結進步協會、市少數民族知識分子聯誼會、市滿族歷史文化研究會、市回族歷史文化研究會、市少數民族體育協會等13個少數民族群眾團體。
全國與廣州市面積相同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