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廣州市南沙區萬頃沙鎮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440115100 | 身份證前6位:440115 |
長途區號:020 | 郵政編碼:510000 |
隸屬政區:南沙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號碼:粵A | 轄區面積:319.2km2 |
人口數量:約4.04萬人 | 人口密度:127人/km2 |
萬頃沙鎮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 簡介 |
福安村 | 福安村簡介
位于萬頃沙鎮萬環西路公路東十一至十二涌。2008年,全村總戶數271戶,總人口1060人,轄區面積2270畝,耕地面積1……[詳細] |
年豐村 | 年豐村簡介
位于萬頃沙鎮萬環西路六至八涌段,洪奇瀝水道東岸。2008年,全村總戶籍為610戶,戶籍人口2437人,轄區面積5700畝,耕……[詳細] |
工程村 | 工程村簡介
位于萬頃沙鎮十四涌南堤西路,是一條漁業村。2008年,全村總戶籍47戶,戶籍人口187人,轄區面積530畝,耕地面積280畝……[詳細] |
紅海村 | 紅海村簡介
位于萬頃沙鎮十四涌,靈新公路東,是一條漁業村。2008年,全村總戶數133戶,總人口456人,轄區面積582畝,耕地面積……[詳細] |
紅江村 | 紅江村簡介
位于萬頃沙鎮十四涌,靈新公路西,是一條漁業村。2008年,全村總戶數167戶,總人口609人,轄區面積1173畝,耕地面……[詳細] |
紅洋村 | 紅洋村簡介
位于萬頃沙鎮十四涌,靈新公路西,是一條漁業村。2008年,全村總戶數328戶,總人口1208人,轄區面積772畝,耕地面積6……[詳細] |
紅港村 | 紅港村簡介
位于萬頃沙鎮西南部,緊靠洪奇瀝水道。2008年,全村總戶籍數87戶,戶籍人口286人,轄區面積550畝,耕地面積312畝,已……[詳細] |
紅湖村 | 紅湖村簡介
位于萬頃沙鎮萬環西路十一沖西涌口處。2008年,全村總戶數202戶,戶籍人口824人,轄區面積1930畝,耕地面積14……[詳細] |
新安村 | 新安村簡介
位于萬頃沙鎮萬環西路八沖至十一沖段,洪奇瀝東岸。2008年,全村總戶籍為690戶,戶籍人口2790人,轄區面積6000畝……[詳細] |
民立村 | 民立村位于萬頃沙鎮三民島的最南端,四面環江,自然環境條件較為優越。民立村位于三民島又名瀝心沙島,因為由民建村、民興村、民立村三條村組成故稱之為三民島。三……[詳細] |
民興村 | 民興村簡介
位于萬頃沙鎮三民島中部。2008年,全村總戶籍為556戶,戶籍人口為2137人,轄區面積為4005畝,耕地面積384……[詳細] |
民建村 | 民建村位于萬頃沙鎮三民島東北面,建村約100年,轄區面積6000畝,其中耕地面積4600畝,截止2011年12月31日,共有人口2117人,分533……[詳細] |
沙尾二村 | 200多年前,萬頃沙一帶稱為烏珠大洋,萬頃沙鎮內原為淺海灘涂。清朝道光十八年(1938年),東莞明倫堂在此圍墾,寓意是在汪洋巨浪之中造成萬頃良田,建村……[詳細] |
沙尾一村 | 沙尾一村簡介
位于萬頃沙鎮九、十涌,是萬頃沙鎮第二大村。2008年,全村總戶數1137戶,總人口4526人,轄區面積12500畝,耕地面……[詳細] |
同興村 | 位于萬頃沙鎮萬環西路三至五涌段。2008年,全村總戶數562戶,總人口2256人,轄區面積5175畝,耕地面積3503畝,已征地面積1358.054畝。……[詳細]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萬頃沙鎮位于廣州的最南端,地處穗、港、澳“金三角”的中心,北距廣州市區52公里,東南至深圳75公里,西南至珠海69公里,沿水路東南距香港23海里,西南距澳門40海里,水陸交通極為便利,地理位置十分優越。“一川蕉林綠,十里荷花香,千池魚跳躍,萬頃碧波流”。這是萬頃沙真實的寫照。萬頃沙是海上托出的一塊綠洲,是廣州“南拓”的一個重要港口、南沙區臨港工業、物流產業組團基地,也是廣州市第16個省級中心鎮。
200多年前,萬頃沙一帶稱烏珠大洋。由于它地處珠江口,來自陸域的東、西、北江河流逕流和南海勃流的互相作用,使大量泥沙淤積在虎門、蕉門、橫門、洪奇瀝四大出海口,形成豐富的海涂資源。萬頃沙鎮境內原為淺海灘涂,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東莞明倫堂在此圍墾,寓意是在汪洋巨浸之中,造成萬頃沙良田,萬頃沙鎮因此而得名。1953年與南沙、龍穴島、長沙村、大虎山、小虎山一起劃屬珠海,為珠海縣第四區。1954年,中山縣析出的大鰲沙、瀝心沙、缸瓦沙等地并入珠海四區。1955年秋改稱為萬頃沙區。1957年劃屬中山縣,改稱萬頃沙鄉。1958年10月,與珠江農場合并為萬頃沙公社。1959年1月,析出珠江農場,黃閣公社并入;4月,析出黃閣改屬大崗公社;7月劃屬番禺。1961年3月,析出南沙公社。1984年為萬頃沙區。1987年為萬頃沙鎮。2002年3月,原新墾鎮并入萬頃沙鎮。并鎮后萬頃沙鎮下轄15個村委會和2個居委會,行政區域面積319.2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約160平方公里,水域面積150多平方公里,總人口4.04萬人。2005年,經國務院批準,廣州市設立南沙區。是年10月,萬頃沙鎮成建制從番禺區正式移交給南沙區管轄,萬頃沙成為南沙開發區地域最大的一個鎮。
“水流柴、百家姓”這是解放以前萬頃沙人的生活寫照。滔滔海水,漂流著一些枯枝朽木,或在漩渦里打轉,哐在浪頭上顛簸,它們身不由已,從一個地方漂到另一個地方,這就是俗話講的水流柴。解放前,萬頃沙一帶最先由一部分海上漁民掛網投耕,而更多的是東莞、順德和中山一帶最貧苦農民,為求生路,離鄉背井流浪到萬頃沙做第一代“開荒牛”。他們有的因受日寇施行的“三光”政策之害而逃難到此,有的是被地主財團招集起來進行圍墾的流動船民。他們如牛如馬,或搖櫓撐篙,風里來浪里去,運泥搬石筑堤拍圍;或舉鋤拓荒,耕耘播種。一年四季衣不蔽體、食不果腹,在生活的苦海里掙扎。
解放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勇敢的萬頃沙人以耕沙斗海的不屈精神和勤勞的雙手,不但使圍墾的土地迅速發展壯大,而且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都發生了翻天地覆的變化。萬頃沙鎮的工業、農業、交通運輸、文化教育、金融保險、醫療衛生、旅游服務業都迅速發展,投資環境日臻完善,綜合實力不斷增強。今天的萬頃沙人,“面朝大海,心暖花開”,與解放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富起來的萬頃沙人十分注重文化事業的發展。南沙新區成立以來,特別是萬頃沙鎮被列為省級中心鎮后,萬頃沙鎮委、鎮0的領導以沙田水鄉文化為切入點,著力挖掘深厚的沙田水鄉文化內涵,打造沙田品牌產業,以此提升地區的知名度和文化品位,加快中心鎮的建設。水鄉咸水歌、水鄉賽龍艇、賽龍舟、飲食等將成為一種特色的文化,在今天得到弘揚。
萬頃沙除了有獨特的沙田水鄉文化底蘊外,由于圍墾而成,鎮境地勢平坦,沃土萬頃,水網縱橫有序,土地深厚肥沃,空氣清新怡人,是廣州市首個省級生態環保示范鎮。走進萬頃沙,猶如置身于美麗的水鄉田園畫卷里。蔗基漁塘、蕉林掩映,荷香萬頃,擁有美不勝收的田園風光,被譽為“當代桃園”、都市綠洲。水產資源十分充足,由于三面環海,地處咸淡水交界,海產豐富。主要海產品有風蟮(鰻)、龍利、麻蝦、蝦、青蟹、四大家魚等。近年,萬頃沙鎮被廣州市0列為綠色食品綜合基地,被國家農業部列為國家級綠色食品生產加工基地,獨特的自然環境,特別適宜發展“優質、高值、環保”的綠色食品及其加工業。萬頃沙鎮的土特產“新墾蓮藕”、“萬頃沙香蕉”已取得國家農業部綠色食品中心綠色食品認證,聞名海內外,產品遠銷歐美、東南亞、香港、澳門等地。此外,萬頃沙還盛產水果型木瓜、芒果、荔枝、龍眼等嶺南佳果。全鎮現有農作物種植面積約8萬畝,其中香蕉種植面積4萬畝,蓮藕種植面積1.2萬畝,水果型木瓜、龍眼、柑桔等嶺南佳果種植面積約4千多畝。優質水果現已成為萬頃沙乃至廣州地區知名的品牌產業。
展望未來,特別是大南沙開發的港口、物流、鋼鐵、造船、石化等大型產業在萬頃沙建成投產后,萬頃沙在飛速發展,快步向“兩個適宜”的現代化濱海城鎮目標邁進時,萬頃沙人耕沙斗海、勤勞勇敢的人文精神,萬頃沙悠遠流傳的沙田水鄉文化必將成為永恒的亮點,閃爍在廣州最南端的這方熱土。
全國與萬頃沙鎮面積相同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
萬頃沙鎮區劃
440115100002 220 新墾社區居民委員會
440115100200 220 沙尾一村民委員會
440115100201 121 沙尾二村民委員會
440115100202 112 民建村民委員會
440115100203 112 民興村民委員會
440115100204 112 民立村民委員會
440115100205 220 福安村民委員會
440115100206 220 新安村民委員會
440115100207 121 年豐村民委員會
440115100208 121 同興村民委員會
440115100209 220 紅湖村民委員會
440115100210 220 紅港村民委員會
440115100211 220 紅洋村民委員會
440115100212 220 紅江村民委員會
440115100213 220 紅海村民委員會
440115100214 220 工程村民委員會
440115100401 220 龍穴島管理區
440115100500 220 圍墾公司生活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