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公司接連調價影響幾何 又意味著什么?
繼中通快遞10日率先宣布調價后,11日韻達速遞在官微發布告客戶書,宣布即日起對快件價格進行調整。在離“雙11”不到1個月的時間里,“三通一達”中的兩家企業接連調價,在行業產生重大反響之余,也吸引諸多消費者的關注。
為何漲? 人力物料成本都在增加
對于漲價原因,韻達速遞的告客戶書提到:“受人力、物料以及運營成本攀升等影響。”中通方面給出的漲價理由,與韻達基本一致。
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人力成本的增加,是快遞行業一直面臨的挑戰。隨著中國快遞業進入“單日億件”時代,快遞員的工作壓力越來越大。根據第三方機構調查,約70%的快遞員表示不堪重負。
要穩住快遞員隊伍,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增加其派件收入。在此次宣布調價前,已有快遞公司宣布上調派費標準,1公斤以內每票加收0.2元。作為快遞成本的一部分,派費上調必然會傳導到快遞價格中去。
包括紙箱、打印面單在內的物料成本增加,則是今年以來的突出現象。今年9月,國內最大瓦楞紙箱原紙企業玖龍紙業宣布提高瓦楞紙箱原紙的價格。統計顯示,近一年來,瓦楞原紙的價格上漲了七成左右。由此帶來的結果是,一個紙箱售價因此漲價0.2至0.5元不等。
由于“雙11”將至,此次漲價的時點也值得細究?爝f物流咨詢網首席顧問徐勇分析,今年是快遞企業集體上市之后的第一個“雙11”,一旦出現服務問題,對企業造成的負面影響很大。漲價一方面可以緩解成本壓力、穩定服務質量,同時還能實現利潤承諾回應投資者期待。公開數據顯示,宣布調價后,中通快遞股價一度上漲5%以上。
漲多少? 有網點表示一票漲一元
對于具體的調價幅度,中通和韻達均沒有給出具體數字,稱“具體情況咨詢當地網點”。中通表示,因各地成本結構費率不同,具體調價幅度,由各網點根據當地市場和經營情況進行合理調整。
“上海到北京,寄一票普通快件(1KG以內)是12元,現在價格還沒有調整。雙11前應該會上調,大概一票漲一塊。”上海浦東北蔡鎮一家中通網點負責人表示。
別小看這一塊錢,中信證券測算顯示,預計今年11月快遞業務量規模約為50億件,平均單價提升0.5元,行業毛利多增25億元。
價格漲了,服務質量能不能跟上,這是很多人關心的問題。國家郵政局統計顯示,今年8月,消費者關于快遞服務的有效申訴達13309件,同比增長17.3%。其中,丟失短少、延誤等服務問題,同比分別增長28.7%、27.5%。
“其實,并不是特別在乎多掏一兩塊錢,但快遞的服務質量確實要提升。有時候,貨還沒收到,卻顯示已經簽收了。還有一次,發生過寄件丟失的問題,索賠起來也是費時費力。”上海的消費者黎赟說。
韻達速遞副總裁賴世強表示,快遞的服務質量,重點體現在末端派送環節。“雙11”期間,為了保證服務質量,韻達將投入幾千萬元到各個基層網點。通過網點的績效激勵機制,來提高快遞員的積極性。
影響幾何? 逐步從跑量轉向求質
此次發布調價通知的中通和韻達,按上半年業務量計算,分別是市場占有率第一和第三的快遞企業,在行業內擁有較大的影響力。“除了順豐這種走高端路線的企業,其他快遞公司預計后期也會跟進。”業內人士表示。
快遞提價,除了緩解成本壓力、保證服務質量,對整個行業的走向也將產生重大影響。
公開數據顯示,從2013年到2016年,我國快遞平均單價從15.69元/件一路降至12.71元/件,基本上保持著“每年降一塊”的幅度。以低價搶占市場份額,過度依賴電商件,導致基層網點勞動強度大但收益甚微。“漲價找死、不漲價等死”的說法,形象地描述了快遞行業深陷價格戰的窘境。
不過,六大快遞公司集體上市后,行業格局正在發生重大變化。“一方面,集體上市后靠價格戰追求市場份額的行為告一段落;另一方面,三四線快遞公司大量退出市場,新進入者已不構成威脅,行業發展進入相對穩定期。”中信證券表示,經歷多年“雙11”后,主要快遞公司越發追求網絡穩定和服務質量,逐步放棄降價換量的行為,漲價就是明確信號。
“漲價直接目的是對沖成本壓力,根本目的是幫助快遞企業邁出擺脫低價紅海的第一步,并且這一步要和服務質量同步提升。”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楊達卿說。
- 3-31· 驛站效率翻倍!良田快遞出庫儀實測:1秒1件、0漏掃、免云存儲
- 1-27· 快遞業迎來年貨寄遞高峰
- 12-23· 冷空氣接連來襲 能源保供開足馬力
- 11-18· 我國快遞年業務量首次突破1500億件
- 11-14· 快遞業務迎高峰 智能科技推動物流業“加速跑”
- 10-28· 快遞業務旺季啟動,單日業務量再創歷史新高
- 10-21· “快遞下鄉”十年 鄉鎮快遞網點覆蓋率達98%
- 10-10· 快遞業務收入9個月超萬億元
- 8-19· 為什么要建立保持制造業合理比重投入機制,合理降低制造業綜合成本和稅費負擔?
- 7-29· 二季度快遞服務全程時限縮短至53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