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扶持有加 智能快遞柜盈利難題猶未解
5月13日消息,《快遞暫行條例》實施已近兩周時間,關于快遞柜的話題不斷引發社會各界關注。作為“最后一公里” 的補充選項,快遞柜如何破解盈利難題仍是個迷。
據了解,5月1日起開始實施的《快遞暫行條例》規定,快遞企業應當將快件投遞到約定的收件地址,并告知收件人或者代收人當面驗收。但截至目前,不少用戶反映快遞員在實際操作中依然沒有按照《條例》執行。
不過快遞柜在解決“最后一公里”痛點的價值上,依然獲得了來自政府的重視與支持。國務院辦公廳在今年1號文件《關于推進電子商務與快遞物流協同發展的意見》中明確,要推廣智能投遞設施以及鼓勵快遞末端集約化服務。《快遞暫行條例》第14條亦指出,鼓勵多個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共享末端服務設施,為用戶提供便捷的快遞末端服務。
在部分城市,快遞服務設施還獲得“公務員”待遇,被納入城市公共服務設施配套體系。5月1日正式發布實施的《青島市市區公共服務設施配套標準及規劃導則》規定,快遞自提柜、代收點等設施屬于公共服務設施,600戶以上新建居民小區等區域都宜配建設一處。
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預計到2020年,快遞入柜率有望達20%,對應快遞柜格口需求約為7600萬個,市場需求及潛力仍然巨大。盡管快遞柜已經迎來市場需求及政策支持的雙重利好,但不可否認的是,快遞柜依然難逃“賠本買賣”之困。
目前快遞柜普遍存在盈利模式不清晰、維護成本過高等問題,全行業仍處在虧損狀態,并且短期內盈利無望。以快遞柜市場兩大巨頭為例,截止2017年9月30日,豐巢科技在該年9個月期間的營業收入為1.6億元,凈虧損從2016年的2.5億元擴大到2.76億元,負債總額則擴大到12億元。另一邊速遞易的日子也不好過,成都三泰2017年年報顯示,速遞易業務為公司帶來的營收為1.42億元,同比下降36.46%。比起2016年帶來的2.24億元收入,其貢獻下滑明顯。
就目前實際情況來看,無論從哪一端收費,幾乎都成了快遞柜難以突入的禁區,這也進一步導致快遞柜陷入增收無力的被動局面。盡管不少快遞柜企業開始從“打賞”等形式培育用戶形成付費使用的習慣,然而在付費使用被廣泛接納之前,快遞柜如何找到生路,依然是更為關鍵的問題。
- 6-9· 快遞新規實施在即:全鏈條治理引領綠色轉型新賽道
- 6-3· 多項政策醞釀將出 促數字經濟提檔加速
- 5-29· 19800元!九識智能E系列無人物流車正式上市,重新定義智慧物流
- 3-31· 驛站效率翻倍!良田快遞出庫儀實測:1秒1件、0漏掃、免云存儲
- 11-4· 載譽前行丨因格智能獲評國家級科技型中小企業與CMMI 3級能力評定
- 10-15· 智能網聯汽車政策利好不斷 智加科技發布智加領航Navigate自動駕駛系統
- 5-28· 因格智能公司摘得第七屆全球高層次人才創業大賽物流裝備分賽桂冠
- 10-27· 九識智能發車江蘇如皋,智能城配物流規模化落地拓展又一城
- 10-27· 搶灘新能源,加碼智能化,正泰以科技“電”亮綠色未來
- 10-20· 哥德堡榮獲瑞典《智能物流》杰出物流地點稱號,引領工業發展助力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