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紙進口標準提高,綠色快遞發展迎來新契機
5月以來,我國成品紙市場迎來一場轟轟烈烈的漲價潮。5月1日至5月4日,全國已有32家紙廠宣布漲價,白板紙、瓦楞紙、箱板紙等紙種漲價幅度在每噸100元到300元不等,其中主流高克重瓦楞紙全國均價在每噸4350元左右,相比年初上漲11%以上。
業內專家認為,廢紙價格上揚是此次成品紙紙價上漲的一個重要原因。今年1月以來,我國逐步收緊廢紙進口,廢紙進口量減少。
一場狙擊“洋垃圾”行動在我國如火如荼地進行。“堅決拒絕‘洋垃圾’”“自己的垃圾自己消化”……國內民眾呼聲高漲,誓將“洋垃圾”拒之于國門之外。但客觀地分析一下,并非所有“洋垃圾”短時間內都能夠完全禁止。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固體廢物處理與環境安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劉建國說:“目前我國固體廢物中進口量最大的是廢紙,相關企業對廢紙口的依賴度較高,占的比重比較大,短期內可能沒有辦法替代。”
近年來,電子商務在我國方興未艾。隨著網購情況的增多,快遞物流行業快速發展,對瓦楞紙的需求量不斷走高。
去年12月,《進口廢紙環境保護管理規定》和《限制進口類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環境保護管理規定》發布,規定進口廢紙的企業生產能力應不小于每年5萬噸。將之前征求意見稿中的生產能力應不小于30萬噸每年改為不小于5萬噸每年,從側面說明了我國對廢紙的需求量之大。
5萬噸標準大大放寬了小紙廠的生存空間,特別是在瓦楞紙生產領域,單廠產能小于30萬噸以下的紙廠頗多,政府保留了小紙廠使用進口廢紙的渠道。
但是,隨著我國“洋垃圾”禁令的逐步推進,2月,我國將廢紙進口雜質的上限調整為0.5%,比此前規定的1.5%更加嚴格。這意味著,即便能達到生產能力不小于5萬噸每年的要求,但也有可能因分類不到位、雜質過多而無法達到進口標準。
我國打擊“洋垃圾”的決心依然堅定,提高廢紙進口標準的同時,審批方面也比以前更加謹慎,打擊“洋垃圾”走私的力度不斷加大。
從長遠看,更嚴格的廢紙進口限令會使廢紙進口量減少,而面對國內高居不下的廢紙需求,紙包裝使用需求量最大的快遞行業開始從自身尋找相應對策。
快遞行業使用的瓦楞紙箱多為一次性包裝,使用成本高,周期短。去年“雙十一”,蘇寧易購、京東等大型電商平臺開始試用共享快遞盒、循環包裝袋、百分百可降解快遞袋等,以此取代傳統快遞包裝需要的瓦楞紙板。
今年2月新修訂的《快遞封裝用品》系列國家標準發布,其中就規定降低快遞封套用紙的定量要求。此外,5月1日正式施行的《快遞暫行條例》,鼓勵使用可降解、可重復利用的環保包裝材料,鼓勵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采取措施回收快件包裝材料,實現包裝材料的減量化利用和再利用。
來自2018年全國郵政管理工作會議的數據顯示,去年我國完成快遞業務量401億件。這意味著平均每人每年要收30個快遞。如此大量的快遞若可采用環保材料包裝,則會從源頭上減少對瓦楞紙的需求,進而降低對廢紙進口的依賴。今后,越來越嚴格的廢紙進口限令將成為促進綠色快遞發展的強大推力。
- 4-14· 從發展聯通到需求互通再到資源融通 雙向奔赴實現雙贏
- 4-14· 為農業發展鋪就“鋼鐵糧道”
- 3-31· 驛站效率翻倍!良田快遞出庫儀實測:1秒1件、0漏掃、免云存儲
- 3-10·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數據局、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印發《國家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指引》
- 2-24· 國家發展改革委:支持民營企業積極參與“兩重兩新”
- 1-27· 快遞業迎來年貨寄遞高峰
- 1-20· 鐵路發展交出亮眼成績單
- 1-20· 鐵路發展新藍圖:鑄就強國動脈,引領未來出行
- 1-20· 鐵路發展是推動經濟社會騰飛的強大引擎
- 1-13· 從發展答卷看“活力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