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條例有效實施需細致舉措
我國第一部專門針對快遞業的行政法規《快遞暫行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近日出臺,自2018年5月1日起施行。條例的出臺實施,在保障快遞安全、保護快遞用戶合法權益、加強對快遞業的監督管理、促進快遞業健康發展等方面,必將發揮積極作用(據3月28日《新京報》)。
如今在人們的生活中,快遞已經不可須臾離。我國快遞業迅猛發展,已成為世界第一快遞大國,快件業務量連續位居世界第一。在快速發展過程中,快遞行業面臨著市場經營秩序不夠規范、服務規則不太明確等問題。即將實施的條例,針對寄件人隱私保護、快件丟失后如何索賠、快遞車輛的規范管理等進行了明確規定,解決了消費者關注的眾多問題。
法規發揮要應有功效,有效實施是關鍵。首個快遞法規如何有效實施,筆者這里拋磚引玉說幾個具體問題。
監督管理配套措施要跟上。條例規定,郵政管理部門負責對快遞業實施監督管理,公安、安全、海關、工商行政管理、出入境檢驗檢疫等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監督管理。我國快遞業務量巨大,2017年業務量突破400億件,預計每年還會以100億件左右的速度增長。每年四五百億件,算下來每天就超過1億件,這樣巨大的數量,監督管理工作量可想而知。相關職能部門應及時采取有效舉措,在力量保障、完善流程、提升效率等方面做好準備。在責任認定方面也要有細化的措施。比如,條例規定不得出售、泄露用戶信息,那么,在很多渠道都能獲取用戶信息的當下,該如何認定是快遞企業所為?這需要下些功夫。
投訴渠道需進一步通暢。首先要完善統一的投訴平臺。快遞服務遇到問題,消費者一般只能通過快遞企業自己的平臺投訴,由快遞企業予以處理。企業“自己監督自己”,消費者權益無法得到切實保障。這就需要一個統一的服務投訴平臺,消費者不管通過哪家快遞企業寄收快件,如果投訴后對企業的處理不滿意,都可以通過統一平臺妥善處理。其次,投訴處理要重效率。現在的快遞,“當天達”“次日達”已經非常普遍,投遞速度非常快。這樣的速度,也要體現在投訴處理上。
相關部門要加強協調。比如,條例規定,“依法保障快遞服務車輛通行和臨時停靠的權利,不得禁止快遞服務車輛依法通行”。這就需要公安、交通運輸等部門和郵政管理部門加強協調配合,建立健全快遞運輸保障機制,既要保證快遞服務車輛通行,又要保證快遞服務車輛遵章守紀。
快遞是新業態,存在很多未知事項,條例在制度安排上還留有空間,執行中的一些問題還可以不斷總結經驗,及時調整制度措施。希望相關部門多聽意見,多加研究,不斷豐富和完善這一快遞業首部行政法規。
- 4-7· 多舉措促發展 重慶加快打造民營經濟發展高地
- 3-31· 驛站效率翻倍!良田快遞出庫儀實測:1秒1件、0漏掃、免云存儲
- 1-27· 快遞業迎來年貨寄遞高峰
- 1-16· 首批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典型案例發布
- 12-26· 實施辦法加快修訂 鋼鐵產能置換政策將優化
- 11-18· 我國快遞年業務量首次突破1500億件
- 11-14· 津出臺實施辦法:最高給予30萬支持 留學回國人員可申報
- 11-14· 快遞業務迎高峰 智能科技推動物流業“加速跑”
- 11-7· 醞釀新舉措 鋼鐵行業兼并重組或提速
- 10-28· 快遞業務旺季啟動,單日業務量再創歷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