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建言打通快遞“最后一公里”
隨著我國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近年來,物流業發展迎來了“春天”。然而,伴隨電子商務觸角的不斷延伸,城市快遞末端和農村物流短板逐漸顯現。
在城市,快遞“最后一公里”面臨網點安家難、車輛上路難、進門難、員工雇傭難等多重障礙;在農村,“電商下鄉”路上同樣遭遇了物流成本高、效率低、生鮮農產品損耗大等種種挑戰。
今年兩會,不少代表委員聚焦物流建設,圍繞物流“最后一公里”問題,積極建言獻策。
“最后一公里”仍有待通暢
“我一年要去十幾個地方調研,這次兩會帶來的提案是在去年一年調研的基礎上形成的,關注的是物流建設問題,尤其是農產品上行過程中的物流設施建設問題。”3月6日,在政協小組討論會上,說到自己的提案,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副校長賀盛瑜委員不自覺提高了聲音。
“看著車厘子爛掉但運不出去,真的很心疼種植農戶付出的辛勤汗水。”賀盛瑜委員帶博士生團隊調研時發現,在中西部貧困縣域,建立物流網絡基礎設施,已成為培育和提升農業農村發展能力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賀盛瑜委員對農村物流的關注與京東集團首席執行官劉強東委員不謀而合。“在一些鄉村地區走訪時發現,這些經濟不發達地區主要的問題在于物流建設滯后、銷售渠道不暢,農民花高價錢買不到好東西、農民的好東西賣不出高價錢,零售基礎設施瓶頸嚴重拖累鄉村產業的發展。”劉強東委員說。
除了農村物流,城市中快遞的“最后一公里”同樣存在障礙。“城市快遞末端服務短板日益凸顯,主要面臨網點安家難、車輛上路難、進門難、員工雇傭難的‘四難’問題,已成為制約高發展質量的突出瓶頸。”國家郵政局普遍服務司司長馬旭林委員說。
物流基礎設施網絡建設仍需強化
“要強化物流基礎設施網絡建設、打造智慧物流系統平臺。”傳化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徐冠巨代表說,“過去,數字技術很好地服務了我們的生活與消費;未來,數字技術會更好地服務我們的生產與制造。為智能制造提供智能化的服務,共享新技術,共創新價值,這是數字技術的新使命和新未來。”
“還是要通盤考慮物流網的建設,這樣能極大程度上減低成本。”劉強東委員補充說:“京東花了10年的時間建立起覆蓋全國的龐大物流,可以把農村“最后一公里”的物流成本降低50%~70%。尤其是隨著無人機技術和新能源技術的進一步落地,整個中國的農村物流狀況將會實現質的轉變,我也堅信這張物流網絡能夠帶來巨大的價值。”
物流一直是蘇寧集團董事長張近東代表牽掛的問題,他曾多次建言現代物流建設。對于“最后一公里”問題,他告訴記者:“現在的快遞箱和快遞自取點在有些地方已經建立,我覺得還要構建低環境負荷的循環物流系統,有條件地發展共同配送和夜間配送等方式。”
“最后一公里”還需政府發揮作用
“應充分發揮政府作用,彌補市場機制失靈,探索政府購買服務方式解決‘最后一公里’難題。”今年兩會,馬旭林委員帶來了“加強快遞末端公共設施建設”“將郵政服務網點延伸到鄉村”等4份提案建議。
為破解城市快遞末端“四難”,馬旭林委員建議,一是由國土資源和住房城鄉建設部門出臺明確智能快件箱、快遞末端綜合服務場所的公共屬性的具體政策,將智能快件箱、快遞末端綜合服務場所納入城市居民社區建設配套設施中,將用地支持政策落到實處;二是發展城市末端共同配送,建立不同部門間的協調管理制度,理順城市配送管理機制,建設融電商、快遞、蔬菜糧油、飲用水等配送服務于一體的社區配送公共服務站或在快遞末端綜合服務場所的基礎上搭載其他配送功能,避免各自為政、各占一攤,提高社區資源利用率。
針對農村物流建設,馬旭林委員算了一筆經濟賬。他在提案中建議中央財政設立專項資金,出臺對村級郵政服務點建設以獎代補的政策。每村建設1個服務點,約需投資2萬元左右。
- 4-14· 打通“中間一公里”,讓物流降本增效落地生根
- 3-31· 驛站效率翻倍!良田快遞出庫儀實測:1秒1件、0漏掃、免云存儲
- 1-27· 快遞業迎來年貨寄遞高峰
- 1-6· 4.8萬公里!我國高鐵運營里程再創新紀錄
- 1-2· 打通天山分幾步?探秘天山勝利隧道“通關秘籍”
- 12-26· 打通堵點難點 提升運輸效率——解讀關于加快建設統一開放的交通運輸市場的意見
- 11-18· 我國快遞年業務量首次突破1500億件
- 11-14· 快遞業務迎高峰 智能科技推動物流業“加速跑”
- 10-28· 快遞業務旺季啟動,單日業務量再創歷史新高
- 10-21· “快遞下鄉”十年 鄉鎮快遞網點覆蓋率達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