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物流業智慧化、自動化成為新趨勢
物流業的發展經歷了人工生產、機械化、自動化再到智慧化的歷程。人工生產的比例逐漸降低,物流作業過程中的設備和設施逐步自動化,但總體上與美國、德國等西方發達國家相比差距較大。工業4.0的提出,強調利用物聯信息系統將生產中的供應、制造、銷售信息數據化、智慧化,最后達到快速、有效、個性化的產品供應。對于物流科技而言,即整合傳統和新興科技,以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提升物流智能化程度,增強供應鏈柔性。
我國現有物流倉儲設施中,超過70%建設于上世紀90年代之前,不能滿足現代化需要;目前5.5億物流倉儲設施的供應量,達到國際化標準的,不足1000萬平方米;自動化程度低,多靠人工分揀搬運,自動化技術沒有得到好的應用,耗時耗力;物流信息網絡平臺建設緩慢,物流信息共享困難。
物流科技是一塊大蛋糕,有著將近5000億元規模的市場空間,許多上市公司都在做這件事。這也是一個新的產業,目前菜鳥網絡與京東的投入都很大,包括物流設備、配送車輛等,需要很強的研發能力,一般的物流是做不到的。
現階段無人倉成本遠遠高于人工成本,這就像此前曝光的順豐、京東的無人機、無人機器人及申通“小黃人”、圓通“小紫人”一樣,成本也都是遠高于人工,雖然各大企業都號稱節省了成本,但這些還都不是成熟的物流科技。目前最關鍵的問題是,各大企業還無法將無人倉大規模商用,做到大量普及,所以無人倉真正大規模應用還有一段時間。
伴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尤其是云計算、機器人、物聯網技術的成熟,推動了以大數據應用為標志的智慧物流產業的興起。物流是制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國產AGV機器人產業的高速增長能夠從根本上提升物流體系的運行效率,對我國制造業帶來深遠的影響。預計到2025年有望超萬億,這些,似乎都預示著智能倉儲時代大潮已來,而智能AGV將是推動大潮涌動的主要推手。未來,AGV機器人有望實現全面提速,不僅能提高精準度,還能更為快速地在各種任務間進行切換,同時對于裝載物的識別能力也將增強,并有可能具備自主記憶、自主學習的擬人功能。機器人的應用普及還將進一步加速,而隨著AGV逐漸邁向更高智能化,巨大的基礎性優勢,將成為其持續拓寬應用場景的堅實助力,必將創造更為廣闊的市場空間。
- 2-3· 智慧港口春節繁忙“不打烊”
- 12-3· 大盛智慧供應鏈:一站式進口解決方案,滿足電子元器件行業需求
- 12-3· 大盛智慧供應鏈推出進口報關供應鏈金融服務,驅動企業降本增效
- 11-14· 智慧場站系統賦能增效,商都萬泰奏響廠區精益管理新樂章!
- 11-14· 智慧物流降本增效(經濟新方位·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
- 10-17· 大連:智慧海關讓跨境貿易更便利
- 9-19· 智慧服務 安全通達 二〇二四年服貿會交通領域新場景新技術亮點紛呈
- 9-9· 智慧農機農技助力黑龍江糧食穩產增產
- 9-5· 鐵路智慧 閃耀百年——“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
- 8-15· 包頭成為產能規模最大稀土新材料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