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人大代表建議:快遞外賣電商等行業實施“限塑令”
截至1月28日下午,記者看到,北京市十五屆人大一次會議代表議案中,6份議案關注垃圾減量化、資源化處理問題。
針對快遞、外賣、電商等新業態中產生的大量塑料垃圾,代表建議擴大塑料袋有償使用的適用范圍。
▌建議擴大塑料袋有償使用范圍
快遞、外賣等新業態產生的大量垃圾已受到了社會關注。18名代表聯名提出了一份關于改進限塑措施、治理白色垃圾的議案。
議案提出,北京市經濟發展水平早已達到了發達國家的水平,參考其他發達國家的經驗和當前環保可降解塑料袋的生產成本,在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以及外賣和部分電商行業中強制使用可降解環保塑料袋的成本完全可以接受。
因此,建議盡快在北京市范圍內深入調查研究,盡快通過地方法規,推行更加嚴格的“限塑令”。
該議案的領銜代表劉紅宇特別指出,快遞、外賣、電商等新業態中塑料包裝的使用數量已經遠超商品零售場所,塑料包裝集中使用的場所不應只局限于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必須擴大塑料袋有償使用制度的適用范圍。
同時,建議強制要求生產、銷售和使用可降解的塑料制品,對生產、使用可降解環保塑料袋的企業進行稅收減免或補貼,擴大宣傳,把禁令變成動員令等。
▌小區大件生活垃圾無人清運受關注
《關于老舊小區產生的居民大件廢棄的生活垃圾處理的議案》中提出,居民區內產生的垃圾主要分為三類:生活垃圾、裝修垃圾、大件生活垃圾與包裝廢棄物。
其中,生活垃圾由環衛部門負責清運,裝修垃圾由物業負責監管,社區協同物業共同督促居民自行清運清理,但廢舊家具、白色泡沫、廢舊生活用品等大件垃圾日漸增多卻無處堆放、無人回收,環衛部門拒絕清運此類垃圾。
特別是老舊小區,產權單位多,無法區分物業處理權屬、邊界問題,影響社區環境。
代表建議,相關政府部門出臺處理大件生活垃圾的有關辦法,或明確相應回收規則處理流程,建立有效的監管、處理機制,指導監督居民正確處理此類大件垃圾。
此外,垃圾分類處理也是代表關注的焦點。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護憲律師事務所律師衛愛民在一份關于持續推進本市垃圾分類處理的議案里提出,建議制定垃圾處理的地方性法規,以垃圾處理的三原則,即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為指導,明確規定政府、市民、凡是與垃圾產生、消費、處理有關的社會各單位在垃圾全生命周期的權利義務,實現垃圾處理有法可依。
同時,制定本市垃圾減量化行動計劃,建立可回收垃圾自我回收、重復利用制度等。促進大型包裝的重復利用,遏制過度包裝,從源頭上減少進入北京的垃圾量。
衛愛民代表還建議,優化引導市民垃圾分類的具體手段、實行垃圾回收建立制度,關注農村垃圾處理工作,大力推進垃圾資源化工作等。
▌需資源化處理建筑垃圾約600萬噸
在《關于加快落實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的議案里,代表提出,隨著非首都功能疏解以及違建拆除、棚戶區改造等工作的不斷推進,產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
數據顯示,本市建筑垃圾年運輸量達4500多萬噸,其中85%是開槽土,需要資源化處理的建筑垃圾約有600萬噸,而本市建筑垃圾年資源化利用能力不到300萬噸。
據調研,本市已有兩個建筑垃圾資源化項目,并規劃新建6座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理設施,分別位于朝陽、海淀、豐臺、石景山、大興和房山,設計處置能力均為100萬噸/年。
然而,以上建筑垃圾資源化項目的的再生料利用形式單一、產品附加值低,且資源化利用的設備、環保投入及運營成本高昂,導致再生料的價格不具備市場優勢,資源利用企業大多自產自銷,難以形成長效機制。
代表建議,強化低碳意識,從源頭上實現建筑垃圾減量化,全面推行建筑垃圾分類處置。從設計、建設、使用三個階段來強化建筑垃圾的減量化。同時,鼓勵技術創新,開發高校的設備工藝和再生應用產品。
此外,推動建筑工業化發展,完善裝配式建筑體系;推動再生資源園區建設,促進建筑垃圾再利用規模化發展等。
- 4-28· 北京至廣州快速多式聯運班列實現常態化運營一周年
- 4-21· 北京首發“濰坊風箏號”旅游專線列車
- 3-31· 驛站效率翻倍!良田快遞出庫儀實測:1秒1件、0漏掃、免云存儲
- 3-17· 北京大興:小番茄背后的“大科技”
- 3-10· 北京數字經濟發展動能澎湃
- 2-24· “取消外賣騎手超時扣款”陸續試點 對客戶體驗有何影響?
- 1-27· 快遞業迎來年貨寄遞高峰
- 1-13· 北京綜合保稅區優化產業配置顯成效
- 1-13· 北京推出一攬子穩增長專項行動力促“開門紅”
- 1-13· 北京商圈品質提升收獲亮眼成績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