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圓通試點標準化:快遞員配“十三寶”
“我們是圓通全網首個標準化試點公司。今年,公司在標準化建設方面更是下足功夫,嚴格按標準執行各項行業規定。目前,公司各個網點的派件簽收率、在線客服接待率直線上升普通投訴率持續下降,顧客滿意度穩步提高。”談起標準化建設,圓通安徽黃山公司總經理胡明輝打開了話匣子。“標準化對員工的語言、體態、精神面貌等都有細致要求,算是‘武裝到牙齒’了。”
去年5月,圓通標準化全面推廣實施啟動大會在安徽黃山召開。一年后,由圓通承擔的“快遞服務標準化試點(國家級)”項目通過國家標準委專家組的評估。接到試點任務時,胡明輝既有壓力又有動力,在這一年里,設施形象、場地配置以及現場管理等成為標準化試點工作的重中之重。
1、工具物料配置到人
形象規范細致到衣
對于收件人來說,網點和快遞員是企業的門面,也是服務標準化水平最直接的體現。為了讓標準化建設更好地落地,胡明輝決定從服務操作規范入手,強化標準化建設。
黃山圓通按照“設備配置標準”的要求,為各網點的快遞員配備了操作牌、手機、PDA、電子秤、文件封、防水袋、中性筆、大頭筆、膠帶、驗視章、運單、美工刀、背包等“十三寶”,便于員工收派工作有序、規范。還在網點的操作場地內設置塑料分揀筐、壁掛式液晶電視、建包架、平板手推車、滯留籠、滅火器等設備,提升網點安全設備裝配水平,為快遞安全提供保障。
不僅如此,黃山圓通還進一步提升快遞運輸車輛的標準化水平。企業對廂式貨車、金杯車、依維柯、面包車、電動三輪車的色號、廂體、品牌標識等作出明確規定,并對工作人員的操作步驟提出要求,統一培訓,以進一步提高服務的穩定性和操作流程標準化。
“上班時間,員工一律穿著干凈、整潔的工服,統一佩戴工作牌。”在胡明輝看來,員工形象不僅代表著公司形象,更關乎客戶的直接感官度。為做好員工形象標準化工作,黃山圓通對客服人員、收派員及管理人員的著裝、發飾、立姿、行姿、語言等都提出了詳細而明確的要求。此外,公司還為員工購置了三套工服,并明確營業服務臺標配等內外形象要求。詳細的規章制度規范了員工的行為,獎懲制度也保障了標準化的落地執行。由服務標準化的落實,企業的外在形象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
2、兩次更換操作場地
標準化提升處理效率
“2008年公司剛成立時,在徽州區巖寺鎮租賃了一個100多平方米的門面房,不僅場地小建筑破舊,而且室內柱子較多,很不方便操作。”胡明輝回憶說,當年場地確實存在臟、亂、差等問題,影響公司形象不說,還滯緩了日常生產。從那時起,他就意識到場地標準化建設的重要性。
2012年,黃山圓通第一次遷址,在屯溪區黎陽鎮租賃了700多平方米的場地,工作環境得到很大提升。2016年,借由標準化試點的契機,胡明輝再次投資近200萬元,在九龍工業園租賃了5000余平方米的廠房,并進行整改裝修,根據總部要求完成場地標準化建設。
新場地設有操作區和辦公區兩大塊。其中操作場地1000余平方米,設置到件分揀輸送帶、小件分揀籠、定置定位、快件安檢等區域和設備,達到了區域有序、功能明確的要求。
3、各項管理制度上墻
穩定質量樹立口碑
有了完善的制度、統一的形象、整潔的操作場地,加強公司現場管理標準化建設就成為接下來的重點任務。
胡明輝根據“看板上墻標準”要求,在公司內部醒目設置“禁止寄遞物品規定”“服務承諾”“安全操作管理制度”等幾十塊看板,讓員工時刻牢記工作職責和服務標準。此外,黃山圓通還按照“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安全”的6S管理內容,對公司操作場地、辦公室、物品擺放定置、員工行為習慣養成、員工安全意識和安全操作能力等提出明確要求,進一步強化現場管理標準化建設。
“標準化建設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在標準化建設的過程中,公司投入資金逾200萬元,但大家一致認為很值得。”胡明輝說,“實施標準化建設,新購操作設備、合理優化場地布局,讓我們省時、省力、省成本;統一的車輛形象、統一的收派員形象,讓客戶感受到不一樣的專業,從而讓客戶放心;通過信息化系統的推廣使用,企業的人工成本大幅壓縮,結算、分揀等在系統的自動操作下變得更準確、更便捷。”
他表示,標準化建設給公司和網點帶來了看得見的收益,也給圓通品牌和市場口碑帶來了看不見的提升。“下一步,我們將繼續保持標準化的操作水平,為市場帶來穩定的高質量寄遞服務。”
- 6-9· 快遞新規實施在即:全鏈條治理引領綠色轉型新賽道
- 3-31· 驛站效率翻倍!良田快遞出庫儀實測:1秒1件、0漏掃、免云存儲
- 12-22· 中國標準地鐵時速120公里B型車株洲下線
- 12-1· 高標準運行試驗,提升鐵路發展硬實力
- 11-28· 高標準推進設備檢修 提高設備運行品質
- 6-13· 以標準化促創新發展 江蘇提出32項重點工作
- 6-9· 全國快遞行業堅持創新開發 讓快遞速度更快
- 6-9· 快遞暢才能網購旺
- 5-27· 快遞企業備戰“618”:末端人力存壓 最差時點已過或迎復蘇
- 5-23· 快遞新規之下,無人配送能否破解“最后一公里”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