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鳴:快遞業進入“換擋期”, 政企共鑄快遞大平臺
在2017中國快遞“最后一公里”峰會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綜合運輸研究所所長汪鳴出席并演講。汪鳴表示,快遞已經被當作經濟的前置指標,并從國家產業經濟發展模式調整層面分享了對快遞業的看法。
快遞是經濟的前置指標
“從發改委角度來說,我們已經把快遞當作經濟的前置指標來對待了,快遞的一舉一動,每個月度指標都進行跟蹤。”汪鳴說,無論是經濟上行還是下行,快遞會第一個作出反映,因此要呵護好、運作好、經營好快遞業的發展。
汪鳴表示,快遞業發展到今天的格局來之不易,用了很短的時間完成了物流領域長期希望實現的網絡化、規模化、集約化運作。快遞業不應再走原來產業的老路,從高速增長到中低速增長,最后因殘酷的競爭導致很大一批企業“死掉”,造成資源的浪費。
在“最后一公里”方面,汪鳴認為,從近三年來快遞的發展來看,“最后一公里”在政策、在管理、在經營、在技術四個大的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國家政策特別是經濟和產業方面政策也在發生一些變化,快遞本身也正處于變化的前夜。
快遞業進入“換檔期”
在演講中,汪鳴暢談了在新形勢下快遞業的發展格局,他認為在經歷初期市場空白填補和服務創新帶動的高速發展之后,快遞增速放緩成為正常的階段性現象,已經進入了增速的“換擋期”。
汪鳴說,這些年快遞的增速,三位數、大兩位數都經歷了,但現在進入了一個小兩位數階段。增速到了一定階段將進入換擋,這是任何一個行業發展的正常需求。但是,現實的問題是按照50%以上增長進行的資源配置和網絡構建,一旦要掉到20%以內的速度增長的時候,會出現不適應。
快遞業多年的高位增長,也造就了三通、韻達、順豐,還有京東、菜鳥等企業。汪鳴認為,龍頭企業的發展過程初步完成,并且布局網絡工作也初步完成,接下來是服務模式和質量的競爭。
政企共鑄快遞大平臺
在“最后一公里峰會”上,“共享”成為各界嘉賓提及最多的詞匯之一,汪鳴也明確地表達了相同的觀點。他認為,相關部門和企業要共同努力完善交通物流網絡,進行資源的整合和綜合利用,構建資源共享的交通平臺,要建設完善的專業化經營平臺,形成信息共享的服務平臺,并推動模式創新,發展智能物流配送手段。
“快遞業構建相應的網絡以后,到了需要進行融合、資源共享、網絡銜接、服務銜接的階段,以最大限度的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汪鳴表示,最后一公里應站在全快遞、快遞和物流融合、快遞和零售連鎖等商業業態創新的幾個層面上去考慮,要將快遞的區域分工、城市取送點與“最后一公里”作為一個有機整體進行建設。“這個建設任務不單純是快遞企業的,既具有國家功能,也具有不同運輸方面的企業功能,是各種資源的有效配套和銜接,形成完整的運輸鏈條,提高運輸整體效率。”
汪鳴建議,打造快遞大平臺、構建全鏈條,需要平臺技術營造環境,并完成各環節的銜接。對于快遞來說,大平臺和全鏈條就需要創新服務模式。這需要快遞與既有的商業業態和新興商業業態服務對接發展,這將引領快遞和相關產業整體創新。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層面來看,這就是跨行業融合,培育新業態,找到新的增長點。
- 6-9· 快遞新規實施在即:全鏈條治理引領綠色轉型新賽道
- 3-31· 驛站效率翻倍!良田快遞出庫儀實測:1秒1件、0漏掃、免云存儲
- 6-9· 全國快遞行業堅持創新開發 讓快遞速度更快
- 6-9· 快遞暢才能網購旺
- 5-27· 快遞企業備戰“618”:末端人力存壓 最差時點已過或迎復蘇
- 5-26· 數字化平臺加碼發力“鄉村振興”
- 5-23· 快遞新規之下,無人配送能否破解“最后一公里”難題?
- 5-9· 平臺經濟重在規范發展 有助于提高全社會資源配置效率
- 5-9· 平臺經濟重在規范發展 有助于提高全社會資源配置效率
- 3-31· 快遞慢了 近期網購請注意物流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