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通快遞小哥又被打 是誰踩急了快遞的三輪?
昨天申通快遞員入室打人事件刷屏的同時,又有一起傷人事件發生在申通快遞小哥身上,但此次是受害人的身份。而起因是一輛行駛中的快遞三輪車和一場沒被理會的罵戰。
嫌快遞三輪擋路 罵完不爽要動手
昨天傍晚7點左右,在北京市朝陽區芍藥居北里的路上,申通快遞員馬宇輝正開著車行駛在送貨的路上,其車后有一位騎電動車的人緊隨其后。
據馬宇輝的同事表述,這個騎電動車的人嫌馬宇輝的快遞車擋路,就開始罵他,馬宇輝沒有理會,按照安全的車速繼續行駛--這里安全速度完全可信,被騎電動車的嫌棄太慢擋道了。
這位騎電動車的行人見自己一直罵也不管用,快遞員不理會他,“直接把快遞員拽下車一頓毒打致使快遞員鼻子骨折。”
同事控制打人者 被咬定互毆
馬宇輝是申通鳳凰城公司的快遞員,其公司負責人竇逗向第一物流全媒體·現代物流報記者介紹,由于當時天未黑,周圍群眾有不少人目睹了整個過程,事發時恰好有申通的快遞員經過,上前拉架,并且控制打人者,以防對方跑掉。
而這樣的拉架和控制行為被打人者咬定為多人打一人、互毆而非自己打人事件。或許這樣的說辭也給警方處理帶來的影響。據竇逗講:“報警后一個小時警察到達現場,之后讓我們去做傷情鑒定并且說如果是輕傷他們就會放了打人者。”
一晚3次驗傷 被要求協商
之后就是幾乎一整晚的驗傷過程,“我們先去的中日醫院,然后警察又讓我們去朝陽醫院。從朝陽醫院出來都凌晨3點了,派出所又告訴我們說去的不對,應該是另一個醫院,去完第三個醫院都(凌晨)五點了。最后派出所告訴我們,讓我們和打人者協商解決。”
馬宇輝的同事非常不解:“派出所調查認為屬于互毆,又稱其他同事也參與了要抓人。當時圍觀群眾很多,有不少主動站出來說可以為快遞小哥作證,為什么派出所不去調查這些群眾,只聽打人者的?”
賠償1萬元 打人事件私了
經過一上午的調查調節,申通方面告訴記者,目前事件已經告一段落--在警方協調下私了了。
竇逗稱,上午打人者的家屬到達警局,經過警局調解,其家屬愿意掏付醫藥費及賠償1萬余元,最后達成和解。
就申通介紹的整件事情經過,記者致電北京太陽宮派出所,但從上午10點至下午4點間近10個電話均無人接聽,申通的單方說辭暫無法得到印證。
快遞三輪的事多 民怨也不少
快遞三輪不守交規引市民反感
自從快遞行業走上高速發展之路,快遞三輪車的事兒就沒斷過,消費者有印象的要數深圳等城市的“禁摩限電”令,還有《快遞專用電動車技術要求》征求意見出臺后的行業嘩然。還有幾乎每天都有的各類快遞三輪或者外賣電動車的交通事故,源源不斷,不勝枚舉。
快遞三輪車不屬于機動車,只能在非機動車道行駛,但與行人、自行車相比,快遞三輪處于絕對的強勢地位,搶占道路資源不說,有些素質較低的快遞員橫沖直裝、不守交規,引起不少市民的反感。
有網友就表示:“就沒有看到過快遞三輪躲人躲車等紅燈的,人縫、車縫一頓亂竄,送快遞不要命的。”還有人稱:“說實話我出門看到送外賣的送快遞的都得躲著走。”
無關交通用具有關道德
連竇逗也直言快遞員與行人之間存在摩擦:“快遞員的三輪確實速度比較快,比正常自行車車速快,尤其是現在共享單車那么多,確實對行人會造成影響,給他們一種搶路的感覺。”
但這個電商、外賣迅速崛起的社會,任何人的生活都已經脫離不了快遞,作為具有中國特色的快遞三輪車是最適應市場需求的快遞交通工具。
這兩方到底誰做錯了?
快遞專家蔡偉陽認為存在即合理。“我的觀點是與交通工具、行業無關,與人的道德素質與法律束縛有關。”
誰獲益誰負責 利潤來得不能太“無恥”
高考核要求下的快遞員效率
除此之外,蔡偉陽認為這里邊掉鏈子的是企業到個人的環節。
除了行人和非機動車駕駛員法律意識淡漠、非機動車道上違法成本低等因素以外,現在外賣、電商這么紅火,對道路資源的占據速度也很快,普遍的騎得飛快、闖紅燈、車流人流里左右亂竄的都是外賣車、快遞三輪車。
這里面就不得不提公司對快遞員的考核制度了,客戶簽收率、當天簽收率、時效全部有要求,同時每項幾乎都有不達標的罰款。有快遞員抱怨一個月工資5000塊,罰款就能罰掉2000塊;也有快遞員戲稱:服務行業中,針對快遞行業的罰款最多、樣目最全。
以罰代管催生不少困境
以罰代管的管理辦法確實讓中國快遞做到了性價比、高效率,也推動了整個電商的蓬勃繁榮;但也催生了快遞三輪車的橫沖直撞、快遞員的虛假簽收、快遞三輪與行人的交通資源對撞。
這一切之下有快遞員策馬揚鞭對路權的侵占、有快遞員虛假簽收給消費者帶來的不便、有投訴與罰款之下快遞員的祈求,還有無可奈何之下拳腳相向帶來的看客一聲嘆息。
蔡偉陽認為,快遞員這么多,政府與管理部門不可能管這么多人,如果企業不負責任,矛盾就無從化解。“我認為,誰受益,誰負責,這是社會原則。”
“快遞小哥這么奔忙,創造的利潤貢獻給快遞企業,但是相應的社會責任快遞企業卻逃避了,這個說不過去,外賣行業同樣也是,而且更為嚴重。”
破除勞務外包保障快遞員權益
蔡偉陽提到,企業與員工之間的關系屬于企業社會責任的內部關系,現在很多快遞企業用勞務外包等方式回避應該承擔的企業責任與社會責任,這就影響到快遞企業和社會的外部關系了。所以,他建議,建立保險金制度,防止企業的避責行為。
“所以從某種程度上我們現在很多行業看似發展很快,企業各種融資很紅火,但是這些利潤還有很大部分是“無恥”的。”
快遞企業們,摸著良心問問自己,你的利潤哪里來?是靠管理來?創新來?技術來?還是剝削壓榨來?
當然,除此之外,消費者與奔波在路上的快遞小哥們也多一些相互諒解,以文章開頭的事件為例,多一些理性與理解,少一些戾氣與沖突。
- 6-9· 快遞新規實施在即:全鏈條治理引領綠色轉型新賽道
- 3-31· 驛站效率翻倍!良田快遞出庫儀實測:1秒1件、0漏掃、免云存儲
- 6-9· 全國快遞行業堅持創新開發 讓快遞速度更快
- 6-9· 快遞暢才能網購旺
- 5-27· 快遞企業備戰“618”:末端人力存壓 最差時點已過或迎復蘇
- 5-23· 快遞新規之下,無人配送能否破解“最后一公里”難題?
- 3-31· 快遞慢了 近期網購請注意物流狀況
- 3-25· 停發!無法派送!疫情下的快遞還要等多久?
- 3-24· 快遞業多模式探索“進村”新路徑
- 3-17· 病毒不可怕,偏見才可怕!為快遞小哥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