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區試車:讓“冷資源”點燃“熱引擎”
從北京向北飛行2個半小時,落地后驅車3個小時,便到了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新巴爾虎左旗一處由中鐵四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鐵四局”)負責建造與維護的寒區試驗(諾干湖)基地。
三月中旬,覆蓋著白雪的冰面上,十幾輛汽車以80邁的速度“溜冰”。眼前,一輛轎車不斷緊急制動,紅色尾燈格外醒目。遠處,一輛SUV高速漂移,激起陣陣雪霧。
“我們腳下其實是湖。夏天發展旅游,冬天結冰后可用于試車。”中鐵四局項目經理王繼華介紹,“基地總面積約28萬平方米,可同時容納上百輛車進行測試。”
2024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加速跑”,全年產量達到1316.8萬輛,較2023年增長38.7%。作為汽車產業鏈上的一環,寒區試車讓“冷資源”點燃“熱引擎”。在2024年至2025年試車季,寒區試驗(諾干湖)基地試車量達200多臺次,創歷史新高。
基礎設施日益完善
寒區試驗(諾干湖)基地位于北緯49度,全年約有140天結冰期,具有打造寒區試車場景得天獨厚的優勢。
“零下25攝氏度,點火一次成功。”寒區試驗(諾干湖)基地現場負責人王磊一身工裝,認真比對各項測試數據。
寒區試車試什么?冷啟動、防側滑、除霜除霧、電池續航……“相比瀝青路面摩擦系數0.85左右、水泥地面摩擦系數0.9左右,雪面的摩擦系數只有0.3,冰面只有0.1。汽車在冰雪路面上測試,調校得越好,就越能保證車輛的安全性、穩定性。”王磊說。
站在高地俯瞰寒區試驗(諾干湖)基地,20余種冬季測試場景在冰面及陸地跑道上鋪展開來。“這里不僅有高速環道、直線跑道、ABS對開測試道等常規測試場景,還有湖面操控道、冰雪圓環、冰雪動態廣場等非常規測試場景。”王磊指著湖面中央告訴記者,基地獨創的“三層冰雪圓環”測試場景,可模擬從西伯利亞凍土到阿爾卑斯山道的典型冰雪路況。
“盡管諾干湖風大、雪多,自然條件略遜于200公里外的牙克石市,但是,我們在諾干湖景區上建成國內首個既有陸地試驗區又有湖面測試區的寒區試驗基地,填補了行業空白。”王磊告訴記者,18平方公里的可用湖面測試資源可滿足國內多種品牌汽車的測試需求。隨著寒區試車場景的落地,諾干湖已成為全國最大的寒區試車湖面,車輛測試速度在這里不斷刷新。
創建各類測試場景
在湖面上建車道,打造寒區試車場景,看似輕而易舉,實則困難重重。
在寒區試驗(諾干湖)基地,一條由120塊混凝土預制板鋪成的路面格外顯眼。當測試車輛駛上這條道路時,會不由自主地產生側滑,就像打了一個趔趄。
“這是去年新打造的對開高輔路試車場景。該場景能有效模擬結冰高速路況,測試汽車控制系統的性能。”中鐵四局項目總工程師胡巧明告訴記者,打造這條路,預制板要嚴絲合縫地嵌在湖面上。
將上百塊700公斤重的預制板放入15公分厚的冰槽里,時間點的把握至關重要。鋪得太早,冰面結冰太薄,承受不住;鋪得稍晚,冰面利用時間大大縮短。
去年年末,當冰面厚度剛達60厘米以上時,胡巧明就帶領建造維護團隊頂著嚴寒挖槽、鋪路。前后歷時10天,他們將原本只在陸地建造的對開高輔路搬到湖面,而且預制板與冰面間無高差、無錯臺,渾然一體。
2025年春節前,大量試車手早早排隊,利用對開高輔路試車場景對新能源汽車進行測試。“新路況、新場景,是試車手的最愛。”胡巧明說。
與對開高輔路隔湖相望的是另一個新增測試場景——冰面斜坡。
在冰面邊緣,四個坡面從10度到30度一字排開,仿佛一把打開的折扇。車輛迎坡而上,車輪一側壓著混凝土,另一側壓著凹槽處的冰面。一個加速,汽車穩穩爬上坡頂,絲毫不打滑。
然而,讓斜坡上“長出”平整光滑的冰并不容易。
起初,外國專家建議,從湖面上直接取冰,多塊拼裝,再用水“縫補”。但試驗發現,湖面冰層太薄時,無法承載重型設備取冰;湖面冰層足夠厚時,取出的冰又會因厚度大、裂縫多而無法使用。索性,團隊借鑒北京冬奧會雪車雪橇賽道“雪游龍”的造冰方式——用水澆冰。
要實現在坡面滴水成冰,氣溫得逼近零下30攝氏度。在一天中最冷的凌晨時分,工程人員手持花灑,在混凝土表面噴灑上百次水霧,才能形成1至2毫米的冰層。這樣精細的工作需持續半個月,一塊合格平滑的冰面才能完成。
三月中旬,在冰面斜坡進行測試的車輛已經陸續完成測試任務,即將開啟返程。
打破試車季節限制
在寒區試驗(諾干湖)基地,隨處可見車身有著神秘涂裝的“斑馬車”。這些看上去與眾不同的車輛構成了一道別樣風景線。越冷,這種神秘車輛越多。
“2023年至2024年試車季,來基地測試的汽車中80%都是還未發布的最新款。”王繼華告訴記者,很多車企慕名而來,有的甚至放棄其他地區的測試,只為體驗不一樣的寒區試車場景。
近日,隨著氣溫回升,各試車企業已基本完成預定測試任務,正在進行車輛回收、數據整理分析等收尾工作。中鐵四局等建設單位也在總結建設經驗,為下個試車季的基地建設提前謀劃。
寒區試車場景受氣候影響極大,每年冬季來臨,大批工程師像“候鳥”一樣,一路向北,逐冷而行。能否打破季節限制,開辟全季節、多領域寒區試車新場景?
如今,在黑龍江省漠河市,特種車輛的四季專屬測試道路和森林區域環境耐久道路已建設完成;在內蒙古呼倫貝爾市,全季節寒區試車基地在規劃布局之中……在寒區,全季節試車場景正日益豐富。
業內人士認為,我國寒區試車產業已形成規模化、專業化布局,未來可通過全季節測試、多領域拓展及國際化合作,進一步推廣寒區試車場景。然而,要實現從“冷資源”到“熱經濟”的可持續轉化,還需重點解決基礎設施升級、標準統一、新能源適配以及人才儲備等關鍵問題。
- 4-3· “春游列車”讓遠方更具詩意
- 1-12· 黑河:寒區試車“冷資源”跑出“熱產業”
- 3-10· “英雄列車”讓雷鋒精神綻放出璀璨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