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先進制造業 安徽推動產業鏈創新鏈“共融共舞”
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時強調,要加快科技創新和產業轉型升級,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當前,安徽堅持以高水平創新型省份建設作為旗幟性抓手,采取市場邏輯、資本力量、平臺思維、生態理念驅動創新引擎,大力推進產業鏈、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為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增添強動能。
在合肥智能科技園的智寰科技公司,負責人張海濱興致勃勃地向記者介紹了眼前這款人工智能檢測裝備,這個裝備通過采集高速列車運行聲音的方式,可實現對列車輪軌、軸承的實時檢測和預警。可就在兩年前,這項科技成果還沉睡在實驗室內。
技術起源實際上來自于中國科大我之前博士階段所在的實驗室,對于整個產品的全流程算法有所欠缺,產業化可能最大的困難就是進入市場的門檻,因為它應用的場景是在軌道交通。
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解決資金、算法、場景應用等一系列難題,讓這項人工智能領域的科技成果盡快落地轉化?張海濱團隊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入駐到了合肥智能科技園。依托中國聲谷的有效帶動,這個園區集聚了100多家人工智能產業鏈企業和新型研發機構,張海濱他們在樓上樓下,就對接到了上游軟件設計服務商和下游產品創新應用場景。
這個時候產業鏈集群就可以發現一定的優勢,做人工智能方向的,或者做基礎算法研究的,可以給我們賦能,我們之間通過合作的方式來把現有的人工智能技術嫁接到我們產品當中來,這就是一個很好的雙贏的局面。
園區聯動高校、科研院所、行業協會等,以服務促進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和資金鏈的深度融合,目前已開展市場開拓、資金對接等專場活動上百場,促成項目、資金對接超百億元。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集群。如何能夠讓更多的創新成果在安徽培育壯大、串珠成鏈?當前,安徽以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產業、智能家電等產業為代表,先后制定出臺了“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建設工作方案”“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產業集群建設指導意見”等,通過實施“一鏈一策”,有力推動全球10%的顯示面板,全國20%的光伏組件、9%的新能源汽車都是“安徽造”。
圍繞我們的重點產業鏈,精心繪制產業鏈圖譜和產業地圖,編制企業、項目、政策等清單,通過“鏈上招商”“供需對接”不斷完善產業配套,實現聚鏈成群,讓中小企業融入大企業的供應鏈,構建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良性生態。
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當前,安徽按照“龍頭企業-產業鏈-產業集群-產業生態”的路徑,堅持不懈推進產業聚鏈成群、集群成勢。在位于池州市省級半導體產業集聚發展基地內,這家半導體公司利用當前國內先進的測試系統,每月可實現對8寸和12寸的數萬片晶圓高效同測。企業生產使用的原材料及其技術支持,均在園區內得到滿足。
我們當時入駐池州市是一個補鏈項目,經過多年的科研發展,已經成為安徽省的強鏈項目,我們的訂單量已經排到了明年三月份左右,爭取建立一個我們長三角地區的測試基地。
包括集成電路產業在內,目前,全省新型顯示器件、人工智能、先進結構材料等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集聚企業超過2200家,2023年實現營收4000多億元。同時,安徽面向全球科技和產業前沿,統籌開展技術創新、場景開發、示范推廣和規模應用及政策機制先行先試,制定實施未來產業先導區建設方案,力爭在通用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空天信息、低碳能源、先進材料、人形機器人等領域建設10個左右未來產業先導區。
安徽敢于在科技創新產業發展這方面當領頭羊,走在前面,這是需要勇氣的,他敢于把錢投在最前沿的未來產業上去,匯聚了大量的高端人才,未來產業一定會發展得更快更好。
今年前10個月,安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9%,比全國高3.1個百分點,居全國第4位,長三角、中部和工業大省第1位;從產業來看,電子信息制造業和汽車制造業發揮了“頂梁柱”作用,10月份兩大行業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合計超過了六成。前10個月累計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480戶,總量已達23719戶,創歷史新高。
- 4-14· 從發展聯通到需求互通再到資源融通 雙向奔赴實現雙贏
- 4-14· 為農業發展鋪就“鋼鐵糧道”
- 3-10·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數據局、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印發《國家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指引》
- 2-24· 國家發展改革委:支持民營企業積極參與“兩重兩新”
- 1-20· 鐵路發展交出亮眼成績單
- 1-20· 鐵路發展新藍圖:鑄就強國動脈,引領未來出行
- 1-20· 鐵路發展是推動經濟社會騰飛的強大引擎
- 1-13· 從發展答卷看“活力浙江”
- 12-9· 國家發展改革委完善成品油管道運輸價格形成機制
- 10-10· 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新一批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