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智慧海關讓跨境貿易更便利
本報記者 張 蘊 通訊員 蘇 斌
用定制智能眼鏡查驗進口危險化學品;在“電子身份證”“云眼查”應用場景下,貨物等待查驗時間至少節省50%……眼下,一系列科技成果正“大顯身手”,為大連海關提升監管效能賦能。通過科技創新、優化海關監管服務等舉措,大連海關正為創造良好營商環境、促進貿易繁榮發展提供生動案例。
近日,在中國(遼寧)自由貿易試驗區大連片區的海關查驗場地,大連海關所屬金普海關,正在運用“危感知”數智監管新模式查驗一批進口危險化學品。佩戴定制智能眼鏡的海關關員,快速完成單證核對等一系列監管流程,確保這批貨物能及時通關并投入企業生產。
“危感知”數智監管新模式,是通過運用AR眼鏡等輔助執法工具,智能提取危險品及其包裝標簽標識,同時,準確識別對應報關單、安全數據單等關鍵要素,并與后臺數據庫進行對比研判,從而實現安全要素智能審核、自動預警等功能,為執法關員提供便捷、權威、高效的技術支持。
記者了解到,這一模式對紙質單證識別準確率超98%,圖像標簽識別準確率超85%,已成為促進危險化學品高效通關、全面提升監管效能的“數智關員”。
日前,在大連普冷獐子島冷鏈物流有限公司倉庫內,大連海關所屬大窯灣海關的關員使用終端設備對一批進口貨物的標簽掃描。“嘟”一聲,貨物品名、重量、產地、性質、倉儲貨位等信息隨即顯現在終端設備的屏上。
為提升監管效能,大窯灣海關創新推出“物聯網+分類監管”新模式,讓每一件貨物都擁有自己的“電子身份證”。該模式依托物聯網技術,通過“倉庫管理系統(WMS)+遠程監控+手持終端”的方式,對倉儲貨物實行電子身份管理,非保稅貨物與保稅貨物互轉時,不再需要反復移庫,只需更新貨物的電子信息,即可完成身份轉變。
“海關推出的新監管模式,大幅提升了公司倉庫的利用率和周轉率,每年能幫企業節省移庫成本200余萬元,這對企業發展太有利了。”大連普冷獐子島冷鏈物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凱說。
此外,大連海關還集成AR虛擬現實、5G、云存儲等技術,推出“云眼查”智能執法作業模式,工作效率提升了3至5倍;推出“云處置”新模式,實現出口裝船指令、進口放行指令等異常處置的線上辦理、系統自動驗核,企業單筆業務辦理時間由平均4個小時縮短到3分鐘……一系列基層獲得感強、企業滿意度高的標志性成果的應用,有力提升了跨境貿易便利化水平。
不僅如此,大連海關創新推出的“企業自檢+逐批檢驗+抽查檢驗”鋰電池循環使用包裝箱出口檢驗模式,實現對包裝箱循環使用,一年時間就能為企業節約成本超4700萬元。
近日,在大連泰星能源有限公司,金普海關正在對一批鋰電池塑料周轉箱復檢,檢查合格后的包裝箱即可循環使用。
“我們是一家生產鋰電池的新能源企業,由于鋰電池屬于危險貨物,因此需要使用專用的包裝。以往,我們出口鋰電池使用的是一次性塑料箱,單個塑料箱的采購成本超過200元,是同規格紙箱成本的20多倍,每批次鋰電池出口僅包裝箱費用就超過100萬元。”大連泰星能源有限公司業務經理藤黎紅表示,“海關推出新監管模式后,經檢驗合格的包裝箱可以循環使用了,這大幅降低了我們公司的運營成本。”
大連海關副關長吳志秀向記者介紹,近年來,大連海關堅持將智慧海關建設、“智關強國”行動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抓手”,推出了一系列首創性、集成性自貿創新舉措,深化外貿體制改革,促進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如創新“云簽發”模式,以“六智”為核心,實現了通關高效化、智能化、便利化,創新“數智篩”模式,通過應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手段,拓展了海關稅收風險防控的深度和廣度,兩項做法均面向全國復制推廣。
- 2-17· 發車!大連至長春城際班列新年首次開行
- 2-3· 智慧港口春節繁忙“不打烊”
- 12-3· 大盛智慧供應鏈:一站式進口解決方案,滿足電子元器件行業需求
- 12-3· 大盛智慧供應鏈推出進口報關供應鏈金融服務,驅動企業降本增效
- 11-14· 智慧場站系統賦能增效,商都萬泰奏響廠區精益管理新樂章!
- 11-14· 智慧物流降本增效(經濟新方位·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
- 11-4· 長春至大連城際間海鐵聯運快運班列10月首次實現“天天班”
- 9-19· 智慧服務 安全通達 二〇二四年服貿會交通領域新場景新技術亮點紛呈
- 9-9· 智慧農機農技助力黑龍江糧食穩產增產
- 9-5· 鐵路智慧 閃耀百年——“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