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柜陷窘境:付費難推行 盈利還要等兩年
當快遞柜品牌嘗試將48小時免費存件時間縮短以增加收入時,遭到了消費端的抵制。這一細節暴露出快遞柜盈利現狀的尷尬——消費端收費難推行,快遞員端也遭遇拒絕利益出讓。仍然需要燒錢培養使用習慣,同時發展模式單一的快遞柜正在經歷盈利能力的生死劫。
付費難推行
“雙11”當天,速遞易在重慶、浙江臺州、四川南充、山東濰坊、湖北襄陽5個城市試點推行新政策,將一直實施的免費存放48小時后才收費的政策改為4小時后即收費。施行后,遭到了消費者的質疑。消費者認為,4個小時太短,一些上班族很難在4小時內取包裹。另外,速遞易并沒有提前通知用戶,用戶沒有被尊重。
速遞易就此在11月16日通過微信公眾號表示,在新政策實施前,已安排人員張貼了公告,但部分居民沒注意到。不過,新政實施后取件量相比以往提升了60%以上。不過,11月22日,速遞易再次發通告表示,“意識到了工作中的不足之處”,將向試行城市的用戶推出“暢存卡”服務,可減免代存服務費,并恢復了48小時的免費時長。
據了解,目前,速遞易業務布局全國79個城市,從2015年底至今并沒有增加覆蓋的城市,累計投遞6.9億個快件。
其實,快遞柜業務在北京也遇到了尷尬。一位申通快遞的快遞員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在他配送快件的小區,家里都有人,很少有人使用快遞柜。“北京的很多人仍然沒有養成使用快遞柜的習慣,”快遞師傅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我曾在江浙一帶送快遞,那邊快遞柜非常普遍。”
快遞員認為,快遞柜覆蓋的范圍少是導致人們對快遞柜認識不足的原因。“覆蓋范圍少的原因主要是物業的限制以及小區沒有合適的場地。”上述快遞師傅表示。不過,小區的居民還是對快遞柜有所期待。一位陳女士就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他們小區沒有快遞柜,她經常網購,有時家里沒人,只能讓鄰居代收或者隔天再送。“如果小區有這種快遞柜,我肯定會用。”陳女士表示。不過該小區的物業工作人員告訴北京商報記者,“該小區不安裝快遞柜”。當問到具體原因是,該人員表示,“你可以去問我們經理”。
變現模式單一
對于此次縮短免費時長,中國快遞物流咨詢網首席顧問徐勇認為,“作為一個競爭性行業,快遞柜的做法在法律層面沒有問題,但對用戶收費是不太合理的。速遞易等快遞柜行業目前的盈利模式單一,經營成本很高,并沒有利潤,所以才采取相應的措施。但是在 雙11這個敏感的時間做出這個決定可能適得其反”。
速遞易的控股股東三泰控股2016年的三季報顯示,截至9月底,營業收入7億元,同比增長5.97%,但虧損2.7億元,利潤減少了75.39%。對于業績變動的原因,三泰控股稱,速遞易業務市場由于2016年開年以來整體線下網點規模較大,整體運營費用增加,加之年中為擴大自身品牌宣傳,預留部分廣告位,廣告收入減少,同時由于市場競爭加劇,為增強用戶黏性,速遞易在寄派件業務方面實施了優惠營銷策略,收入相應減少,以上原因致使速遞易業務今年虧損加大。
億邦動力網獨立顧問葉志榮則認為,這是速遞易做的一次承壓測試。“三泰控股是上市公司,速遞易也已營運四年,但目前依然沒有盈利,短期內壓力不小。快遞柜作為三泰控股的戰略方向,急需盈利。”
在三泰控股財報中顯示,目前,快遞柜業務已經成為了三泰控股重點投資的核心業務之一,智能快件箱行業2015年營收3.1億元,占比達到21.66%。但是,對智能快遞柜并沒有帶來高回報。2015年,三泰控股的快遞柜業務收入3.09億元,虧損1.36億元。
徐勇則認為,目前這個行業還是一個燒錢的階段,就看企業能不能熬得住。據了解,快遞柜的廠家從最早的50多家,到目前只剩下30家左右。主要的廠家包括豐巢、速遞易、E郵寶、近鄰寶、日日順、樂收等。
究其原因,葉志榮認為,快遞柜行業發展的速度較快,鋪設的比較多,玩家也越來越多。但消費者使用習慣沒有形成,變現模式單一是導致企業難以維繼的原因。據了解,目前快遞柜的變現模式主要是向快遞員收費和廣告費。
不過,向快遞員收費也并不容易。北京商報記者采訪發現,多數快遞員在不太忙的時段仍然會自己送件上門。“本來每件收取的費用就不高,現在又要收取3-5角錢的費用,所以我們盡量自己送。”向買家收費則更難。“如果收費,我就要考慮不用快遞柜了。”上述陳女士表示。
在廣告方面,據北京商報記者了解,目前在豐巢快遞柜上做廣告的主要是電影、生鮮水果、淘寶商家等。一組一托四的快遞柜柜面廣告價格是8000元/月,現在3折就可以承接。
目前,最歡迎快遞柜的是一些網點負責人。一位申通網點的負責人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在沒有使用快遞柜之前,每天有20多人次的快遞員派件。現在他負責的幾所大學中,建設了近鄰寶站點和快遞柜,站點5個人就可以完成多家快遞公司的派件工作。快遞企業的網點人數也有所減少。“我負責的4個大學已經減少了10個快遞員。”該網點負責人表示。減少快遞員可減少不少人員成本。
至少再堅持兩年
目前,學校是應用快遞柜最多的場所。一位近鄰寶的負責人介紹,目前,他們主要的市場就是在學校,并且采用的就是快遞柜+驛站的模式。菜鳥驛站也已覆蓋1500多所高校,超過2000個站點,服務1900多萬師生,提供10萬余人次社會實踐和兼職機會。
“各個快遞公司可以直接將分撥中心的快件運送至站點,然后剩下的工作交給我們的工作人員,60%的包裹會被放進快遞柜。因為任何單一的模式都不能解決所有問題。省去了快遞員的操作,我們每個包裹會收取5-6角的費用。晚上會把包裹放到快遞柜,方便學生隨時取包裹。”一位站點的負責人介紹。
很多業內人士看好站點+快遞柜的模式,徐勇就認為,在社區“物業代收+快遞柜”是最好的模式。據了解,快遞柜企業也紛紛和物業公司進行合作。豐巢目前已經與全國的74個主要城市的20多家著名的物業企業合作。萬科物業買來智能快遞柜自己運營,綠地的很多新樓盤自己裝智能快遞柜,把它像信箱一樣作為標配。
業內認為,任何單一的驛站或者快遞柜都不能完全解決“最后一公里”的問題。一位經營快遞站點的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其實快遞柜和驛站相比,快遞柜并沒有降低快遞員投遞快件的成本,并且存在安全隱患。“每次快遞員都要將快件掃碼,打開快遞柜,然后掃碼一一對應起來。無人值守的快遞柜在安全方面也不如有人值守的驛站安全。”上述人士表示。
不過,代收站點也并非全無問題。有些便利店或者小賣部,為了吸引客流,提供代收業務。這些小賣部只是把代收的快件隨便一放,并沒有專人看守,快件存在錯拿的風險。一位北京買家就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有人就曾將別人的快件錯拿給他。所以如何提高第三方代收站點身份核實的能力非常重要。
徐勇則認為,快遞柜的成本是固定的,但是驛站的成本是不斷提高的。“成本提高主要來自房租和人工成本的不斷提高。”在他看來,快遞柜企業的未來,目前只有兩條路可以選擇,第一繼續堅持燒錢。“快遞柜是一個很好的模式,它的成本固定,需要慢慢培養,或者進行整合重組,引進資本,減少企業的財務壓力,讓更多的人一起承受市場培養過程中的虧損。”
據了解,2015年三泰控股就與新希望集團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推動快遞易服務。而豐巢也是多家物流快遞企業共同出資建立。
“這些企業至少還要堅持兩年。目前快遞柜每一個格口的成本在0.5-2元左右,隨著快遞業務量的不斷增長和人工成本的不斷增長,快遞柜的成本優勢慢慢就會顯現,企業需要堅持到快遞柜的供小于求時,快遞柜的日子就會好過。”徐勇表示。
葉志榮則認為,現在推廣快遞柜,不應該只是快遞柜企業來推動,電商平臺、快遞公司和快遞柜企業應該一起聯動,把成本分擔才可以。
- 3-31· 驛站效率翻倍!良田快遞出庫儀實測:1秒1件、0漏掃、免云存儲
- 1-27· 快遞業迎來年貨寄遞高峰
- 11-18· 我國快遞年業務量首次突破1500億件
- 11-14· 快遞業務迎高峰 智能科技推動物流業“加速跑”
- 10-28· 快遞業務旺季啟動,單日業務量再創歷史新高
- 10-21· “快遞下鄉”十年 鄉鎮快遞網點覆蓋率達98%
- 10-10· 快遞業務收入9個月超萬億元
- 8-19· 推行“全天窗”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 7-29· 二季度快遞服務全程時限縮短至53小時
- 7-18· 浙江推行外賣電動自行車“以換代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