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菌成金”:重慶高新區的振興“菇事”
8月,持續幾天高溫后,位于重慶高新區虎峰山的羊肚菌種植基地內,一串串燈籠似的菌包掛在半空,陣陣菌香撲鼻而來,長勢喜人。
近年來,重慶高新區立足多業融合發展的趨勢,實施“小而精”的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強村富民綜合改革,積極開發農業產業新功能、農村生態新價值,持續推進鄉村振興。高新區轄下的曾家鎮以“黨建聯盟、強村共富”為指引,將土地、人力等零散的村級集體資源“聚攏成拳”,嘗試種植羊肚菌,走出致富新路徑。
說起為什么要種植羊肚菌,返鄉種植技術人才柴正夢不得不夸起虎峰山的生態資源,“林間長年落葉變成腐土,水源也好,是種菌的極佳環境。”
為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曾家鎮以黨建統領,進行村村聯手——福來村以村集體企業出資,虎峰山村以土地作價入股,柴正夢則以技術入股參與技術管理,“一村出錢一村出地一人出技術”,以“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盤活資源。
“起初,村民們對種植羊肚菌持懷疑態度,擔心投入大、風險高。為了打消大家的顧慮,我們精心選定10畝地進行試種,挨家挨戶地宣傳,提供免費的種子和技術支持,鼓勵村民們嘗試種植。漸漸地,越來越多的村民開始加入到菌菇種植的行列中來。”說起往事,虎峰山村支書官中舉難免感慨。
2023年底,虎峰山村的羊肚菌大面積野化成功,產值近500萬元,帶動村里約40人就近就地穩定就業、持續增收。這一成功不僅讓村民們看到了實實在在的收益,也進一步激發了他們參與菌菇種植的熱情。
虎峰山村并沒有滿足于此。當地通過讓游人免費采摘體驗野外拾菌樂趣,拉動生態游;通過集中規模野化種植,打造高品質有機食品品牌。這一系列舉措不僅滿足了游客的個性化需求,還拉動了當地整體經濟。
現在,虎峰山上按季節立體差異化培育其他菌類,上半年可采摘黑皮雞樅、赤松茸、榆黃菇,下半年則主打羊肚菌;羊肚菌醬和酒也在謀劃中,既實現可持續發展,還能提升市場競爭與抵御風險能力。
在虎峰山村的帶動下,曾家鎮的其他村莊也開始發展菌菇種植等特色產業。他們成立強村公司,并引入各類人才與村集體合伙開發鄉村產業項目。去年全鎮村集體收入達480萬元,轄區行政村集體收入均超過10萬元。
“鄉村振興要靠造血。村民擁有創業、守業的能力,這才是根本。”曾家鎮副鎮長陶發敏說,虎峰山打出自給自足、自力更生牌,吸引年青人回村創業,引導村民形成強勁的內生動力,通過探索新的發展模式和方法,成功聚集零散的土地、人力、農房等資源,實現了集體經濟的壯大和村民的共富。(本報記者吳燕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