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瓦提:現代化大棚結滿“幸福果”
近日,當記者走進新疆阿克蘇地區阿瓦提縣多浪蔬菜專業合作社的溫室大棚時,幾名工人正在忙著采摘西瓜。與市面上常見的“大個頭”不同,這里的西瓜僅有巴掌大小,平均重量約2公斤。
“這是我們從海南引種的新品種,名叫‘2k’,5月初就開始上市銷售,最高賣到13塊錢一公斤。”該合作社理事長邵殿杰告訴記者,這些西瓜除在阿克蘇地區銷售,還銷往庫爾勒市和喀什市。
海南和新疆氣候迥異,這一品種成功實現“南種北栽”,其奧秘就在這座現代化的大棚里。
“傳統溫室大棚墻體一般采用磚混結構,而我們的新式大棚則采用充氣保溫材料,保溫效果更好。”邵殿杰補充說,阿瓦提地處沙漠邊緣,干燥少雨且光照充足,因此,在建設大棚時,他們還充分考慮了太陽照射角度,確保大棚內的農作物整個白天都能曬到太陽。
站在大棚內,記者有種一眼看不到頭的感覺。“這個大棚長160米,而傳統大棚只有60米。長度增加但保溫效果不減,這使土地利用率更高。”邵殿杰說。
隨著“嗡嗡”的機械聲,大棚頂部的塑料幕布逐漸掀開,整個過程用時6分鐘左右。邵殿杰告訴記者,這是自動卷簾設備,用于降溫和通風。以前卷簾需要工人爬上大棚頂端,一個小時才能完成作業。
記者了解到,在國家鄉村振興補助資金的支持下,2022年,多浪蔬菜專業合作社的57座現代化溫室大棚里,陸續種植瓜果蔬菜18種,其中2k西瓜等多個品種為阿克蘇地區首次試種。
“國家給我們建起了這么好的大棚,我們一定要用好。”邵殿杰說,得益于良好的保溫性能,大棚可實現“一年三收”。
邵殿杰向記者介紹,今年1月合作社種植了特產恰瑪古,3月試種成功;緊接著栽種西瓜苗,經過精細化田間管理,從授粉到成熟僅需28天,5月初實現采摘;8月,計劃再種一茬草莓,預計10月上市,可一直采摘到次年春節。
大棚高產背后,科技不可或缺。目前,該合作社共有6名簽約技術員,他們負責從育苗到水肥管理,再到病蟲害防治的全過程技術跟蹤。今年,合作社還引進了專業機械化精量播種機,有效提升了苗木成活率和播種效率,減輕了工人勞動強度。
合作社所在的烏魯卻勒鎮紅旗村,共有85人從農民轉變為勞務工人。村民阿扎旦木·玉山曾長期賦閑在家,2022年她來到合作社上班,最初只能從事簡單的采摘和運輸工作,現在掌握了育苗技術,工資也增加到3000多元。“我以后還要學習更多的技術,希望能成為一名技術員。”她說。
邵殿杰說,依托紅旗村設施農業基地項目,合作社計劃通過三年時間,讓農戶完全掌握種植技術并承包運營大棚。屆時,合作社不再直接參與管理,只負責技術指導和產品銷售,進一步提升設施農業發展水平,促進村民增收。
阿瓦提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王吉祥表示,近年來,阿瓦提縣因地制宜,通過政策引導,大力發展周期短、見效快的大棚果蔬農業,在品種改良、技術改進上下功夫,在市場拓寬上尋突破,讓農特產品有了更廣闊的銷路。大棚果蔬產業逐漸結出“幸福果”,成為穩定群眾增收的“甜蜜經濟”。
- 1-2· 新疆大石峽水利樞紐工程大壩封頂
- 1-2· 新疆新能源裝機規模突破1億千瓦大關 成第一大電源
- 1-2· 新疆棉花產量占全國92.2% 創歷史新高
- 12-2· 新疆推出十項舉措支持高層次人才服務企業
- 11-21· 新疆成立農業氣象防災減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11-18· 國網新疆經研院以棄電制氫推動氫能產業發展
- 11-7· 新疆:全力打造新型儲能產業高地
- 11-7· 新疆阿勒泰市推動冰雪產業高質量發展
- 11-7· 新疆這座城市,何以被蘋果冠名?
- 10-24· 新疆再創全國冷涼區玉米單產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