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等快遞小哥的你想過10億+的快遞垃圾要怎么辦嗎?
剁手過后,很多人已經在期盼著快遞小哥的身影。然而,你可能從未想過,在這場狂歡背后,留下的可能是快遞垃圾的“一地雞毛”。
2016年11月11日天貓雙11全天總成交額1207億,共產生6.57億物流訂單。這10+的包裹怎么處理?很多人是直接丟在快遞處或者是扔進垃圾桶,只有小部分人會把包裝外的防水快遞袋當作垃圾袋再利用。
包裹年產數百萬噸垃圾膠帶繞赤道425圈
在臨近“雙11”時,在北京某公司工作的保潔員杜梅又迎來“豐收季”。因公司員工網購增多,她一天能收一車快遞包裝箱,這些箱子拿去賣廢品能換些“買菜錢”。
“平時一個星期就能收將近30斤紙箱,一個月就有100多斤,‘雙11’期間紙箱會更多。”杜梅說,她所在的公司規模在300余人,一年下來,攢下的快遞紙箱就有一兩千斤之多。
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快遞業務量達到206.7億件。按照每個包裝箱0.2公斤估算,200億個包裹會產生包裝垃圾400多萬噸。
國家郵政局今年10月發布的《中國快遞領域綠色包裝發展現狀及趨勢報告》顯示,中國快遞包裝年耗用量驚人,2015年共消耗快遞運單約207億枚、編織袋約31億條、塑料袋約82.68億個、封套約31.05億個、包裝箱約99.22億個、膠帶約169.85億米、內部緩沖物約29.77億個。其中,僅膠帶總長度就可以繞地球赤道425圈。
貨運存風險電商被迫“過度包裝”
外包裝塑料袋、紙箱、填充物、商品自帶包裝……通常,一件網購商品送到顧客手上都被包得里三層外三層,有時包裝物重量甚至遠超商品本身。雖然這樣的包裝費錢、費力,但不少電商為了運輸安全,都是選擇“寧多勿少”。
一名售賣保健品的電商表示,在發貨前,有專員在倉庫進行打包處理。由于保健品很多是玻璃瓶裝,包裝員會在包裝箱內放大量填充物,保證運輸安全,而一旦發生損壞,店家要承擔全部損失。
“我們經營的是水果生意,送貨要用保溫、防撞的箱子,快遞公司只能提供普通箱子,要發貨就必須自備一套包裝,想省也省不了。”北京一家微店老板也面臨同樣的無奈。
環保包裝物料身價高難得青睞
由于環保可降解的包裝物料價格較高,出于成本考慮,不少電商和快遞企業的外包裝還在使用不可降解材料。
以快遞包裝中需要大量消耗的膠帶為例,目前絕大多數快遞包裹都是用不可降解膠帶,而非環保可降解的牛皮紙膠帶。
“給快遞包裝都用普通透明膠帶,沒人用牛皮紙膠帶包,太不劃算。”一位在北京專營塑料包裝的批發市場商戶稱,自己店里從來不進牛皮紙膠帶。
有媒體調查發現,一捆全長約265米、寬6厘米的普通膠帶,在網上的批發售價約為10元左右,而購買同樣規格和長度的牛皮紙膠帶價格接近40元。這樣懸殊的差距自然令環保包裝材料難以受到青睞。
消費者垃圾在手中無法有效回收
數百億個快遞包裹落入千家萬戶,但面對拆封剩下的包裝垃圾,不少消費者都表示不知怎樣處理才好。
“以前我還會把紙箱攢起來賣掉,但現在紙箱價格越來越低,收廢品的都不愿意上門來拿,只能扔掉,等撿垃圾的把它們撿走。”家住北京市海淀區的張朝紅說,自家的陽臺隔幾天就會被大大小小的快遞箱占滿,但因賣不了幾個錢,廢紙箱最后都進了垃圾桶。
有媒體了解到,像張朝紅這樣做的人不在少數。但隨手扔掉后,快遞垃圾真的能有效回收利用么?
一家廢品收購站的老板表示,自己收購的紙箱一般都是把外部粘貼的膠帶、塑料包裝去掉。但很多人隨手扔掉的快遞箱不僅體積小,也沒把內部填充物和外包裝去除,有的還混合了各類垃圾,分揀要耗費大量人力,導致無法有效回收利用。
有專家指出,目前中國快遞業中紙板和塑料實際回收率不到10%,這些包裝大多被直接送進垃圾場填埋,給城市環境帶來巨大壓力。
資源浪費焚燒產生大量污染物
不少人認為,快遞包裝大部分用的是紙箱,這些紙箱被回收以后依然可以搗碎、回爐、再利用,但其實這背后仍然是巨大的資源浪費。
據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估算,每1噸廢紙回爐化漿能生產0.8噸的再生好紙。也就是說,1噸可重復利用多次的紙箱如果用一次就扔掉,即使能100%回收紙漿,最后也只能得到0.8噸的新紙盒紙箱,剩余0.2噸的缺口,仍要靠砍樹伐木來解決。而生產過程中還會消耗煤、電等能源,對水、大氣等環境造成新污染。
另外,包括透明膠帶、空氣囊、塑料袋等在內的包裝物,其主要原料為聚氯乙烯。這一物質埋在土里,需要上百年才能降解,如果焚燒,會產生大量污染物,危害人體健康。
綠色快遞離我們還有多遠?
來自國家郵政局的預測顯示,2016年中國將產生300億個快遞包裹,到2018年將達500億個包裹。快遞“爆倉”的背后,是數以百萬噸記的“天量”垃圾,綠色快遞的發展已迫在眉睫。
此前,國家郵政局出臺《推進快遞業綠色包裝工作實施方案》,明確要在綠色化、減量化、可循環方面取得明顯效果,“十三五”期間,力爭在重點企業、重點地區的快遞業包裝綠色發展上取得突破。
“目前我們的快遞包裝材料主要是紙張,塑料,玻璃,金屬,木頭,竹子等,每年由于包裝不妥當、不規范造成的損耗,或達100億元人民幣以上。”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專家認為,目前,中國快遞包裝再次開發利用能力偏弱、包裝專業人才欠缺等問題突出。
他強調,解決快遞垃圾問題是巨大的系統性工程,不僅需要物流業、快遞業主管部門下發規范性文件,更需要提供專項資金支持包裝材料研發與回收,鼓勵快遞企業回收包裝等舉措。
“落實綠色快遞主要是靠市場主導,同時要制定行業標準、包裝材料標準,還要號召包括消費者、賣家在內的包裝使用人響應環保需求。”中國快遞協會原副秘書長邵鐘林表示,綠色快遞的實現,不僅需要快遞企業推進,更需要消費者、市場乃至整個社會的共同努力。
國外經驗
雙十一,是屬于中國人的狂歡節,雖然跟外國沒有幾毛錢關系(非要說有,那就有吧),但我們可以看看這些發達國家是如何處理這些包裝垃圾的,虛心請教學習一下,總是沒錯的。
在國際上,運用技術標準對商品包裝進行規定是許多國家的通常做法,相關國家在這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立法與實踐經驗。
英國
作為世界上第一批提倡“零廢棄物行動”的國家之一,英國在過去20年里,商品包裝縮減了40%的重量。從立法層面上來說,在英國有對于包裝物的規定,要求包裝物在滿足商品的衛生安全以外,不得添加過多的包裝。如果觸犯規定,消費者可以去投訴,地方政府可以對此進行處理。
德國
德國的《包裝條例》規定,包裝的體積和重量應減量化,達到保護商品安全和保障商品衛生的最低要求即可,且能被消費者所接受。凡包裝體積明顯超過商品本身的10%以及包裝費用明顯超出商品的30%,就應判定為侵害消費者權益的“商業欺詐”。如將紙盒體積擴大,使人產生錯覺等,均屬于欺騙性包裝。
日本
頒布了《包裝新指引》的規定,要求盡量縮小包裝容器的體積,容器內的空位不得超過容器體積的20%;包裝成本不應超過產品出售價的15%。
- 6-9· 快遞新規實施在即:全鏈條治理引領綠色轉型新賽道
- 3-31· 驛站效率翻倍!良田快遞出庫儀實測:1秒1件、0漏掃、免云存儲
- 6-9· 全國快遞行業堅持創新開發 讓快遞速度更快
- 6-9· 快遞暢才能網購旺
- 5-27· 快遞企業備戰“618”:末端人力存壓 最差時點已過或迎復蘇
- 5-23· 快遞新規之下,無人配送能否破解“最后一公里”難題?
- 3-31· 快遞慢了 近期網購請注意物流狀況
- 3-25· 停發!無法派送!疫情下的快遞還要等多久?
- 3-24· 快遞業多模式探索“進村”新路徑
- 3-17· 病毒不可怕,偏見才可怕!為快遞小哥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