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實名制實施一年 遭遇“有名無實”尷尬
快遞實名制由來已久,去年國家郵政局下發通知稱,自2015年11月1日起,除信件和已有安全保障機制的協議客戶的快件、通過自助郵局(智能快件箱)等交寄的郵件、快件外,一律要求通過對寄件人電話號碼及相關身份信息比對核實后方可收寄。今年6月1日起施行的《快遞安全生產操作規范》規定,快遞服務組織應在收寄時要求寄件人出示有效身份證件,核對證件信息并進行登記,寄件人拒絕提供有效身份證件的,快遞業務員應拒絕收寄。不少媒體圍繞快遞實名制展開過調查,快遞實名制真的“名存實亡”了嗎?
網購安全存隱患 實名制有保障
隨著互聯網購物的普及,“雙11”、“雙12”等網購促銷日的推波助瀾,消費者和商家對快遞行業的需求日漸廣泛,快遞包裹的安全問題擺在了網購一族和公眾面前。2011年8月,圓通快遞杭州分公司發生快遞包裹爆炸事件,造成該公司兩名員工輕傷,2012年2月,廣州天河區棠下街一名男子被快遞包裹炸傷面部和手部,經查這兩起快遞爆炸案均是寄件人報復收件人的行為。此外,收寄、驗視環節存在的一些“漏洞”給不法分子運送包括毒品在內的違禁品提供了可乘之機,因此,快遞實名制、開包檢查等方式成為保障快遞包裹安全的重要措施。記者調查發現,網購中寄件人、收件人一欄也是五花八門,“李腦殘”、“櫻桃小丸子”等非實名信息進一步增加了溯源和追責的難度。
事實上,快遞實名制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一方面實名登記可以凈化物流市場,防止假冒偽劣、違規違禁商品進入市場,有利于維護消費者的權益,保障公共安全;另一方面快遞實名登記也有利于增加商業誠信體系的建設,打擊不法商販,維護生產商、經銷商的利益,促進電子商務市場交易活動健康有序發展。
多因素交叉影響 落地困難重重
記者調查發現,多家快遞公司在接收寄件時,并未要求寄件人提供身份信息。由于多種因素影響,快遞實名制在落實過程困難重重。對企業來說,快遞實名制則增加了其運營成本,競爭激烈的快遞市場中企業同質化現象嚴重,從而導致快遞服務的低價低質,從節省成本的角度出發,眾多快遞公司對快遞實名制睜一只眼閉一眼。
對于用戶而言,實名制將增加單票快件的攬收和派送時間,使快遞員工作效率降低,用戶需要花費時間辦理登記,過程繁瑣,容易產生抵觸情緒,一旦被用戶拒絕,便有可能會失去市場份額。同時,絕大多數消費者并不質疑快遞實名制的初衷,而是憂心陷入新的安全困境——快遞實名制推行后,寄快遞要登記姓名、身份證號、手機號等信息,萬一個人信息泄露出去,被不法分子利用怎么辦?消費者的這一擔憂也不無道理,近年來,個人信息泄露事件頻發,無形中使消費者提高了警惕。
此外,目前快遞行業針對不實名制的處罰措施并不明確,違規成本遠遠低于執行“實名制”所需要投入的成本,導致實名制落實困難。
那么,怎樣才能有效推行快遞實名制?業界人士表示,在保持快遞便民、利民屬性的同時,給快遞加一把“安全鎖”,有助于風險防范和信用管理。比如,快遞實名制不應以公開寄件人身份信息為前提,而快遞公司也可以采用身份證拍照識別技術等更加先進的證件識別系統來保證個人信息安全。另外,應不斷完善配套措施和支持系統,例如對保存期滿的運單集中銷毀、在快遞企業設置安全員和安全委員會、提高快遞員違法犯罪的成本等,只有這樣,快遞實名制才更具有可操作性,更容易落地實施。
- 3-31· 驛站效率翻倍!良田快遞出庫儀實測:1秒1件、0漏掃、免云存儲
- 1-27· 快遞業迎來年貨寄遞高峰
- 1-9· 一年一度的關稅調整來了,2025年有何看點?
- 12-26· 實施辦法加快修訂 鋼鐵產能置換政策將優化
- 11-18· 我國快遞年業務量首次突破1500億件
- 11-14· 津出臺實施辦法:最高給予30萬支持 留學回國人員可申報
- 11-14· 快遞業務迎高峰 智能科技推動物流業“加速跑”
- 10-28· 快遞業務旺季啟動,單日業務量再創歷史新高
- 10-21· “快遞下鄉”十年 鄉鎮快遞網點覆蓋率達98%
- 10-10· 快遞業務收入9個月超萬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