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高水平建設生態文明典范城市
本報訊(記者朱涵)春到湖州,處處生機盎然。18日,《湖州市生態文明典范城市建設促進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發布。該《條例》是全國生態文明建設領域地方立法的一次創新探索,將于5月1日起正式施行。
作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誕生地,湖州正朝著高水平建設生態文明典范城市的目標,開啟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市域實踐。
系統治理加強生態保護
行走在湖州市德清縣下渚湖濕地,不經意間,會有一抹紅自天空掠過。綠水青山中的一抹紅,便是享譽世界的“東方寶石”朱鹮。
2008年,5對朱鹮從陜西來到德清安家落戶。十多年來,當地先后攻克飼養、繁育、野化等難關,形成了成熟先進的朱鹮人工馴養繁殖技術體系和野外重建種群培育操作體系!按衲甑姆趸窘Y束,德清朱鹮種群數量預計可突破800只。”下渚湖朱鹮繁育研究基地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如今,德清朱鹮種群已成為全國第三大朱鹮種群,這是湖州守護生物多樣性的一個縮影。截至目前,湖州已調查記錄野生高等植物2200多種、野生脊椎動物近600種、昆蟲近2500種。在這片土地上,“水中活化石”中華秋沙鴨、揚子鱷、安吉小鯢等多種瀕危野生動物得到保護和恢復。
不久前召開的第六屆聯合國環境大會上,湖州代表團作為中國唯一地市代表,在中國邊會上作了關于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主旨演講。
在湖州,系統治理思維落實到生態環境保護方方面面的改革之中。修建河湖緩沖帶、開展岸坡生態改造、提升水體透明度……從大刀闊斧到精準治理,一系列太湖流域重要的支流叉港實現生態修復,“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的夢想照進現實。湖州入太湖水質連續15年穩定在Ⅲ類以上,實現“五水共治”工作九奪“大禹鼎”,美麗浙江考核“十一連優”,生態環境公眾滿意度“九連升”。
作為全國首個地市級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湖州創設全國首個地市級“生態鼎”機制,發布全國首個“生態警務”地方標準!吧址ü佟睓C制讓修復性司法理念深入人心。補植復綠、增殖放流、限期修復等多元修復責任承擔方式,實現刑事制裁與生態補償有機銜接,已累計責令被告人補植綠化1300余畝,實現環境資源刑事案件“一案一修復”。
堅定不移推動綠色轉型
作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誕生地,湖州把堅定不移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作為自覺追求。
去年4月,湖州啟用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鉛碳儲能電站——綜合智慧零碳電廠“和平共儲”項目。
“和平共儲”背后,是湖州市長興縣由傳統產業向綠色智造的提振轉型。這些年來,長興主動發起多輪“洗牌”,鉛蓄電池領域從最初的175家銳減至如今的16家,形成以天能為代表的千億級戰略產業集群。
不再簡單以GDP論英雄,綠色化、低碳化成為湖州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推廣應用節能降碳技術,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園區工廠、產業一線,一場場綠色變革見證湖州的勇毅前行。如今,湖州地區生產總值躍升至4015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突破1000億元,研發投入強度躍升至3.4%、居全省第三位,被列為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
在廣袤鄉村,湖州著力打通生態資源轉化模式,聚焦農田、濕地以及可供集中經營的村落等生態資源,開展收儲交易、運營反哺、利益分配等全周期閉環式運營管理。
去年,湖州市安吉縣5萬多戶竹農流轉84萬畝林權開展竹林碳匯共富項目,拿到了3億元分紅!安粌H賣毛竹、賣碳匯,更推行以竹代塑、延長竹產業鏈,走上一條綠色轉型之路。”安吉縣天荒坪鎮余村村黨支部書記汪玉成說。
湖州還培育數字游民公社、青來集等青創新業態,鄉村振興工作連續三年列全省首位。綠水青山轉化為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生態價值,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74400元和47455元,收入比縮小至1.57:1,連續兩年獲評“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從過去“盼溫飽”到現在“盼環!,過去“求生存”到現在“求生態”,隨著口袋愈發“鼓”起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也隨之水漲船高。
湖州還率先建立綠色低碳生活指數評價體系,以客觀指標衡量政府在服務配套、政策激勵等方面的作為;以主觀問卷來調查百姓轉型意愿和行為選擇,測評全社會綠色文明素養程度。去年8月,湖州連續第三年發布綠色低碳生活指數報告,得分94.2,較上年增加3.9分。
邁向美麗中國先行區
2014年5月30日,經國務院授權,國家發改委等六部委批復了《浙江省湖州市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方案》,湖州成為全國首個地市級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兩年后,湖州頒布實施全國首部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地方法規《湖州市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條例》。
在這部“龍頭法規”帶動下,湖州探索構建立法、標準、體制、數智、文化“五位一體”制度體系,先后出臺生態文明領域地方性法規11部,美麗鄉村建設指南、綠色產品評價通則等12項標準上升為國家標準,推動生態治理由“事”向“制”迭代躍升。
2022年6月,浙江省第十五次黨代會賦予湖州“建設生態文明典范城市”的新目標新定位,推動湖州高水平建設生態文明典范城市,從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向美麗中國先行區蝶變。
生態文明典范城市,是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的升級版,城市未來發展的高級形態。湖州市人大常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邁入新征程,面對更加復雜和艱巨的任務,與時俱進更新制度化手段十分關鍵。
翻看《條例》,生態文明典范城市“路線圖”緊扣湖州經濟社會發展實際,注重處理好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的關系,提出不少破解之道:針對產業轉型升級,要求落實細分行業新建項目能效標準;在“要素保障”上“拉滿”力度,要求完善綠色發展財政獎補機制;污染防治方面,則更強調治污的精準性和科學性……
“生態文明建設永無止境、制度機制創新永無止境。接下來,我們將加大探索實踐,努力在生態文明體制機制方面形成更多可學習、可復制、可推廣的湖州經驗。”湖州市委書記陳浩說。(參與采寫:史舒頻 胡熠燁)
- 10-17· 鄭州高新區:打造算力產業創新高地
- 10-10· 塑造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優勢
- 8-15· 山西省高水平打造晉創谷創新驅動平臺
- 7-18· 蘭州高新區為生物醫藥產業注入向“新”力
- 7-11· 以高水平安全護航新業態高質量發展
- 4-25· 蘇州高新區制造業加速邁向價值鏈高端
- 3-28· 浙江湖州南潯不斷完善應用場景 人才碼釋放政策紅利
- 2-29· 浙江湖州探路可持續發展 “綠色”“創新”雙向發力
- 12-7· 高水平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
- 8-10· 江蘇蘇州高新區:數字技術賦能企業轉型升級 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產值已超千億